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民间艺人梁俊维的木雕人生

2018-01-09晋华

百姓生活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木雕雕刻技艺

晋华

在山西腹地的太行山深处,自古民间就流传着木雕技艺,大到亭台楼阁,小到民居、家具摆设日常用品,处处可见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2016年,太行木雕技艺入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榆社县梁氏雕刻技艺第九代传人梁俊维,就是太行众多民间木雕艺人中的一个佼佼者。他的木雕技艺独树一帜,雕出的作品曾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出身木雕世家,青年时代重拾祖传技艺

梁俊维1949年7月出生于山西省榆社县郝北镇的一个小山村。由于家庭贫困,他12岁时就辍学给家里放羊。梁俊维的祖上,从清朝乾隆年间就开始从事木雕行业,到他这一代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承了9代人。梁俊维出生后,时代的变革使木雕技艺日渐衰落,梁俊维的父亲虽然学会了木雕手艺,却不能靠此糊口,只好改行种地。

梁俊维因为从小看父亲做木雕,耳濡目染地喜欢上了这门手艺,但苦于生计所迫,他已没法按部就班地细致学习。儿时的梁俊维在放羊时,总是细心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常常不由自主地拾起树根,用羊铲将它抠成小人、小鸟的模样。他雕出的小作品栩栩如生,受到乡邻们的赞赏,这促使他对木雕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世纪70年代末,30岁的梁俊维结婚成家,生活的担子也更重了。他除了种地还当修鞋匠,但始终没有放弃对木雕的热爱,一有闲暇便专心钻研木雕技艺。上世纪80年代末,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开始注重文化生活,欣赏根雕、木雕等手工艺制品的人多了起来。梁俊维思谋着,能不能做一些木雕去市场出售。第一次,他精心雕刻了一件雄鹰展翅的作品,拿到县城物资交流会的会场上售卖。可是前来观赏的人很多,却没有人想买。过了几天,他拿着这件木雕作品来到太原南宫古玩收藏品市场碰运气。想不到,这件作品刚一亮相,就有买家慧眼识珠,以600元的价格买走了。这在当年可是大价钱!从那以后,梁俊维每周周一至周五在家里创作,周六、周日便拿着作品去太原古玩收藏品市场上展销。渐渐地,梁氏太行木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说来也巧,山西著名乡土作家赵树理纪念馆筹建时,赵树理的儿子赵二虎听说梁俊维的木雕做得好,便专程找到梁俊维,请他创作一件木雕作品《小二黑结婚》。乡土生活是梁俊维再熟悉不过的,《小二黑结婚》中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他的身边,所以,他不久就完成了这件作品。赵二虎等人对这件情景化的木雕作品十分满意,梁俊维凭此在当地声名大振。此后,梁俊维在木雕创作中不再满足于对动物的“临摹”与“复制”,他开始从自己的家乡——那片养育了自己的太行山水中汲取养分,寻找创作的灵感,并把木雕当成事业来做。

创作胸有成竹,乡土气息的作品富有生命力

说起木雕作品的诞生过程,梁俊维如数家珍。他介绍,一件木雕作品的完成,要经过构思、选料、出坯、修细、打磨、上光、组装7道工序,而最难的是作品的构思。构思成熟后,开始选料,这要根据图案的大小找无裂缝、光滑平整的木料。下好料后,将图案描绘上去,再进行雕刻。用来雕刻的刻刀和工具都比较锋利,稍不留意就会被划伤。梁俊维长满老茧的双手上,一处处伤痕依稀可见。“有时候这边手在流血,那边眼睛还盯着木头,脑子里还在想接下来该咋刻。”为了一气呵成刻好一个人物,梁俊维通常一坐就是几小时。只要手头的作品没有做完,他心里就放不下,总是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精工出细活,梁俊维的作品因此广受欢迎,不仅本地有人找他订做木雕作品,北京、太原等地也有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30多年来,梁俊维已不记得自己雕刻过多少件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因为木雕技艺成就突出,梁俊维2001年被选为晋中市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2009年被推选为山西省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

在梁俊维的木雕生涯中,最难忘的是2010年他参加在福建举办的“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大赛要求选手现场在限定时间内制作木质立体圆雕一件,题材和表现技法不限。梁俊维领到木料后,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他所熟悉的太行山农人赶驴上工的劳作场景,他在心里已盘算好要创作一件《农家出勤》的作品。规定的现场创作时间是10天,开始几天,人们都不知道梁俊维雕的是什么,到第6天时,才看出来模样。等作品完成时,一个赶着毛驴去上工的朴实太行农人形象便跃然眼前。最终,梁俊维的这件《农家出勤》木雕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征服了评委,获得了大赛银奖。后来,这件作品还获得了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第六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

从此,梁俊维更加钟情农家之景、农人之貌、农村原生态情景式木雕作品的创作,用自己的“刀笔”,雕刻出太行农民的生活情态。从2016年开始,他着手创作木雕组件《农家十二月》,如今作品即将完工。在这组作品中,他用12组样式各异、形态不同的人物和场景,表现农家在一年12个月里的风俗人情,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坚持纯手工雕刻,开工作室带徒弟让梁氏木雕工艺薪火相传

梁俊维给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老太行木雕工作室”,就设在自家的小院里。在不大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形形色色、样式各异的刻刀、圆铲、锯子、三角尺等40多样雕刻工具。梁俊维说,搞木雕,工具合手最重要。刚开始,他的雕刻工具是请村里的铁匠制作的,又笨又重。随着创作难度的加大,那套工具已不能满足需要,幸好有位客户朋友送给他一套木工雕刻刀具,救了他的燃眉之急。后来他去福建莆田参加木雕比赛,在莆田购买了一套专用木雕工具。

在时下机械雕刻成为主流的时代,梁俊维始终坚持做一个传统工匠,不辞辛苦地手工雕琢每一件作品。“为何不用机械和电子工具呢?”不少人向他建议。因为一件小型的作品,机器流水线制作一天能做出来20多个,而手工制作,十来天才能做出一個来。梁俊维说,虽然机械雕刻更快更准,但过于死板,少了灵动,缺乏一股子神韵,更不能体现出匠人的匠心独具。

对于历经坎坷风雨延续下来的太行木雕技艺,今年68岁的梁俊维非常重视它的传承,决心尽力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后人。在创作间隙,他经常绘制一些简图,把自己的独特想法保留下来。他的儿子梁小铁从小看他做木雕,也继承了这门雕刻技艺。此外,还有十余个弟子也常年跟他学习。家传技艺后继有人,这让梁俊维无比欣慰。

与父辈相比,梁小铁的思路更加开阔,2014年,他注册成立了“榆社县鼎利谦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意在让木雕行业与市场接轨。对于传统的手工木雕,梁小铁认为前景看好,这种凝结着岁月情怀、手工温度的作品,正在被社会和市场逐步认可。父子俩制订了两个5年规划:第一个是从2013年至2018年,传、帮、带,带出一批传承人;第二个是从2018年至2023年,把木雕工艺做大做强,让古老的梁氏木雕工艺焕发新的活力,代代相传下去。

猜你喜欢

木雕雕刻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On art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自然形木雕
汉代雕刻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