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学科竞赛成果创业转化初探
2018-01-09刘巧玲
刘巧玲
摘 要:高校的社会职能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需要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学科竞赛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的优势及现状,并提出了加强创业指导、构建创业项目库、健全创业制度等转化对策。
关键字:双创背景;学科竞赛成果;创业转化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政府的一项施政纲要,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科技竞赛作为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形式,在高校发展火热,形式多样。如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涵盖了理工科、文科及综合类学科的各种竞赛,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自身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良好平台。因此,有必要完善转化机制,为大学生学科竞赛成果创业转化提供保障。笔者以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对高校学科竞赛成果创业转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创业指导、构建创业项目库、健全创业制度等对策。
一、大学生将学科竞赛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的优势
首先,大学生是学科竞赛成果的创造者,应掌握竞赛项目的第一手资料,了解项目的核心内容。因此,大学生能将学科竞赛的成果在短时间内转化为创业项目。当学科竞赛的成果真正与社会接轨时,会有更多的具体操作细节需要完善。作为对项目最熟悉的人,竞赛成果的持有者不断对项目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项目与社会实际对接。而在学科竞赛成果完成创业项目的转化后,项目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持续研究,而大学生本身所具备的研究能力和背后学校师生的技术支持,恰好能解决此问题,可以确保创业项目不断创新和推进。其次,大学生是学科竞赛成果的持有者,拥有此成果的所有权。通常情况下,主要是由企业购买某些竞赛成果作为其新开发项目,而在这个交易过程中,由于交易双方不了解对方领域,交易的双方很容易放弃合作,导致交易失败。因此,大学生将学科竞赛成果进行创业转化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二、大学生学科竞赛成果创业转化现状分析
(一)具有良好的创业环境
笔者所在学校与成都龙泉驿区共建的成龙谷创业园区,依托龙泉驿区汽车产业集群优势,以“综合孵化+专业培育”为核心,建成全过程、全要素的创意型双创园区,为同学们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菁蓉学院配备专门的创业培训,如法律、公司注册等方面,为我院师生创业提供指导。
(二)具有学科竞赛成果成功创业的典型
如周佳亮、吴戈等,优秀的成功创业代表对同学们创业产生了积极作用,这些因素促使许多同学萌生创业想法。目前,我院多个创业项目都是以学科竞赛成果为基础孵化出的创业项目。由此,我院学科竞赛的创业项目具有巨大的潜力。
(三)大学生学科竞赛成果显著,创业项目转化来源多
学院以工作室孵化比赛项目,我院有17个工作室,参与人数高达400余人。学院已形成了教师团队辅导竞赛团队的良好氛围,为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历年来我院在各类竞赛屡获佳绩,2016年我院各类竞赛获奖达170余项,积累了大量的学科竞赛成果。
我院学生将学科竞赛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有着自身的优势,但同时在创业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难题。
(1)虽然我校具备创业相关的教育和指导,但学校的学科竞赛成果转化部门并不专业。我校没有一个负责学科竞赛成果管理和输出转化的专业部门,这势必导致学科竞赛成果缺少宣传平台,转化的管理不规范,转化途径单一,项目开发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
(2)缺少专业指导和资金支持。学科竞赛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需要创业导师的全过程式指导,同时创业项目也需要后续研发,因此需要大量资金以支持。缺少了专业指导和资金保障,竞赛成果将很难在市场竞争下存活。我院多个创业项目前期开发能力强,但后续发展有点乏力。
三、大学生学科竞赛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对策
(一)转变观念,增强成果转化意识
学生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项目及其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保护意识与市场意识,认识到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的价值。培养学生对自己创造的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将学生的科技成果在模拟运营条件下转化为实用产品或技术,使学生认识科技作品的市场适应性与推广可行性。
(二)加大创业指导
加强对国家、省级、市级及学校各项创业政策的解读,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创业政策宣传。同时,加强创业中相关知识的培训,定期开展讲座培训,如公司注册、法律、财务、专利申请等方面的培训,为学生学科竞赛成果转化服务。
(三)实现全员创业教育
分年级定期开展创业教育,切实将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基于科研成果转化的大学生创业观念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依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自主创业的意义。通过课程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全员开展学生创业教育,邀请企业人士,通过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企业运营模式;利用创业计划大赛、职业规划大赛、模拟创业活动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创业。
(四)优化各项制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利用学校科技成果进行创业的规章制度,明确成果转让、技术人股等方面的责权利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其次,制定出台大学生转化科技成果创业的激励政策,将科研成果创业纳入到奖励制度中,以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依托于科研成果转化的大学生创业中来。最后,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领导,成立大学生创业管理机构,统一领导、管理规范大学生创业工作,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五)以创业竞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以创业大赛作为创业项目孵化的重要平台。积极组织学生以其他学科竞赛成果组织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类型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锻炼学生创业基本技能,开拓视野,发掘优质项目,吸引资金支持。
(六)建立创业项目库
学科竞赛成果并非都适合创业,这就需要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估、筛选和整理,挑选出一批适合大学生创业的竞赛成果,建立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库。项目库的内容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公布,使大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创业项目。
(七)建立创业基地,拓宽资金来源
高校大学生主要创业平台是“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但其大部分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建立,可以使一些成熟的比赛作品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创业基地能为大学生提供最优惠的创业条件和良好的竞争环境,高校可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企业的资金投人,设立本校的创业基金,为学科竞赛成果的转化提供资金支持,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业转化。
参考文献:
[1]石峰.论学科竞赛成果的创业转化[J].才智,2016(5):76.
[2]葛長娜.试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的转化与推广[J].科教文汇,2015(1):184-
185.
[3]岳华,李姗姗,任子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大学生创业的意义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