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的思想内容分析
2018-01-09胡赞
胡赞
摘 要:《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杂文集中一篇抒情性较浓的文章,笔者在反复阅读后,对文中的抒情、叙事等有了更深的认识,故而在本文中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抒情描写及其作用,进而分析了叙事的朴实及对感情升华的作用,最后指出《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哲理以及启示,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能够了解鲁迅文章曲折、深沉的美学特点。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杂文;抒情
一、引言
教师在讲解《记念刘和珍君》时多是从考试的角度进行讲解,而笔者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通过联系鲁迅的写作风格以及时代背景,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最深的一点体会便是这篇“杂文”并不像鲁迅的其他文章,充满了犀利的批判与讽刺,且蕴含了丰富的抒情。这篇文章虽然叙事方式极为朴实,但是也有很深的哲理,故而笔者对所思所想进行再分析。
二、《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抒情描写及其作用
(一)《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抒情描写
鲁迅先生的文章多以批判为主,“抒情”性的文章较少,但是《记念刘和珍君》却是一篇抒情文章,而且在抒情中也蕴含着一定的批判理念,在强烈的感情表达中,让读者读出背后的深意。对于《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鲁迅作此文是为了纪念刘和珍,对于刘和珍的死,鲁迅先生是极其悲愤的,这种悲愤的感情在文章中用点滴的语言表现出来,而且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将所有的感情荡气回肠地表现出来。
(二)《记念刘和珍君》抒情描写的作用
在情感的抒发上,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中也相当节制,但在节制中也将作者的感情充分抒发出来,同时引起了读者的共鸣。首先,对于刘和珍君的去世,鲁迅先生极为悲愤,但是在刚开始却说“无话可说”,语言简单,但这“无话可说”的背后是“情感的压抑”。其次,鲁迅先生强调“痛苦是很复杂”的,包括对反动军阀政府、反动文人谣言以及对自己的“苟活”“偷生”等的复杂感情,能让读者深刻体会。最后,又期待着“忘却的救主”,内在越悲愤,则表层表现会显得更加淡然。文章通过运用这些抒情方法,能充分抒发作者的感情。
三、《记念刘和珍君》中叙事的朴实及其作用
(一)《记念刘和珍君》中叙事的朴实
从叙事方式上来说,《记念刘和珍君》的叙事方式极为简略朴实,叙述极为简单,类似新闻报道那样客观公正,但是叙事也较为细腻,读者只是通过看文章,便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说是一种“实录”,文章中类似这样的朴实的记录描写还有很多,朴实的描写却让人充分感受到反动派的凶残。
(二)《记念刘和珍君》中朴实叙事对感情升华的作用
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用朴实的方式叙事,但其中也蕴含了部分“直接抒情”,使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例如,“始终微笑的、和蔼的……沉勇而友爱的……一样沉勇而友爱……惊心动魄的伟大”等语言,直抒胸臆,自然而深邃,而抒情進一步升华,提炼出象征的形象,以场景来象征普遍的现实和历史,这些描写均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使思想得到了升华。
四、《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哲理以及启示
(一)《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哲理深化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是文章的点题句,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对该句进行了深入分析,但多是从感情的角度来讲解的,且联系的是鲁迅先生作此文的背景,然而笔者却认为这句话却有着深刻的哲理韵味。即“沉默和爆发”两种态度是矛盾的而且可以相互转化的,未来是走向积极的一方面,走向“爆发”,或是走向消极的一方面,走向“灭亡”,引人深思。该处的哲理与全文基调相联,使文章意脉流贯。
(二)《记念刘和珍君》的启示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中最后指出“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也是一种抒情,极具鼓动性,但是融于整篇文章中,却曲折而深邃,充分表达了鲁迅的感情。这篇文章无论从写作技巧上、感情抒发上均对笔者有较大的影响;同时,文中的哲理思想坚定了笔者的信心,能更好地面对未来中遇到的困难。
五、结语
重读《记念刘和珍君》,笔者思绪翻腾,从其朴实的语言中以及抒情中,加深了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笔者通过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可以为其他同学深层次了解鲁迅先生的文章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绍振.杂文式抒情:在曲折的逻辑中深化——读《记念刘和珍君》[J].语文建设,2016(3).
[2]童伟民.《记念刘和珍君》的感情起伏线索和表现方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