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党校党建工作展开的创新探究

2018-01-09秦艳萍

青年时代 2017年33期
关键词:党建工作新形势创新

秦艳萍

摘 要:新时期的到来对我国目前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党校也必须结合当下时代的发展需求,对党建工作作出调整,以保证其能够与时俱进。新形势下,党校的发展面临重重挑战,但也隐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党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党建工作;创新

一、我国党校党建工作的现状

总体来讲,我国的党建工作经过很长时间的沉淀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绩,这是必须要肯定的。党校是为党员输送教育知识的地方,也是党员们能够及时进行重要理论研究的场所,是群众眼中的一片净土。而近些年来,党校也非常重视对教育氛围的营造和保护。尤其是在当前的时代形势下,它要求能够塑造一批合格的党员干部,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党的职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保证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党校的党组织在党校的建设之中肩负着服务和监督两种职责,所以党校党建工作的服务意识近几年来也在不断地增强,绝大多数党校对党组织进行了新的定位,比较重视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并且不断为其营造利于发展的氛围。党校党建工作促进了党员干部责任意识的提高,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理念。

近几年来,党校的党建工作对党校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督促作用,党员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大部分党员开始意识到从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与行动力,使记忆里古板严肃的党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党校党建工作的职责有哪些

党校是党委直接领导下的部门,目的就是高效地培养培训党员干部、积极分子。所以在其培训过程中,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首先,党校的党建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明确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

其次,党校需要根据相关的条例章程,结合党校自身的工作,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工作和计划,并定期进行抽查和监督,督促和指导党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同时要根据情况开设不同的班级,可以是培训班、轮训班或者理论研究班等等,有针对性的对党员们展开培训。

要以党校为主阵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以及各项政策。党校的党建工作是内外聚焦的,不仅仅局限于研究国内问题,也需要留意国际情形,将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进行研讨,与时俱进。党校需要聘任合适的党校教师,完善师资队伍,结合党校自身的工作特点,来保证党建工作的通畅进行。

三、当前党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党员干部无法明确党校党建工作的意义所在,党校党建工作的受重视程度还不够。甚至有的党校甚至认为党建工作是可有可无的,一些工作人员不按照党建工作的指示去做,对党建工作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其中的一部分人员不仅在思想觉悟上达不到,行动上也不去配合。一些黨员干部也没能及时地给予党建工作相应的关注和指导,所以导致党建工作的实施阻力重重。这些人员的政治信念不够坚定和明确,甚至有时会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视集体利益。党校党建工作的展开是需要多方配合的,不仅仅只是某一方独挑大梁就可以完成的。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的了解不够充分和彻底,认为党建工作只是个空壳子,缺乏实践的热情。个别党员认为自己是领导干部,做出一些滥用职权的事情,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权威感,以致党建工作频频受阻。

二是党校党员建设的队伍有待完善。党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展开一定是离不开一支稳定踏实的干部队伍的。只有队伍里人员之间分工明确,相互进行配合和协调,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但是在当下很多党校,存在一些比较年轻的党员工作者,意识不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甚至产生了排斥感。在他们看来,党校的教学工作和科研成绩更为重要,党建工作的进行没有必要。再加上一些工作部门人员的工资待遇不够丰厚,事务又比较繁杂,程序比较琐碎,所以党员队伍中一些分子对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人员频繁发生变动,缺乏长期性人才,队伍不够稳定。

三是党校党建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和推陈意识。我国党校的党建工作并不是完全尽如人意的,很多党校把重点放在对党员思想政治的教育上,忽视了党建工作带来的重要影响。导致其党建工作依旧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很多党校在2017 年的党建工作和五年前乃至十年前都没有太大的改进和创新,党员很难热情充沛地去参与到党建工作中。陈旧的观念和管理方式如果不及时地改进和提升,那党建工作也很难顺利进行。

四、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所提出的针对性建议

(一)以信息化为发展方向来保证党组织工作的进行

党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是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的必要调整。党校的党员比例较高,教职工人员大多数也都拥有着高学历,所以整体的学习氛围应该是比较浓厚的。这是党校的特点,所以党校的信息化也应该遵循这一特点来进行创新。

一是建设关于党建工作的网站。建设一个网络平台是开展党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是信息化的必要条件。网站的信息传播作用是比较强的,可以将一些思想内容有新颖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也能通过一些视频或者是动图将中国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展现出来。党校的党建网站应该以马克思为指导思想,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网络配合党建工作的展开,能够更好地扩大影响力,引导社会舆论。同时民众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党建工作的基本内容以及一些时事政治,所以党建网站的建设和维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是开展设立网上党校。党员队伍并不是固定的,需要不断补充新的人才和力量,党的思想精华也应该不断地传承下去。所以要对党员干部和预备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岗位。传统的党校教育是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进行培训和授课,这为党建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网上党校的设立志在必行。互联网为大众带来了及其多的便利和快捷之处,所以党建工作必须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设立一些网上的课程,建立完善一套符合现状的机制和体系。网上党校的建立打破了原有的党校党建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之一,也是一个崭新的平台。

三是利用社交软件的力量来配合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社交软件是当代人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社交软件,人们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各类信息,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在党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很有必要借助社交软件的力量,例如微信、微博、贴吧等等。开通认证的微博和公众号,把信息发布在这些权威的平台上,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关注度,公众也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取到有关党校各项工作的讯息,同时能够带动大众自发地去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思想内容,积极性会得到提升。

(二)提高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能以老眼光去看待党建工作的开展

促进党建工作的积极展开是要从思想上进行改变和进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成功展开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着重向其介绍党建工作的形式、流程以及党员干部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引入有关互联网和信息化的一些概念,加深其思想觉悟和思想认知。

(三)加强党建工作整体队伍的人才建设

人才的缺失也是当前党建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的一個关键性因素,尤其是缺乏一些新鲜血液。目前党建工作正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开展,所以需要一支更加专业,懂得网络管理的团队。所以这个队伍必须有专业的互联网技术和水平,能够保证网络平台的顺畅运营。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招进高水平、高技术、实践能力强并且有责任心的人才。团队也需要分工明确地进行工作上的配合,这样团队才能够得到充实。

(四)尊重大众,听取民意

党建工作的目的是为群众培养更合格的党员干部,党员就是服务于群众的,所以群众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在网络平台上应该添加一些收集群众意见的窗口和通道,当民众有信息进行反映的时候,应该及时地针对群众的意见做出调整和反馈,吸纳民意,尊重群众的宝贵意见。

(五)党校不应该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应该是众多相关工作机关的某一个部门环节

当前党校党建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挑战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更多的机遇。党校的党建工作可以与其它的部门机关进行配合和互动,将战斗力发挥到最大化。党校在转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并且进行创新的时候,也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吸纳最近刚刚落幕的十九大所传递的理念和思想来完成工作。同时要提升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和规定,比如说惩罚制度和激励制度,将这些制度真正地投入到党建工作中去。党校党建工作也需要不断地创新现有的工作方法,引导广大的领导干部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高效的工作中去。党校在党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把党员干部从传统工作思路的桎梏中拉出来,大胆地进行摸索和创新,切身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保证党校焕发着新鲜的生机,确保党建工作永葆青春活力。

五、结语

党校的党建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它在对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党建工作已经无法满足时代所需,进行创新是不容小觑的一件事情。但是创新也并不是仅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各个部门、每个环节都无缝衔接,相互配合。在这个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党校应该借助网络的力量来高效地完成党建工作,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党建工作一定会愈发地顺利通畅。

参考文献:

[1]亢宛红.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党校党建工作[J].新西部.2017.09期.

[2]于丹.浅谈加强党校党建工作的途径[J].科学中国人.2016.11期.

猜你喜欢

党建工作新形势创新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