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升司法警官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8-01-09程童
程童
【摘 要】在信息时代的洪流下,各行各業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司法警官院校也面临着使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有效结合,快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问题,提高司法警官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司法警官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
司法警官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以学生产出为导向,在明确司法行政系统人才市场就业需求的基础上,将学校资源最大化利用,通过制定符合就业需求的课程内容和教育模式,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来激发学生提升能力素质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提升司法警官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适应就业市场的环境,也要符合高校办学的理念和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1 司法警官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内涵
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滞后于市场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相应扩大范围。在从知识、技能、交际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时,学校教育还应该将“创新”深入改革理念。创新是一个让学生在当前专业知识的理解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综合素质,将二者重新思考联系,创造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过程。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在理论教育中引入创新意识,在实践训练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将创新目标渗透在学生教育中,完善素质培养体系。这也表示出司法警官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的。目前,就业情况反馈出来的结果显示:具有单一的专业技能的人才,对口方向少,就业机会也相应减少。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就业大都需要除了专业能力以外还有更多附加能力的司法警官人才。根据这一现状,司法警官院校之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方案就已经落后于市场的需求,甚至与市场脱轨,必须做出相应的革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改革不仅是对现状的批判,更是一种对未来的积极应对措施。因此,司法警官院校应该从完善培养目标,革新教育内容,探究新型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出复合型司法警官人才。具体表现为分类丰富学科教育,第一部分为政治、警察素质及法律知识的专业基础教育;第二部分为职业道德、科学能力、专业创新意识的专业辅助技能;第三部分则是信息、文化类的综合素质培养。
2 司法警官院校大学生素质现状及特点分析
2.1 一个趋势: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
经过调查表明,警官大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大无畏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也不乏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面对“当国家利益和你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会如何取舍”的问题,比例最高的是44%的答案选择国家利益,这一方面表明了警官大学生的牺牲奉献精神是主流思想,另一方面则表明拥护这种主流思想的人不到一半,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同学还不把爱国主义当作至高思想指导。在问到“作为司法警官大学生,你报考政法机关公务员的原因”时,有47.5%的人选择了“发挥专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其比例在所有选项中最高,由此可见,司法警官大学生的主流还是把奉献作为首要的道德选择。
2.2 两个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准警官身份与大学生身份之间的矛盾
(1)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对于司法警官大学生来说,在学校接受的严格的训练培养和思想教育熏陶,终究还是像生活在“象牙塔”中一样,学校里再残酷的警务训练、军事化管理,在变化莫测的现实社会面前,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学校课程内容还是偏向于理论和想象,受资源等多方面影响,模拟现实的模式有很大局限性,这也使学生的能力不能迅速符合社会的要求。
(2)准警官身份与大学生身份之间的矛盾。首先,大学是一个鼓励自由、自主、自立的地方,是大学生将自己的幻想付诸于实践的天堂。但是准警官的身份则要求大学生具有严谨的作风和优秀的身体素质,因此司法警官院校在学生管理与课程设置方面与普通高校存在一些特殊性,主要是相比自由发挥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多限制,严格的作息安排,规范统一的纪律,与大学生渴望特立独行的心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其次,在统一的严格的培养模式下,将司法警官大学生的就业目标也逐渐统一起来,绝大部分同学都希望在毕业后成为政、检、法公务员,但是,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尽管在四年严格的管理约束下,还是有很多同学达不到预期就业目标。日渐激烈的就业竞争,也影响着在校大学生踏实稳定地提升能力,不乏有很多表现不突出的同学焦虑之后,设法找一些其他的就业门路。
2.3 三个“到位与不到位”:政治、思想、道德认识的基本到位与行为的不到位
在学校严格的教育和考核下,学生基本都能认识到作为一名准司法警官应该具备的政治要求和思想道德认识,但是在实际问题面前,还是暴露出一种认识与行为相悖的现象。比如,在问卷调查中,我们问到“当下倡导的主流精神是什么”时,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围绕着爱国、奉献、勤劳、勇敢等主题来回答。这显示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基本上是到位的。但是在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比如“看到陌生人遭遇小偷扒窃却没有察觉时,你们会怎么办”时,有68.5%的大学生表示会提醒受害者,也有31.5%的人表示自己不会参与其中;以及对于校园内的学生守则条例,比如迟到早退、随地吐痰、破坏公物等行为,虽然选择“经常做”的比例很小,但是,“偶尔做”的比例却很高,有的达到近50%。这显示了在实际行动中,学生的表现与口中的主流精神不是高度统一的。
3 司法警官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途径
3.1 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面,学校要改变往日“灌输式”甚至是“批判式”的教育模式,采用讲道理的方式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到作为准司法警官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求。首先,学校在强调学生的义务时更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自我判断能力,只要学校从学生出发,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就能成功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就需要学校在严格的作息管理背后,做好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反馈的记录,了解学生,才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其次,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尽可能采用一些反面案例,由大到小,有层次地让学生感受到坏习惯没有大小之分,找到大小案例之间的联系,再反思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陋习是否能酿成严重的后果。这样让学生主动思考判断的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教育的良苦用心。
3.2 在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设置上,应该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法律素质。理论上的法律知识考核与学生的日常表现结合,将法律意识贯穿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第二,警察素质。作为司法警官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警察素质也应该在测评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专业技能是学生达到就业要求的基本能力,综合素质是辅助学生更好完成就业的保障。因此,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也处于测评体系中的关键位置。但是,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内的考核,社会的需求、学校的方法和家长的期盼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家长的引导和支持,社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有一个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良好环境。
3.3 在学习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制定方面,学校应该与社会取得联系,明确司法行政系统就业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核心,组织教师研究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善设备器材,将校园资源最大化利用,为学生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达到学校预期培养目标的关键,因此,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产出为导向,调动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热情。
3.4 加强司法警官院校第二课堂建设。第二课堂是相对于在有限时间特定地点进行教学的第一课堂而言的,它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约束,突破课堂纪律的限制,以更加多元、创意、发散思维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也包括基本的人际交往和工作实践能力。比如,积极开展模拟相关工作流程类比赛,让同学利用图书馆、网络、实践等获取知识,运用到比赛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对于司法警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相关院校学生的竞争和压力也增大。除了专业技能外,学生克服外界压力和诱惑,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分配学习时间,也是一种优秀的能力。总之,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过硬素质,才能肩负起保卫祖国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双印,李润杰.司法警官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途径初探[J].保定学院学报,2011,24(06):102-106.
[2]褚玉清.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警官——新世纪公安工作呼唤素质教育系列谈(一)[J].辽宁警专学报,1999,(0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