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音乐史》在高校中的教学革新

2018-01-09陈瑜

科技视界 2017年28期
关键词:音乐史巴洛克音乐

陈瑜

【摘 要】《西方音乐史》是高校音乐专业学习中的基础性支柱课程。涉及到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流派以及重要的风格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都停留在单一的模式下。阻碍了“音乐理论课程体系”的发展。笔者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革新方法。有助于拓宽教学思路、优化课程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教学革新

《西方音乐史》是高校音乐专业学习中的基础性支柱课程。但是,基于种种原因,多年来教学模式一直没能有大的改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种单一的形式早已无法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教学上我们过分依赖传统的经验,缺乏对现实教学实践的关注和科学的解释。逐渐使这门原本较为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慢慢的被学生所遗弃,无法在音乐教学中起到专业核心课的支撑作用。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 《西方音乐史》这门课程还存在着较为广阔的改革空间和条件。鉴于此,作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广泛的论证和深入的分析,就教学理念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的改革观点,阐述西方音乐史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第一、立足本土音乐文化,加强横向纵向的对比。

由于《西方音乐史》本就是一门完全阐释西方音乐文化发展历史路线的教学科目。因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容易单一的介绍,片面的只研究与西方音乐有关的文化。然而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如果割裂“本土化”意识,《西方音乐史》的教学就会如“空中楼阁”难接“地气”。而实际上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一情况:由于学科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内容琐碎繁多,教师们迫于教学压力等种种原因,在教授这门课程时无形中便形成了完全只介绍西洋文化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缺少了本土文化的引领,异国文化难于理解,难于身临其境,难于认同,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实践,最终只能变成全靠死记硬背的形式,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融会贯通,这门课程的专业核心支撑作用也无法实现。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大多数同学背概念很熟悉,举一反三的能力就要差很多,在试卷的分析中也往往反映出这一现象,得分最多的都是概念性题,失分最严重的大多是论述题。故在《西方音乐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更重视带领学生从本土音乐文化的视角出发,加强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联系,摆脱单一西方音乐思维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枷锁,解决我们现在教学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第二、加强“师范化培养”目标,重视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接轨。

师范类高校的特性就决定了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但长期以来我们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一直受到“重专业轻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们大多很重视自己的主项“声乐”或“器乐”课程,对于《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史》等理论类课程不感兴趣。全面专业能力的不平衡性明显。中小学校对未来音乐教师的需求是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及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因此,“师范性”就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一方面,使学生普遍具备“师范性”教育所具有的专业技术综合能力。我们在重视《西方音乐史》理论知识教授的同时,应当增加专业技能技法内容的欣赏与分析。另一方面,密切关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另外,在中小学各大活动中,我们培养的音乐老师更是首当其冲,所以拓展思维,培养创造力,提升综合素养,都成为我们“师范化”教育的培养目标。

第三、转换思路,培养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环境。

我们的音乐教育专业实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在实践教学中《西方音乐史》课堂存在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不积极,开小差,玩手机,干副业的现象较为严重;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也认为这种课程本来就是应该教师一个人讲;史类课程不需要学生参与,上课不听也没什么,考试背一背就可以过关;根本无法实现核心课程对其他实践专业的指导意义。种种模式严重地违背了我们最初的教育理念。因而我们迫切的需要转变思路,利用一切资源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自主,发挥学生个性的有序活动过程。

第四、丰富授课形式,加强审美培养。

《西方音乐史》课程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整个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在有限的课时里,要把那些时代久远,名称生僻的概念,风格迥异的特征,完全给给学生介绍清楚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我们丰富授课形式,从欣赏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方面,教师要注重音乐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其它姊妹艺术的结合。我们可以借助相关的姊妹艺术(如美术、建筑、雕塑、诗歌等)帮助学生了解某一特定时代的风格特征,进而使学生产生对该作曲家及其作品的审美体验。例如:讲到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就比“中世纪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更为抽象,而“巴洛克时期”的风格也是较其他几个时期更为大胆,新奇和怪诞。如何让学生准确的体会,把握理解?我们不妨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先带领学生感受同时代建筑和美术的风格特征,从视觉的体验,影响他们对巴洛克时代特征的感知能力,进而产生对整个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的审美体验,领略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而深入了解巴赫、亨德尔等巨匠。另一方面,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整合学科资源,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哲学、美术、文学的课堂,体会更加精准的讲解。再一方面,《西方音樂史》的教学也需要尝试开放式的教学,我们可以尝试将某个内容与《采风课》结合,让我们的教学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社会中真实的体验学习。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最新的音像视频资料,与旧版的资料对比介绍播放给学生,帮助学生们在比较中获得审美理解,提高审美体验能力。

总之,《西方音乐史》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在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下,只有明确目标,改革理念才能创新教学,优化课堂,才有利于我们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民教师,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松荣.对网络化背景下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范式的探讨[J].音乐研究.2013(05).

[2]孙晓丹.对西方音乐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舞台,2014.

[3]皱爱民,马东风,等译.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4]谢嘉幸,杨燕宜,孙海.德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5]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6]管谨义.欧洲著名音乐家评传[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

[7][美]包罗·亨利·郎.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史巴洛克音乐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研究使命
浅析音乐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的作用
“没规矩”的巴洛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