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研究综述
2018-01-09王祥荣姜声扬沈建新邱训娟金琰斐
王祥荣 姜声扬 沈建新 邱训娟 金琰斐
【摘 要】本文是课题《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研究》的子课题研究成果。笔者通过对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等概念和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与辨析,对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进行比较详尽的解读,并对本课题研究涉及的有关支撑理论进行比较详尽的说明,目的是为了解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使该课题研究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为提出和建立新的观点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综述
1 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概念界定与辨析
1.1 职业院校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职业院校的英文通常表达为vocational college or professional college,基本释意为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职业大学等。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师范、医学、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规范校名后缀为高等专科学校,而非师范、非医学、非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规范校名后缀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因此,凡是校名后缀带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的均属于职业院校范畴。
职业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历的学生,基本学制为三年。此类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专科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定位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传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而其他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基本学制为五年。此类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是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
1.2 “三师型”教师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多数学者认为“三师型”教师是指具备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指导资格证书的“三证”一体化教师,或是指能教授专业理论知识、指导专业实践和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三能”一体化教师。需要强调的是“三师型”教师不是教师、工程师和就业指导师三者的線性叠加,而是教师的教学实践、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和就业指导能力三者的交融统一。因此,我们认为“三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对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内涵阐释的新一轮发展与创新,必将对职业院校进一步在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创新方面带来潜在的深远影响,对职业院校进一步形成复合型师资人才资源核心竞争力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1.3 培养体系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体系的本义是指若干相关事物或某些思想意识互相关联而构成的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有机组合体,是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的母系统。通常自然体系遵循自然法则,而社会体系则受人性自然发展和人类认识发展的双重制约。
关于培养体系的概念,目前尚无公认统一的概念,有学者认为培养体系是为实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培养过程中,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这些要素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培养的实施性要素,如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等;另一类是培养的资源性要素,如课程、专业、师资、学风和设施等。也有学者认为培养体系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其基本内涵有四个方面:一是,培养目标和规格;二是,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三是,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四是,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也可用简化的公式表达为: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
2 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2.1 有利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与民族进步的关键前提,同时也是每个家庭和个人提高社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生产力形成了互为因果的良性互动关系,被看作是实现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之所以拥有优质高效的职业技术教育,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而这支师资队伍的形成又依赖于德国出色完善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也离不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
2.2 有利于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办好一所职业院校,尤其要办好一所知名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的作用通常是不可小觑的。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本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职业院校的一般性教师兴办职业教育显然失之偏颇,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三师型”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从而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如果一个职业院校仅有少量的“三师型”教师,肯定不能满足职业院校的发展需要,而就国家职业教育整体而言,只有大力培养“三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2.3 有利于职业院校教师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指职业院校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职业院校教师不断学习、加强实践、逐步积累、潜心研究和持续创新的过程。伴随这个过程,一名新教师逐渐成长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师、专家型教师、乃至教育家。“三师型”教师的成长、发展、成熟、完善过程同样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普遍规律。
2.4 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校与职业院校每年招生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各大专 院校招生、培养和就业三者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任何一个环节解决不妥,都可能为社会、家庭和个人留下不安定隐患。 而“三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恰恰应然了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发展需要,“三师型”教师对学生的就业发展定会产生不可估量影响,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以后的发展提高。
3 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研究的支撑理论
3.1 人本主义发展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追求目标。当个体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峰,也就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境地,出现“高峰体验”,表现为创造潜能的发挥或自我实现给人以最高的喜悦,这种主观上的感受是最高的奖赏和奖励。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味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
3.2 社会支持发展理论
教师能力水平的提高除了与教师个体努力程度有关外,相当程度上还与教师群体、院校培训、政策导向、社会支持等有关。如社会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力量、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条件等对教师培养的质量起重要的作用。此外,政府、企业、行业的支持力度起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培养方案如指导思想、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培养内容、考核评价等,都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加以调整更新完善。
3.3 就业择业创业理论
择业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创业就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屈海群,戴碧露.略论高职高专“三师型”教师的岗位职责[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97—199.
[2]孙海梅.高职“三师型”师资培养创新刍议[J].职教论坛,2012(35):102—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