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斑息肉综合征并肠套叠1例CT特点总结及文献复习

2018-01-09叶飞续晋铭张兰花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7年5期
关键词:黑斑肠套叠息肉

叶飞 续晋铭 张兰花

[关键词] 黑斑; 息肉 ; 肠套叠; CT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7)05-024-02

DOI:10.11876/mimt201705010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又称皮肤及粘膜黑色素斑-胃腸道息肉病综合征,是一种以粘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息肉、家族遗传性为主要特点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明,临床上对其认知不足,容易误诊,CT对PJS胃肠道内息肉的显示较清楚,结合病史有助于PJS的确诊。我们遇到一例PJS,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8岁,反复腹痛多年;专科检查:口腔粘膜、双手见黑斑,腹部对称平坦,未及明显包块,左中上腹部压痛阳性;胃镜提示十二指肠降部见多发大小不等息肉,表面光滑,肠镜见回肠、结肠及直肠内见散布成百枚息肉,较大者直径3~4cm。

CT表现:部分小肠、结肠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向管腔内突起,以小肠明显,较大者直径约3cm,边界光整,密度均匀,平扫CT值约43Hu,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动脉期CT值约62Hu,左半小肠部分肠壁明显增厚,呈同心圆状改变,肠腔内见环形致密影,近段小肠未见明显积液扩张(图1a-c)。CT诊断:小肠及结肠多发息肉伴左半小肠局部套叠,结合病史考虑黑斑息肉综合征。

肠镜病理结果:息肉内见较多平滑肌组织,呈树枝样分布,符合黑斑息肉综合征息肉(图2)。

2 讨论

2.1 概述

美国流行病学显示 PJS发病率约1/30万[1],PJS家族患者,有50%的可能性将其带病基因遗传给他的后代[2],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初次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3]。

本病的皮肤黏膜黑斑多位于口唇周围及颊粘膜,部分可见于手指、脚趾、手掌及足底部[4]。PJS息肉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空肠和回肠为主,其次是结肠和胃,Utsunomiva等研究了222例PJS患者,64%有小肠息肉,53.2%有结肠息肉,48.6%存在尾部息肉,32%有直肠息肉[5]。PJS息肉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错构性息肉,其特点是包绕和组成腺体的平滑肌层增生,导致息肉上皮组织被插入到粘膜组织以下,从而导致上皮错构,平滑肌在息肉中心呈树枝状分布[6]。

PJS临床症状一般与息肉病变有关,最常见是由于肠套叠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腹痛,部分病人可出现便血、黑便及贫血,出现肠梗阻时常需手术治疗,病人多死于并发症。近年来研究发现PJS伴发消化道及消化道外部癌肿的概率较高,以后者明显,可以有乳腺、子宫内膜、胰腺及肺部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达20%,远高于一般人群[5、7]。Wang等[8]提出PJS恶变可通过错构瘤-腺瘤-腺癌途径,但只占PJS息肉恶性肿瘤的小部分,而多数为STK11/LKB1基因的杂合性缺失所致。约60%的PJS患者有STK11/LKB1的先天性缺陷[9]。

杨斌等[10]认为具有以下特点的患者,临床可诊断为PJS:①具有典型的消化道错构瘤性息肉伴特征性部位黑斑色素沉着,无论其有无家族史;②有明确家族史,仅具有以上两点之一的患者。对没有明确家族史,而仅有两种表现之一者,或具有消化道腺瘤性息肉伴特征性色素沉着者,应做可疑病例,经过本病相关基因的遗传学检测后方可诊断。

2.2 X线造影表现

PJS息肉可发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可清晰显示食道、胃及小肠息肉,其充盈缺损边缘光整,内无龛影,同时也可显示其对局部粘膜形态和整体蠕动功能的影响,以及对病变部位肠道狭窄和套叠的清晰显示[11]。

2.3 CT表现及特点

PJS息肉在CT平扫上主要表现为软组织样密度影,突向肠腔,以空肠和回肠多见,小者可为粟粒样,大者可达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的肿块影,表面光整。由于PJS息肉多为错构性息肉,息肉内有较多的平滑肌成分,故在CT平扫下肿块呈不均匀密度,肿块中心可有不规则或类放射状高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及门脉期呈明显强化,CT平扫的这一特点是其与其他息肉的鉴别特点[12]。本例病例所见息肉平扫密度均较均匀,考虑由于息肉较小。部分病例肿块较大合并肠套叠时,病变部位肠管呈“同心圆”和“腊肠样”改变。

2.4 鉴别诊断

PJS肠道息肉病主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本病息肉绝大多数发生于结肠,以左半结肠为主,部分全消化道发生者,仅凭影像学表现难以鉴别,需结合临床病史或病理;②消化道散发性错构瘤性息肉,本病多发生于儿童,息肉常单发或少发、不伴有特征性色素沉着。

由于本病息肉及套叠多发生于小肠,肠镜常难以到达或穿越病变部位,故CT较肠镜在发现肠道病变上具有明显优势;另外,由于PJS伴发消化道及消化道外部癌肿的概率较高,因此腹部CT增强扫描对于发现PJS伴发的腹部恶性肿瘤以及对患者进行严密随访具有重要作用。

本例PJS患者肠道息肉分布及肠套叠征像比较典型,结合病史诊断不难,对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小肠为主的肠道多发息肉的青少年患者,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参 考 文 献

[1] Burt RW.Poloypsis syndromes [J].Clin perspectives gastro, 2002,2(1):51.

[2] Peter s,Govil S,Ramakrishna BS,et al.Gastrointestinal:Peutz-Jeghers syndrome [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2,17:1117-1120.

[3] McGarrity TJ, Kulin HE, Zaino RJ.Peutz-Jeghers syndrome[J].Am J Gastroenterol, 2000,95(3):596.endprint

[4] 董科,李波.黑斑息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5,12(2):195-198.

[5] Utsunomiya J, G ocho H, Miyanaga T , et al.Peutz-Jeghers syndrome :its natural course and management [J].Johns Hop-kins Med J, 1975,136(2):71.

[6] 曹坚强,李威.黑斑息肉综合征临床诊治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11(11):2190-2193.

[7] Giardiello FM,Brensinger JD,Tersmette AC,et al.Very high risk of cancerin familial Peutz-Jeg hers syndrome [J].Gastroen-terology,2000,119(6):1447.

[8] Wang JZ,Ellis I,Zauber P,et al.Allelic imbalance at the LKB1(STK11) locus in tumours fromPatients with Peutz-Jeghers syn-drome provide evidence for a hamartoma(adenoma)-carcinoma Se-quence [J].J Pathol,2007,188(1):9.

[9] Wang JZ,Churchman M,Avizienyte E,et al.Germline mutations of the LKB1(STK11) gene in Peutz-Jeghers patients [J].J Med Genet,2004,10(25):2869.

[10] 杨斌,赵博,王振军.黑斑息肉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4,10(4):271-273.

[11] 潘卫东,秦明伟,赵荣国,等.黑斑息肉病临床诊断和影像检查意义[J].中國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5):268-270.

[12] 杨斌,谢伟,何滨,等.CT检查在黑斑息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26):78-80.endprint

猜你喜欢

黑斑肠套叠息肉
黑斑蛙养殖关键技术
全国黑斑蛙养殖者求助!反映销售及种蛙投放困境,希望尽快解禁黑斑蛙
黑斑蛙需要更多人关注!200余名养殖户集体发声力证其健康安全
风尖浪口上的黑斑蛙:吃了一辈子饲料,为何还是“野生动物”?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