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苹果矮砧集约栽培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8-01-09薛晓敏韩雪平王金政
薛晓敏+韩雪平+王金政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发展迅猛,在全国居于前列。本研究调查了2010年以来山东省苹果矮砧栽培的现状,包括区域分布、砧穗组合、树形选择、肥水管理等方面,并结合文献查阅,分析了山东苹果矮砧栽培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总结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山东;苹果;矮砧栽培;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661.1(2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12-0139-0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handong apple dwarf rootstock intensive cultivation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nd ranks the forefront of China.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ndong apple dwarf rootstock cultivation since 2010, including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scion-rootstock combinations, tree canopy selection, fertilization and irrigation management and so on.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review, we also analyzed the main technical problems and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Shandong apple dwarf rootstock cultivation.
Keywords Shandong Province; Apple; Dwarf rootstock cultivation;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苹果矮砧集约栽培,集中体现了现代苹果生产的制度特征和技术要求,是世界上苹果生产先进国家的主要栽培模式[1,2]。我国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虽然起步较晚,但技术集成与配套完善,具有起点高、发展速度快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等突出优势,并且该栽培模式受到苹果科技、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和推崇,已经成为苹果生产发展的主流方向。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技术的发展,必将加快推进我国苹果栽培制度变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007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联合荣成市果茶中心在城西街道河西村建立了1 333.3 m2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试验示范园,砧穗组合为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株行距为0.8 m×3.0 m,标志着山东省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发展的开始[3,4]。2008—2009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相继在泰安、沂水、招远、即墨、蒙阴建立苹果矮砧模式试验示范园,示范推广矮砧集约栽培技术,推动了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的不断发展。截至2015年,全省已发展矮砧集约栽培模式苹果园3.07万公顷,约占全省苹果栽培总面积的10.5%。在新建苹果园中,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园占60%以上,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
2016 年11—12月,山東省果树研究所山东省苹果矮砧集约栽培现状调查小组在山东省5个苹果主产区(胶东半岛、泰沂山区、胶潍平原、鲁西南和鲁西北)和12个苹果主产地市(烟台、威海、青岛、临沂、淄博、潍坊、日照、济宁、菏泽、聊城、东营、滨州)进行了大规模专题调查,调研组根据不同的调研对象,分别采取了同各级果业局相关人员面对面座谈和邮箱问卷、种植户调查问卷的方法,调研内容涉及栽培面积、主要矮化砧木与砧穗组合、树形结构、栽培密度、土壤耕作与肥水管理方式等几个方面。本文即根据本次调研结果,对山东省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
1 山东省苹果矮砧集约栽培现状
1.1 山东省近5年新发展矮砧苹果栽培面积和分布
根据山东省各县(市)推广部门统计,2010年以来,山东省新发展矮砧苹果园面积约2.9万公顷,主要集中在胶东半岛、泰沂山区以及鲁西南地区,烟台、威海、青岛3市近5年新增矮砧苹果面积约1.8万公顷,占全省新上矮砧苹果面积的64.13%;鲁西南菏泽市,在20世纪80年代苹果矮砧栽培的基础上,新建矮砧苹果园约4 400公顷,为鲁西南最大苹果矮砧栽培地区;聊城、济宁也有零星发展,鲁西南地区总计占全省新发展矮砧苹果比例为16.08%(表1)。
1.2 主要砧木与砧穗组合
近5年来,在全省新建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中,应用的矮化中间砧主要有T337、SH系和M26,矮化自根砧主要有T337、M7系和MM106。栽培品种仍以富士为主,如烟富3、烟富6、烟富8、烟富10、天红2、2001、首富1等,并搭配一些早、中熟品种嘎啦、华硕等。鲁西南菏泽地区属于黄河故道产区,土壤、气候条件特殊,除采用烟富3/SH/八棱海棠矮化中间砧组合和烟富3/T337矮化自根砧组合外,还有部分果园应用宫崎短枝、烟富6/M26/八棱海棠等短枝型品种+矮化中间砧组合。
1.3 树形结构
新建矮砧集约栽培模式苹果园所采用的主要栽培树形发生了重大变化,以高纺锤形为主,地区之间稍有差异。胶东半岛烟台、威海、青岛,泰沂山区临沂、淄博以高纺锤形、细长纺锤形和自由纺锤形为主,胶潍平原潍坊、日照等地以高纺锤形、细长纺锤形为主,其他地区则以改良纺锤形为主,有少部分高纺锤形、细长纺锤形和小冠疏层形。
1.4 栽培密度
新建矮砧集约栽培模式苹果园的栽培密度显著提高,并因地区和砧穗组合不同而有差异。泰沂山区、胶潍平原、鲁西南等苹果产区,矮化中间砧组合株行距以(1.5~2.0) m×(3.5~4.0) m为主,矮化自根砧组合的株行距以(1.2~1.5) m×(3.5~4.0) m为主;胶东半岛栽培密度较大,尤其是威海和青岛地区,矮化中间砧组合的株行距以(1.0~2.0) m×(3.0~4.5) m为主,矮化自根砧组合的株行距以(1.0~2.0) m×(3.5~4.0) m为主。endprint
1.5 土壤耕作与肥水管理技术
新建矮砧集约栽培模式果园的土壤和肥水管理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土壤管理制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清耕模式,95%以上采用树下起垄覆盖+行间生草的耕作模式,也有部分果园实行全园生草制;肥水管理则改变了传统的经验施肥+大水漫灌、树盘漫灌和沟灌等方式,98%以上的果园采用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滴灌、喷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普及率达到55%以上。
2 山东省苹果矮砧集约栽培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分析
2.1 矮砧苗木繁育滞后
首先是矮化砧木、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5],“营养系矮化砧木繁殖圃、品种采穗圃和苗木培育圃”三圃配套的规范化育苗基地很少,全省有注册商标的种苗企业仅有1家。其次,苗木脱毒、检测体系不健全,缺乏专门的机构来实施或监督此项工作。此外,矮砧苗木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相关的苗木繁育和苗木质量标准来规范苗木质量,致使矮砧苹果商品苗质量参差不齐,总体质量较差,优质苗木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2.2 矮砧果园建立缺乏技术标准
不同生态区适宜栽培矮化砧木类型、砧穗组合、栽植密度、高光效树形和栽培支架系统的材质,以及不同土壤条件下采用的土壤耕作制度及肥水管理模式等,尚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技术规范,致使不同地区新果园建立存在较大盲目性。
2.3 整形修剪技术不规范
受传统整形修剪技术的影响,新建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果园在树形选择、整形修剪程序与方法、树体结构与枝量枝类调控等方面,存在较大主观盲目性,整形修剪技术与现代栽培模式的配套集成不完善、融合不紧密,导致果园结构和树体结构失调,达不到矮砧集约栽培的理想效果,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整形修剪方面,在树形结构、侧枝数量、分枝密度、空间分布以及拉枝时间与角度控制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2)果园、树体结构方面,树高、树冠控制不当,园相整齐度较差;中央领导干上侧枝分布不均,中上层侧枝密度低、长势较弱、加粗慢、枝轴延伸长度小,中下层侧枝密度高、长势旺、加粗快、枝轴延伸长度大,形成“上弱下强,头轻脚重”的非对称树体结构,中干不强,结果部位低矮;既制约果品产量的提升,也影响人工、机械作业;(3)树势调控方面,幼树长势偏旺,树冠控制和花芽形成困难,特别是乔化品种+矮化中间砧组合,结果年限滞后1~2年,进入盛果期之后易产生果园郁闭现象。
2.4 肥水管理存在较大盲目性
尽管绝大部分新建矮砧苹果园都配有节水灌溉(滴灌、微喷、膜下滴灌等)肥水一体化设备、设施,但普遍对施肥和灌溉的时期、时间、数量和次数缺乏明确认知和科学依据,施肥、灌水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甚至有的果园,弃用先进的设备、设施,重新沿用传统落后的施肥、浇水方法,科学性较差,造成肥水利用效率、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高。
2.5 机械化水平较低
除植保机械如打药机、弥雾机,土壤管理机械如耕翻机、打草机,以及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及肥水一体化设施外,其他如整形修剪机械、采收作业平台、疏花疏果机械都很少应用,机械化程度不足20%[6]。
3 山东省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发展对策
3.1 建立现代苗木繁育体系
首先加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管理,制定母本园、采穗圃管理规范和苹果苗木繁育技术规程,保证育苗单位的“三圃配套”体系建设;二是建立健全苗木病毒脱除、检测体系,严格果树苗木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检验和检疫程序,有效控制病毒病和危险性、检疫性病虫害的传播;三是规范苗木质量标准,繁育带分枝优质大苗,以满足生产发展需求。
3.2 完善矮砧集约栽培建园标准化技术体系
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生态地理、土壤气候条件规划栽培区域,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各栽培区域适宜的矮化砧木和砧穗组合,确定适宜配套的栽植密度、高光效树形、土壤管理制度、肥水管理模式和支架系统,建立不同区域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建园标准化技术体系,以适应当前果园大规模更新换代的迫切需求。
3.3 完善标准化树形与整形修剪技术
主要是树形选择和整形修剪技术规范的建立。树形选择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环境地理条件,要与砧穗组合、栽植密度和土肥水管理条件融合配套;整形修剪技术,要以构建高光效树体结构为目标,规范单株分枝数量、分枝密度、枝轴长度和拉枝角度,控制树冠的冠径、有效冠层高度和疏密度,调控树势、枝势和枝类组成,保障树体结构和生长结果平衡、稳定。提倡延迟冬剪,强调冬剪、夏剪相结合。
3.4 建立标准化肥水管理技术体系[7]
提倡有条件的果园实行肥水一体化管理。灌溉要依据果树需水规律、树体蒸腾、土壤蒸发耗水以及土壤供水情况,具体确定最佳灌水时期、供水量和灌溉频度;施肥也要根据果树不同生長发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叶片和土壤营养诊断结果,确定适宜施肥时期、施肥种类、配比和使用量,改变传统依据经验管理肥水的方法,建立区域性标准化肥水管理技术体系。
3.5 加快提升果园机械化管理水平
山东苹果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果树技术推广机构密切合作,与农机生产企业联合,引进集成、创新研发和推广作业平台,引入开机、弥雾机、耕翻施肥机等经济实用型果园机械,尤其是适合山东山地丘陵果园的中小型机械,实现果园耕翻、施肥、喷药、割草等管理的全程机械化和整形修剪、果实采收半机械化,带动全省果园管理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马宝焜,徐继忠,孙建设.关于我国苹果矮砧密植栽培的思考[J].果树学报,2010,27(1): 105-109.
[2] 王金政,薛晓敏,苏桂林,等. 山东省矮砧苹果栽培现状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11(1):41- 43.
[3] 薛晓敏,王金政,聂佩显,等. 苹果矮砧高密栽培优质高产技术[J].中国果树,2015(2):50-52,86.
[4] 唐永辉,田琳,李仕凯,等.荣成市的苹果矮砧宽行密植集约化栽培[J].落叶果树, 2013,45(2):12-13.
[5] 宋哲,王宏,里程辉,等.我国苹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及解决办法[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9): 4-8.
[6] 王金政,薛晓敏,路超.我国苹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0(6):117-119.
[7] 王金政.山东省苹果的栽培历史、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落叶果树, 2017,49(2): 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