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培育
2018-01-09赵彦芳王方友
赵彦芳 王方友
【摘 要】语言是价值观的载体,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塑型的关键时期,更容易受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传授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同时,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培育,促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提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隐性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和教材建设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大学英语课程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必修基础课。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在大学生课程中所占学分比重大,开课时间长,对大学生的影响深远。大学英语既具有工具性,也有人文性特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这是因为,大学英语教学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对西方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文化价值观有所传播。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塑型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要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培育,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利用英语课堂教学,立足教学内容,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培育的主渠道
习近平指出“一个好的老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和仁爱之心,即“四德”好老师。[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大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不要一味地宣传西方价值观的优点,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既要看到起好的一面,同时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教师的精神情感质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和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使英语课堂教学成为既是对大学生进行英语知识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培育的主渠道。
隐性培育的关键是“隐”字,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内容通过巧妙的设计,以隐性的方式渗透到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价值观教育的效果[2]。比如,在上大学英语精读课(董亚芬总主编)A Brush with the Law那一单元的内容时,通过warm-up questions首先让学生了解与法律相关的词汇,如:警察、律师、法官、审判、正义等,法律的基本要求和社会功能,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警察才能拘捕人,然后分析主人公 “I” 的遭遇。文中的主人公“I”是十九岁的高中毕业生,衣着打扮模仿西方60年代反传统文化的一代,留着乱糟糟的长头发,在街上漫无目标地寻找兼职工作,最后被警察以“怀疑企图偷牛奶瓶子”而拘捕,在法庭的15分钟的审判过程中由于“I”的父母是令人尊敬中产阶层,请得起体面的律师以及“I”学习成绩好而被判无罪。作者提到如果“I”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真的失业,就最有可能被判有罪。作者通过“I”被拘捕及在法庭上的审判这一经历讽刺了英国法律的“随意性”。在学习这个单元内容时,学生由于价值观尚处于塑型阶段,很容易将国内一些特殊的法律事件与之相联系,教师要用正面的法律案件积极引导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强调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国家一直致力完善的目标。
课文“the sampler”让学生洞察了西方一些老年人窘迫的生活状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西方的价值观念赞扬个性自由发展,在西方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平等关系,子女和父母之间没有那么强的依赖思想。孩子成年之后就独立生活,父母老年之后也不依靠孩子,孩子对父母没有法律上的赡养责任。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西方家庭观念的同时要适时宣传中国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强调实践孝道与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2 利用英语第二课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培育
根据大学英语的课程特点,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賽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培育。比如:教师可以指定题目,如:I am proud of being a Chinese,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演讲比赛。教师也可以提前给出学生话题,如:Do you 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people can learn more from watching TV than from reading books? 要求学生在英语角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每节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用英语交流发生在身边及通过网络了解的好人好事,这种交流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也可以隐性培育学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思想。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班级QQ群,微信群等渠道随时随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如:结合特朗普访华新闻,教师通过班级QQ群让学生讨论“习特会,为何从故宫开始?”这个话题,学生从该话题的讨论中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更进一步了解,从而产生自豪感。
课文The Fantastic Spur in Technology 主要介绍了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科技在海陆空交通方面的迅速发展。但是,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课文内容不能真实反映本世纪海陆空这三面的迅速发展。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对中国上个世纪70年代到目前海陆空交通的发展情况进行查阅,然后要求其用具体事例及数据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获取资料进行对比之后,对中国科技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中国高铁技术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产生自豪感,从而加深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
3 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中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
在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中,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材编写、课程标准、考试评价中,发挥教材培育的主渠道作用。
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汉译英考查内容主要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翻译,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但是,在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占内容的比重较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大学英语教材修订中应重视对这方面内容的宣传。比如,在大学英语精读内容The sampler那一单元中,课文内容是有关西方老年人的生活情况,则在该单元后面的阅读理解材料中可以摘选东方国家传统文化中对待老年人态度的文章,翻译练习可以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方面的题材,教师在中西文化对比中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4 结束语
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避免学生“盲从”西方文化价值观。 大学生将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主力军,英语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成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传播者,坚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为文化“软实力”建设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李楠.英语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
[4]赵岚.在英语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高等教育,20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