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的地方探索

2018-01-09范琦娟

决策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家村集体经济农户

范琦娟

乡村振兴战略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其中包含的很多理念和措施,地方上已经在实践中探索。

乡村振兴战略是系统工程,它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亿万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理论来源于实践。乡村振兴战略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其中包含的很多理念和措施,地方上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丰富的经验,为下一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三乡”工程:破解三大难题

在武汉,一场破解乡村振兴中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农民增收难的体制机制创新正在进行。

2017年2月,武汉市创新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鼓励市民下乡租用农村空闲农房和农地资源,引导乡村贤达、社会名人返乡创业,吸引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

在推行“三乡”工程过程中,武汉市先后出台政策,市民下乡“黄金20条”、市民下乡助脱贫攻坚“钻石10条”等,为创业者提供众多利好。例如租赁贫困户空闲农房组建乡村休闲游合作社,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上的,市级奖补10万元,区级奖补5万元等内容。

实施10个月时间内,全市投入农村的社会资金达到145.36亿元,新增农民收入17.97亿元,其中271个贫困村民增收2.25亿元。这些显著成效的背后,除了政策利好导向,更重要的是武汉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成为“三乡”工程的制度支撑。

农村空闲农房原本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内流转,这就直接限制了城乡要素流动。2017年,在黄陂区率先开始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通过补偿,引导农户把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回给村集体,村集体再集中发包给新的业主。在首个试点村沿堤村,全村300余户,两个月时间有121户签署了有偿退出协议,给予每亩4万多元的土地退出补偿。

黄陂区姚集街杜堂村是“三乡工程”的代表范例,企业家葛天才投资3.8亿元回黄陂创业,与3个行政村418户签订协议,流转土地7000亩,创办“木兰花乡”景区,入股和租赁空闲农房142栋,发展创意创业企业77家,打造高端民宿65套。

“木兰花乡”景区仅开园半年,就吸引游客54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促进村民户均年增收入6.2万元,带动3个村集体年增收入60万元,成功实现40个贫困户脱贫。

农户退出的土地由下乡的城市工商资本收储,一方面实现了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厘清了农村土地上复杂的人地关系和产权形态,为市民下乡和工商资本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扫除了障碍,减少了与分散农户打交道的交易成本。

“三瓜公社”:创新三产融合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首次出现在十九大报告中,是“产业兴旺”目标的直接支撑,也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切入口。

建于安徽巢湖之滨的“三瓜公社”,短短两年时间,将大奎村、东洼村和倪黄村三个空心村,打造成“冬瓜民俗村”、“南瓜电商村”、“西瓜美食村”。改变的不仅仅是名字,还有全部经营理念。

“三瓜公社”以“三农”为核心,从传统的农村农业发展中蜕变而出,以新思想、新内容、新技术为导向,转变为集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农业种植、电子商务及新农村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基地,成为安徽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

围绕原有农副产品资源,“三瓜公社”开发1000余种特色产品和旅游纪念品,集中打造深度融合的观光、体验、旅游三个主题农业带,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都发生着改变。

农业经营体系的改变,体现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中。“三瓜公社”相继引进傻瓜网、京东合肥馆等多家电商总部,建设电商基地。为进一步培养电商人才,这里成立了半汤商学院和电商培训中心,总体形成了从生产、销售到物流的一条完整电商产业链。

为充分发挥互联网产业集聚效应,“三瓜公社”先后成立了“山里邻居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桃源瓜果专业合作社”等四大产业和古巢湖文化合作社。合作社突破过去的运作模式,将种植、生产、线上线下交易、物流等环节融为一体。一年多来,村集体经济增长达200%以上,农民人均增收34%。

“三瓜公社”是一个“政府引领、农户参股、企业经营”的发展模式,将资源化、集中化地进行“互联网+三农”的产业培育,完成从无到有的转变。

袁家村:打造新集体经济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多年来很多地方都在探索。陕西袁家村,一个西北偏远的小村庄,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和村民富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模式与路径。

作为曾经的贫困村,袁家村2007年开始试水乡村旅游,十年时间成功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5萬元,是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7倍;村集体经济积累从2007年的170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20亿元,增长了近12倍。

旅游产业是袁家村发展的核心。“从2007年至今,袁家村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关中民俗旅游,到发展乡村度假游,再到现在发展农副产品产业链。”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介绍说。

袁家村的“产业三部曲”中,三产的做大做强直接带动二产的发展,实现手工作坊到加工工厂再到连锁加工企业的迈进;二产的壮大又不断增加对优质农副产品原材料的需求,产业共融中,集体经济得以壮大。

袁家村的新集体经济以股份制模式经营,包含基本股、混合股、交叉股、调节股和限制股。五股构成,实现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的统一。

为盘活闲置资产,又便于把农户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联结,袁家村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集体保留38%,其余62%量化到户,每户20万元,每股年分红4万元,称之为基本股。

袁家村本村人口只有62户286人,同时有3000多名外村人口来村创业,每一个商户,每一家农户的持股结构都不一样,既有资本入股,也有技术入股、管理入股等,这样就形成了混合持股的结构。

旅游公司、合作社、商铺、农家乐互相持有股份,共交叉持股460家商铺。村民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入股的店铺,入股的村民范围已扩充到在袁家村的各类经营户,交叉股由此形成。

针对经营户收入高低不均的现实,村里将盈利高的商户变为合作社,分出一部分股份给低盈利的商户,以缩小他们与高收入商户的差距,称为调节股。

在合作社入股过程中,全民参与、入股自愿、钱少先入、钱多少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股份少的可以得到较高的分红,股份超过限额的分红就会相应比例的减少,也即所谓的限制股。

正如专家所言,“袁家村的实践,以产权共有为核心,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强调清晰的个人产权,并且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人努力,互相监督,大大提高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了集体与农户利益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家村集体经济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袁家村,休闲农业的2.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