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建设的“界首样板”
2018-01-09徐会东
徐会东
界首从农民群众感受最深切、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创新载体,开展“十个一”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常态化。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20字总要求中,乡风文明是重要内容。为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界首将乡风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持之以恒正人心、淳民风、提素质、聚合力、促发展,实现了“硬件”和“軟件”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提升。
“三种认识”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协调好乡村文明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为此,界首着力深化“三种认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实效化。
一是从服务发展大局上深化认识,让乡风文明建设成为城乡建设的“助推器”。界首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抓手,围绕“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创业美”,逐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从“环境美”向“发展美”提升,从“一时美”向“持续美”迈进。同时,将乡风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针对一些老年贫困户子女不尽赡养义务问题,制发了《弘扬孝道文化道德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沟通协调,推动子女尽孝、老有所养;与城乡环境整治相结合,立足全市域覆盖、全领域提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农村思想阵地,组织开展生活陋习评议,引导群众扬美抑丑、扬善惩恶。
二是从加强思想引领上深化认识,让乡风文明建设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试金石”。界首先后制定《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党建+乡风文明培树”实施方案》等文件,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和党建、宣传、综治工作考评范畴,实行同部署、同检查、同推进,通过细化指标体系、量化考评内容,让文明新风融入干部群众日常生活,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千名书记讲党课、万名党员传精神”等“七进”活动,最大范围凝聚党心、民心。同时,逐乡镇组织党员干部接受党内政治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鼓励群众对党员干部违反相关纪律、规定的现象进行检举反映,真正将政治文化教化作用和纪律监督融入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中。
三是从强化基层治理上深化认识,让乡风文明建设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金钥匙”。界首在全市139个村(社区)组建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2054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被群众推选为“四会”成员,参与管村治村,带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逐步改变了以往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通过指导各村依据政策法律,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突出移风易俗、利益导向、孝老爱亲等内容,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对违反村规民约及拒不改正的行为,采取批评教育或公示栏公示、广播播报等柔性制约措施,推动群众改变陈规陋习。界首市还举办“五老”培训班,动员农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结合个人特长、文化程度、家庭条件等自由选岗,开展乡风文明志愿服务,组成革命传统、家庭教育等宣讲团,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辅导员、宣传员、监督员。
“十个一”
文明乡风的培树、养成,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工作。界首立足本地实际,从农民群众感受最深切、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创新载体,开展“十个一”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常态化。
首先是上好精神文明“一堂课”、发放新风正气“一封信”、唱响文明新风“一台戏”。界首建起了不同规模、形式多样的道德讲堂,定期邀请专家、德孝典型登台讲课。统一印制、发放《移风易俗致群众的一封信》《致全市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制作《“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倡议书》,号召广大干群和中小学生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在城区各社区成立文明创建宣传演出队,以身边道德模范、好人好事为原型,创作戏剧、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进行巡回演出,每年受众达3万余人次,填补群众文化生活空白。
其次是筑起精神文明“一面墙”、扮靓向善向美“一处景”、坚持敬老亲孤“一顿饭”。界首充分发挥民智民力,组织村中“文化能人”,将政策法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社会治安、农业科技、卫生保健常识等内容,制成漫画、“顺口溜”、“三字经”,因地制宜打造文明新风文化墙1000余处。利用闲置土地、废弃房屋,建成农民文化广场26处、农民文化乐园3处、农村小游园和小广场126个。先后投入1500万元,改善农村五保老人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并将环境卫生检查向敬老院延伸,着力打造“五保老人幸福家园”。
其三是献出志愿服务“一份爱”、打造好人好事“一条街”、编纂家风家训“一本书”和下活社会净化“一盘棋”。界首先后谋划文明创建、环境整治、关爱弱势群体等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我们在一起”扶贫日献爱心暨慈善法宣传大型义演、“十大扶贫济困爱心人士”评选等活动,筹集善款400余万元;同时,抓好“晒家风家训·讲家风故事”、最美家风评选等活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家风家训故事,汇编成《惠风和畅》《德耀界首》《精神的脊梁》《先进典型人物风采录》等书籍;引领全市上下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自觉把好家风融入党风廉政、脱贫攻坚、精神文明、民生事业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达到“家庭生态自然和美、政治生活和谐向上”的效果;实行“周报告”“月通报”信息报送和“扫黄打非”案件查处反馈制度,确保执法结案100%到位,有效守护了界首一方净土。
“三千三万”
乡风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过去时。从界首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来看,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从常态化走向自觉化,还需继续务实重干,不断开拓创新,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千难万难不畏难,群众参与就不难。只有真正让群众当主人、唱主角、发挥主体作用,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常态长效,富有活力。界首在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之初,群众不积极、不参与,出现了“干部动手干、群众袖手看”的怪现象。对此,我们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学生、工商户、特殊群体、宗教人士“五支队伍”作用,并聘请“五老”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和志愿者担任义务监督员和宣传员,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宣传、帮扶、监督工作,着力破解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难题。
千事万事不怕事,常抓不懈才成事。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必须坚持抓、抓坚持,使新风尚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任寨乡杨庄村马某,从上世纪90年代起,常因日常琐事、邻里纠纷进京非访,并多次出现极端行为。村干部在帮扶过程中,准确把握其热心公益事业的特点, 动员他参加“四会”,在服务社会中体现人生价值,该同志连续四年被村民评为“最美人物”。
千苦万苦不言苦,百姓夸赞不负苦。界首认真落实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拆违拆旧、城乡环境整治、绿化提升、工业转型升级、全民招商等“五大专项行动”,以“严纪律、转作风、提效能、促服务”和“进千企、访万户、惠民生、聚民心”大走访活动为保障,努力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无论是领导干部蹲点调研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还是党员干部帮助贫困户打扫卫生;无论是非常规检查、重点场所检查、联合执法随机检查,还是市领导带队执法,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群众与干部在良性互动中重拾自信,加快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
(作者系界首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