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满仪式音乐功能浅析

2018-01-09谭静欣

理论观察 2017年11期

谭静欣

摘 要:萨满仪式音乐是萨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萨满文化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衍生出了更多的功能价值,这种变迁极大程度的丰富了萨满仪式音乐的功能类型。本研究在简要回顾萨满文化特征基础上,重点对萨满仪式音乐的传播功能、审美功能和治疗功能进行分析,以求整体了解萨满仪式音乐的功能特征。

关键词:萨满仪式音乐;传播功能;审美功能;治疗功能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11 — 0164 — 03

有关“萨满教”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萨满信仰可以被归属于原始宗教的范畴;一种则认为“萨满教”仅是一个学术用语,是一种民间信仰的总称。存在分歧的原因多半在于萨满信仰与其它的宗教相比,缺少一种“规范”“统一”的特质,它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民族多样性”。

萨满教的特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仰对象呈民族多样性。在萨满信仰的族群里,“万物有灵说”得到普遍的认同。各种自然现象、动植物或人都有可能成为其信仰的对象。例如:河神在赫哲族的萨满信仰当中是地位极高的神灵,赫哲族的传统节日里,萨满跳神祭祀河神,寓意着新的一年开江捕鱼丰收,幸福安康。而蒙古族萨满信仰当中的“长生天”为最高权力者,是整个蒙古族部落崇拜和信仰的最高神灵。整体看,不同的民族由于历史发展的脉络不同,会形成具有本民族价值观的信仰及崇拜对象。

其次,萨满信仰或称萨满教没有统一的教义,也未形成广为流传的经文。因此萨满神歌在某种程度上承载了经文和教义的功能,甚至有学者认为萨满神歌是历代萨满祭祀表演的“音声文本”,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的历史见证。

再次,萨满仪式进行的场所呈多样性。以不同的仪式目的划分:祛病、祭祀和还魂会在不同的场所进行。但就现今的社会情况来看,还魂仪式在中国境内较少进行,主要以祭祀和祛病为主。祭祀的场所在户外多与室内,祛病则在室内较多。这种现象与新中国建国后破除封建迷信,崇尚科学文明有一定关联。

萨满仪式音乐是萨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萨满仪式音乐以其特有的功能性价值广为流传。本研究重点讨论三种情境下的萨满仪式音乐功能,包括:仪式情境下的传播功能、艺术化作品的审美功能和功能性音乐的治疗功能。

一、仪式情境下的传播功能

为说明仪式情境下的传播功能,我们以萨满神歌来进行说明。萨满神歌是在仪式过程中,由萨满巫师演唱用来进行“人界”和“神界”沟通的一种方式。单从音乐特征的角度来讲,可以表现为歌唱性、叙事性和戏剧性三种特征。起到结构仪式的作用:请神、求神、送神。可以说,没有萨满神歌就无法构成萨满仪式。可以说,萨满神歌是萨满仪式的主要音乐形式。在仪式过程中,萨满神歌伴随萨满鼓、其它乐器和舞蹈同时进行。以吕晓东先生在2007年宁安瓜尔佳哈拉家族萨满仪式考察为例,说明仪式情境下萨满仪式音乐的功能。

据《宁安县志》记载,宁古塔满族是1583年由努尔哈赤起兵建州后收纳长白山沿线的部落建立了努尔哈赤的旗籍,后为满洲旗籍。依兰岗满族村是隶属镶兰旗管制,解放后成立宁安县革命民主政府,建立三个自治区,依兰岗隶属宁安管辖。(数据源:当地《建村制沿革》)瓜尔佳哈拉家族信仰萨满,此次祭祀属“家祭”。地点在依兰岗满族文化室及室外场所。历时三天。第一天午后13:00开始,举行了「震米」、「神树祭」「升猪」「祭星」四个仪式。在「祭星」的过程中,全体萨满围绕篝火演唱了《空齐歌》,同时伴有舞蹈歌词大意为:祝愿家族平安。从谱例当中可以发现,《空齐歌》并没有明显旋律,只是采用重复节奏和规律的重音构成的一种说唱,全体萨满共同演唱并伴有舞蹈进行,可以认为神歌在此处所展现的功能是一种伴奏功能。在第二天进行了「神树祭」「拜祖」「佛波密」「甩香碟」「送佛爷」等仪式。其中「甩香碟」仪式进行中,有男女两位萨满共同进行,演唱《甩香碟》甩香碟是由男女两位萨满站在神案前,在同肯和嚓拉器的伴奏下进行演唱的,无舞蹈伴随,目的是祭祖先。

通过两首神歌的展现,我们可以发现安宁萨满仪式中的神歌依然保持其原始风貌,现代的科技传媒并未影响仪式过程中的音乐形态。这可以具体表现在:演唱过程中所使用的乐器、神歌的基本音乐特征、演唱的形式等方面。神歌的基础来自于信仰,历史的变迁并没有导致信仰的改变。因此,萨满神歌与一般的民族音乐相比来说,则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下,保存了相对完整的原始风貌。在仪式情境下的萨满音乐以一种“原生态”的样貌存在并发挥其结构仪式的功能。这导致原始的萨满仪式音乐能够得以通过人际传播的形式存在。

二、艺术化作品的审美功能

进入二十一世纪,民族音乐受到流行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呈现出了新的样貌。依托萨满文化作为基础,相当数量的新作品涌现出来。由东北师范大学师生演绎的合唱曲《女贞神曲》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成為当代萨满仪式音乐的一种新的生态形式,极大程度的呈现萨满宗教意识。《女真神曲》的创作基础是满族石姓萨满神歌,除序曲外,分为:排神、赞鹰、升斗回话、洪乌和安巴瞒尼五个部分,在表演过程中,另有一位手持萨满鼓的队员进行演奏,演奏的同时伴以舞蹈渲染气氛。

另一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2012年上演的大型风情音画《达斡尔人》,此部作品是由齐齐哈尔市艺术团及齐齐哈尔大学联合打造,在上篇即将结尾部分,“雅德根”(达斡尔人对萨满的称呼)带领众人进行萨满祭祀仪式,来到了新的家园,祈祷神灵保佑新家园风调雨顺、牛羊肥壮、五谷丰登。

《女真神曲》和《达斡尔人》两部作品,都是运用现代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对萨满仪式音乐进行改编创作,使没有萨满信仰的广大观众在感受萨满信仰的同时能够获得审美体验。他们并不是简单仪式情境的再现,而是在保持仪式音乐原始内容和架构的同时,根据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期待进行艺术化创造,这种审美需求和心理期待是受社会和文化直接影响的。艺术化的萨满仪式音乐虽然已经无法保存仪式情境下的真实性,无法发挥仪式情境下的诸多功能,但它能使更多的人注意到萨满文化,为萨满文化的传播起到的积极正向的作用。岁月难以重复、精神确可延绵。

三、功能性音乐的治疗功能

说到萨满音乐的另一种重要存在形式——功能性音乐,我们需要从萨萨满医疗介入。萨满的医疗范围可以包括精神治疗、心理辅导、群体医疗、保健以及用药。萨满仪式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精神治疗过程,从精神上缓解病痛和不良情绪。众多学者认为萨满在心理治疗方面的原理与当代的音乐心理剧有一定的相似基因,这为萨满医疗很大程度上从属于精神医学提供了支持。从心理学或精神医学的角度来看,萨满仪式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宗教仪式,其中还包含了相当程度的科学性。

鉴于此,一些作曲专业人士与心理学家合作,采用萨满仪式音乐元素进行编曲,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用于音乐治疗、冥想放松的「心灵音乐」,受到青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风潮音乐」出品的《听见内在的声音》当中的《萨满灵性音乐》,《听见内在的声音》有4张CD组成整套专辑,分别为:《苏菲灵性音乐》、《曼陀罗灵性音乐》、《萨满灵性音乐》和《瑜伽灵性音乐》。在《萨满灵性音乐》这一张当中收录了三首作品,分别为:1.Shamans' Healing (萨满) 2.Prayer (祈祷) 3 Being Here (此时此刻)。

同样是由风潮音乐出品的《力量动物》,是由萨满音乐家Niall和Jana共同合作而成,专辑介绍如下:“《力量动物》在深具启发性的美国原住民色彩中,以音乐链接了七种动物的灵性与本质。知名的萨满音乐家奈尔,以皮鼓和印第安长笛,生动地展现了这些奇妙的心灵意象与能量,让听者可以连结力量动物的能量,保持内在平衡、让自己精力充沛、有信心与力量面对生命,更能与灵性讯息链接。”

以功能性音乐形式存在的萨满仪式音乐,虽无法完全复制在真实仪式进行过程中仪式音乐的全貌,但整体看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萨满仪式音乐的原始特征:首先,在乐器的选用上,萨满鼓始终伴随旋律呈现,且萨满鼓的节奏与仪式当中的节奏特征相似,;其次,在旋律特征上看,这些功能性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萨满神歌的旋律,虽有新的音乐元素加入,但神歌的旋律或多或少被引入其中;再次,人声部分的加入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萨满仪式音乐的再现,人声的加入使人能够更进一步的感受萨满仪式的真实性,人声就如同萨满在吟唱神歌,在进行人神沟通。本研究在对萨满信仰的介绍中提及“祛病”是萨满仪式的一个主要的内容,萨满医疗相当程度上从属于精神医学已经得到了学界的承认。同时,仪式音乐本身对听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基于上述现象,我们可以认为,萨满仪式音乐之所以能够产生就是出于某种功能目的,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功能性音乐的原型,并不是一种巧合。

心理问题、情绪问题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只会受到不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具有一种时代的特征。例如:在远古时期,人们会对不可预测的自然现象产生一种盲目的“恐惧”,那么通过萨满仪式过程中“跳神”进行人神沟通,远古人削减了恐惧的心理,而达到身心愉悦。那在现代,由就业、职场竞争、住房等生活压力导致的焦虑负向情绪同样可以利用精神医学手段进行干预缓解。功能性音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工具。

总结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更加科学的了解自身认识世界,传统迷信“神灵”的思想逐渐被科学观念取代,宗教信仰逐渐淡化。但萨满信仰并未受到外界(政治导向、价值观变迁)的影响,长期以来保持着一种原始的生态形式。形成这种形态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新中国自成立以后实行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方面,国家采取的态度是积极扶持,同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民族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掌握了发展传承本民族文化信仰的主动权和自由权。这使得民族信仰不受政治影响得以良好传承。仪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保存了其原始风貌。因此,在具有萨满信仰的民族里,萨满仪式音乐依旧以一原生态的形式展现其传播功能。在民族区域外或说是萨满信仰的族群外,普通大众对萨满信仰的关注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原始文化的尊重和美学层面的欣赏。传媒技术的发展,导致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能够以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再现仪式情境,不但丰富了其功能内涵又为萨满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这种变化更多的是受到主客体的价值需求影响。在哲学层面,主体可以被规范为自然人,可以包括聆听萨满仪式音乐的信众、欣赏合唱曲或音画史诗的观众和聆听功能性音乐的听众;客体自然就是舞台上的表演和功能性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主体的需求改变,客体的样貌自然随之产生变异。在这样的情况下,萨满仪式音乐的审美功能和治疗功能成为信仰体系外的功能形式正在影响着大众生活。

〔参 考 文 献〕

〔1〕薛艺兵. 仪式音乐的功能〔J〕.音乐研究,2003,(01).

〔2〕傅彦滨,傅翠屏. 满·通古斯语族四民族萨满歌曲属性辨析〔J〕.中国音乐,1999,(01):26-30.

〔3〕萧梅,刘桂腾.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东北卷〔M〕.2014.

〔4〕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343.

〔5〕杨耕,范燕宁,谭培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4.

〔6〕张晓红.风情音画《达斡尔人》的艺术视觉赏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09).

〔7〕傅聪.探寻音乐心理剧中的萨满治疗基因〔D〕. 中国音乐学院,2017.

〔8〕李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医学文化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

〔9〕吕晓冬.宁安满族萨满仪式音乐研究〔D〕. 沈阳音乐学院: 沈阳音乐学院,2012.

〔10〕Neher, A 1962 A physiological explana

tion of unusual behavior in ceremonies volving drums Human Biology 34, 2 Detroit, MI

〔11〕Frodin, D.G. Guide to Standard Floras of

the Worl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72. ISBN 0-521-79077-8. "〔ecology is〕 a term first introduced by Haeckel in 1866 as kologie and which came into English in 1873"

〔責任编辑:谭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