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视角下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发展问题探讨
2018-01-09刘秀兰
[摘要]西部地区工业企业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西部地区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从财务角度看主要包括:企业单位数量少,资产总额低,负债比例过高,盈利能力比较低,债务风险比较大,产业结构层次还比较低,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大。针对上述问题,西部工业企业应抓住供给侧改革下的企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开发资源性产业,加快利用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企业的步伐,降低企业发展的债务风险,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提高非国有企业在西部地区工业企业中的比重。
[关键词]西部地区;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7)06-0009-07
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培育和壮大了一批有特色、有潜力、有效益的工业企业,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西部地区工业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需要深化改革促进其转型升级。
一、工业企业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转换,使能源和矿产等优势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使工业产值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奠定工业企业在西部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到现在多数省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仍然居三大产业之首(见表1)。
表1显示,2002年,在全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工业和建筑业合计的第二产业比重达到了48.6%,远高于第三产业比重。西部各省区第二产业比重尽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三次产业结构构成中,第二产业比重除西藏以外,其余省区第二产业增加值都占三类产业的最高比重。到2015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一些省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比重,但是内蒙古、广西、四川、陕西、青海、宁夏和新疆等8省区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仍然高于第三产业,显示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工业企业、建筑业和传统及现代服务业成为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产业,工业及建筑业仍然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产业。工业经济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持续保持高位,工业企业单位数量不断增加,为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现存的问题
(一)西部地区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主要发展指标现状
为了更具体反映出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发展现状,以下以图表的方式展现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指标(见表2)。
(二)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发展的问题
1.工业企业单位数量少
尽管目前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在三次产业中占据高位,但是工业企业发展规模却比较小。根据前面的统计数据显示,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工业企业,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单位数量在全国都占据较低份额和比重。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83148个,西部地区有50505个,占全国比重的13.21%。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有63703个,西部地区有9219个,占全国比重的14.47%。全国私营工业企业有216506个,西部地区有25451个,占全国比重的11.76%。全国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有52758个,西部地区有只有25451个,仅占全国比重的4.47%。在全国工业企业发展数量占比最高的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19237个,西部地区有6100个,占全国比重的31.65%。我国31个省区,西部地区12个省区,工业企业单位数量总体在全国发展数量上占比还是很低。
2.资产总量低
企业拥有或者控制,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为企业的资产,企业拥有的资产越多,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机会就越大。根据前面表内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工业企业资产总额比较低,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有1023398.12亿元,西部地区有207335.81亿元,占全国比重的20.26%。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有718838.61亿元,西部地区有148133.01亿元,占全国比重的20.61%。全国私营工业企业有279006.48,西部地区有33334.56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4.56%。全国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有资产总额201302.69亿元,西部地区有16581.11亿元,仅占全国比重的8.24%。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资产总额397403.65亿元,西部地区有119218.56亿元,占全国比重的30%。
3.盈利能力低
总资产收益率可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盈利能力,前面表内数据显示,不同性质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差异,在不同性质的工业企業分类中,私营企业的盈利能力最高,2015年,全国总资产收益率达到10.59%,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盈利能力最低,总资产收益率只有2.87%。具体表现,2015年,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低,只有广西、重庆、贵州及陕西4省区的总资产收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8省区总资产收益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6省区的总资产收益率都在2%以下,分别只有0.33%、-1.04%、1.64%、1.29%、0.51%和1.2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为6.47%,西部地区除广西和重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余10省区的总资产收益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6省区的总资产收益率分别只有2.56%、0.77%、0.71%、1.71%、1.09%和1.88%。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为5.78%,西部地区除广西和重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余10省区的总资产收益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并且多数省区的总资产收益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5省区的总资产收益率分别只有-0.55%、-1.58%、1.06%、0.86%和1.33%。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为5.78%,西部地区除广西和重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余10省区的总资产收益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多数省区的总资产收益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5省区的总资产收益率分别只有-0.55%、-1.58%、1.06%、0.86%和1.33%。私营工业企业中,西部地区除广西、重庆、陕西、四川4省区总资产收益率高于全国以外,其余8省区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59%,云南、甘肃、青海和新疆四省区的总资产收益率分别只有3.17%、2.42%、1.76%和1.1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商投资企业中,除广西、重庆、青海和西藏4省区的总资产收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余8省区的总资产收益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云南、甘肃、青海、新疆5省区的总资产收益率分别只有2.79%、2.98%、1.63%、1.66%和2.99%,也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endprint
4.企业债务风险比较大
对于一个经营正常的企业而言,适当的负债可以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和更高的资本积累,但是负债又必须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否则如果负债过度遇到经济环境困顿,经营决策出现失误时可能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甚至陷入破产清算的结局。一般来说,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最常见的是资产负债率。一般来说,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较为合理,[2]适度的负债既有较大的财务弹性,能够通过负债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又不至于使企业有太大的财务风险,有足够的资金偿还短期和长期债务。美国和英国的企业比较重视控制债务风险,资产负债率很少超过50%的。近年来,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大趋势背景下,工业企业面临较大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更多资金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我国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负债经营都是普遍现象。根据前面表内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各类性质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都在50%以上,但是西部地区各类性质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高于全国[3]。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的56.6%,西部地区除西藏和陕西以外,其余10个省区的资产负债率都在60%以上。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98%,西部地区除西藏和陕西2省区的资产负债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余10个省区的资产负债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60%以上,贵州、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的资产负债率都在65%以上。全国私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81%,西部地区除西藏、陕西、重庆和四川以外,其余8个省区的资产负债率都在62-70%之间以上。全国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49%,西部地区除西藏、陕西和甘肃3省区以外,其余9个省区的资产负债率都高于全国以上。资产负债率最高的是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这类工业企业中,全国资产负债率高达61.94%,西部地区除西藏和陕西低于全国以外,其余10个省区的资产负债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甘肃、青海、宁夏8省区的资产负债率都65%以上。贵州、青海、宁夏3省区的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67.29%、69.97%和72.29%,企业的净资产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在西部地区工业企业资本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企业总资产中大部分都是由于负债形成的,将来必须要以货币资金或其他资产偿还,如果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强,高负债经营会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发挥更大的财务杠杆效应。可是西部地区无论何种性质的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弱,多数省区的总资产收益率比较低甚至于还有亏损的省区,在过高的负债经营情况下,更加剧了西部地区工业企业长期偿债压力,如果持续经营能力得不到有效改善,会进一步加大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的财务风险。
5.产业结构层次还比较低
按照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时,第一产业比重高,第二三产业比重低,当工业化进程加快时,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是不断上升,但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时,第二产业比重趋于平缓并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演变为产业结构中的主导產业。从20世纪90年代到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进一步印证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1997年到2002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占50%或者50%以上,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合计数平分秋色,工业和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和地位非常突出。经过10年多产业结构调整,到2015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到8.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到40.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到50.2%,反映出我国通过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节奏一直迟缓于全国(见表7)。1997-2002年,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各省区都低于全国,第一产业比重普遍高于全国,到2015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占三次产业中下降到40.9%,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时,西部地区却是多数省区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反映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仍然落后于全国,远落后于东部地区,[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大。
6.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大
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加快淘汰一批“僵尸企业”为代表的落后企业问题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更大,特别是在2017年我国深化企业改革,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企业不惜关闭的背景下,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短期内面临转型升级方向盲目,整改资金约束,整改甚至于关闭期内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劳动力就业受阻的冲击和挑战。
三、西部工业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对各省区经济增加值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和全国其他地区比较,西部地区工业企业面临企业单位数量少,资产总额低,多数省区总资产收益率低于全国,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低。各省区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高,甚至于过高的状况,负债金额的过高,既增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息支出成本,又在盈利能力低的工业企业中增加债务风险压力。
(一)抓住供给侧改革下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
针对我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数量增长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指出,我国“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4]而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三去一补一降”五大重点任务,而这些任务的核心就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由过去片面追求高速扩张的经济增长发展模式向质量增长型的集约化发展之路转型升级,西部地区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深化企业改革,通过技术更新或者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endprint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开发资源性产业
过去西部地区的资源、原材料、初级产品都作为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物资,被低价调往区外,然后又以制成品形式被高价购回,使以资源开采为主的西部地区在经济上双重受压。如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管是什么所有制形式生产的产品,价格都应该充分置于市场大环境中,随行就市,以追求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为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当然,如要在全球一体化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减少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干扰,西部地区的采掘、原材料、初级产品加工业应加强技术创新的应用,减少成本耗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加快利用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
西部地区传统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普遍不具有竞争优势,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实现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最关键的是要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四)降低工业企业发展的债务风险
面对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的高负债经营,在供给侧改革去杠杆的背景下,西部地区工业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化解债务风险。对于有市场、有效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支持。[5]培育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通过证券市场接受更多的投资,向西部地区倾斜可转换债券指标的分配,减少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的债务负担。
(五)提高非国有企业在西部地区工业企业中的比重,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通常占全部企业数的90%以上,50%~80%的就业人口是由中小企业吸纳的。中小企业在保证中国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6]创造社会财富、增加国家税收,活跃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比重过高,资产负债率是各类企业中最高的,盈利能力却又是最弱的,中小企业及私营企业盈利能力更强,债务风险更小,西部地区需要进一步降低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提升中小企業及私营企业的发展比重,在税收、环保、技术更新或者改造、银行贷款政策等方面给予较宽松的配套政策,对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罚款甚至于关闭的方式处理,可以给予一定期限整改,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配套完善的政策体系,实现工业企业的顺利转型升级,又能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西部地区的工业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时关注市场信号的变化,追求高标准高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为目标,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产品,并加强市场营销工作,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资产收益率,提升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加强对商品销售后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催收,减少资金占用,提高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提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盈利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CMDI)”课题组:喻国明,苏林森,刘建华,等.中国传媒发展指数(2012)之二:中国传媒发展指数CMDI(2012)总报告——对于中国媒介经济的关键、结构与走势的实证分析[J].编辑之友,2012,(5).
[2][美]卡伦.P.舍尼贝克,等.财务报表的分析与解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3]刘秀兰.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7).
[4]沈坤荣,李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01).
[5]易吝招.包装印刷企业如何进行技术改造[J].中国印刷,2014,(03).
[6]何珊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现状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