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战争问题探究

2018-01-09唐尚元

青年时代 2017年33期
关键词:理想国柏拉图正义

唐尚元

摘 要:对于柏拉图,人们熟悉的往往是他的正义论,是他对于城邦建立的看法。但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也同样阐述了他对于战争的诸多观点,虽由来已久,但若置于当今时代,也有可以一观之处。笔者将从柏拉图对于战争论述的背景出发,分析书中的要点。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战争;正义

柏拉图,这位古希腊著名的大哲学家,为人类留下了无数的知识财富。其所学之广泛,已不限制于某一方面。在其所著的《理想国》中,有诸多理论观点,成为后来西方哲学的基础。他对于战争的论述,在《理想国》整本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并不代表不重要。要看到其对战争论述的重要性,应从其所处的时代进行分析。

一、战争论述的时代背景

柏拉图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居住于雅典。雅典是古希腊强大城邦之一,但柏拉图所处的已是雅典城邦开始衰落的时代。不得不说,柏拉图一生所看到的正是雅典如落日之余晖,内乱四起,政局动荡不安的局面。此时的雅典,可以说在三种不同战争的袭扰下,早已“狼狈不堪”。一是波希战争,这是希腊本民族同外族的入侵防守战争。二是希腊地区的诸多城邦之间,因为各种复杂原因发生的城邦战争,也可称为希腊的内战。波希战争的结束,希腊地区的对面战争矛盾得到了缓解。和平的维持还不到20年的时间,在人性的贪婪下,希腊内部的矛盾便由此显现出来。雅典为首建立的提洛同盟与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爆发了战争,雅典与斯巴达的交锋也发展到了顶端,柏拉图正是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三是城邦内部由于外部各个战争造成的人员更迭和不稳定,出现的政权争夺战争。随着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战败的雅典,这个民主城邦的辉煌代表也不得不走向衰败,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自然而然引起了雅典城邦内部的混乱以及政局的动荡,雅典内部的民主派开始了与斯巴达支持的寡头派的权力争夺。在这三种战争下,雅典仿佛倒下的巨人一般,再难以挣扎起身。

战争的影响对雅典城邦来说其实是极其严重和深刻的,雅典的政权也在这里遭受了许多被迫的改变。而在这些战争之中,所造成的那些难以挽救的影响,柏拉图其实是非常关心的,他关心雅典城邦的未来变化和走向,以及除雅典之外,希腊城邦的未来。在波斯与希腊大战时期,萨米拉海战时,雅典如果就此败于波斯大军,那么不论希腊最后是否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雅典城邦自身的独立存在都将受到威胁,不是受制于波斯,就是被其他希腊城邦兼并。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与斯巴达大战,如若战败于斯巴达,雅典也将会就此被斯巴达统属。由此可见,柏拉图必将会为其国家所遭受的这些战争之灾而引发深思,国家时刻处于威胁之下更是令其深思雅典城邦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以及如何能建立一个不受战争所迫的“理想之国”。对于柏拉图来说,战争影响了他的一生,柏拉图在年少时对于参政的期许也被此所终结。雅典内部的政权争夺和内讧,并不是柏拉图愿意看到和参与的,也是为其所厌恶的,因此他并没有选择進入政权争夺的漩涡,直到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被害,柏拉图才真正的意识到,雅典的政治已经成为利益争夺的舞台,依靠现今的政治体系也难以挽救,苏格拉底的死使柏拉图一生都难以忘怀,其后来所著的许多书中,每每有苏格拉底的出现都带有缅怀之意。

可见,战争对于柏拉图来讲,不可谓之不重要。虽在书中所述并无长篇大论之言,但应都是其本人的重要人生体会和总结,也是其理想的城邦模型。他生活于如此这般的动乱年代,其祖国雅典走向衰落之因也是由此而来。其本人在著作中也表现出对战争的反对态度,反对任何靠自身强悍的武力而不顾一切对别国进行征战的行为和做法,他的这种观念可以说是贯彻其书中对于战争的看法的,而不仅仅限于部分观点之中。其对于战争的理念,远不是限于在雅典城邦同其他希腊城邦的征战侵略之上,而是将希腊城邦对于其他城邦的征战侵略行为包含其中了,但是柏拉图自身也并没有过于怯弱和固执,在其书中也有提及,一旦自己的国家遭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侵略和掠夺,还是应由国内的护卫者进行坚决而主动的迎战,并且获得胜利,从而捍卫国家的独立意志,而不是归属于他人。可以看到,柏拉图对于战争的否定态度极其明显,但其还是非常的在意自身国家安全发展和防范战争的情况,也能在其著作中看到诸多描述此项问题的话语。

二、《理想国》对于战争的叙述说明

柏拉图在书中的描述,也有许多能置于战争准备的环境之下进行深入探讨,由此得到诸多不同的收获。

(一)战争的起源

如书中卷二,就有叙述战争之根源,“如果我们想要有足够大的耕地和牧场,我们势必要从邻居那儿抢一块来;而邻居……也无限制地追求财富的话,他们势必也要夺一块我们的土地……下一步,我们就要走向战争了……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战争的起源。战争使城邦在公私两方面遭到极大的灾难。”这是柏拉图对于战争起源的描述。由此看出,柏拉图对于战争起源问题是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的,不仅仅能用极为简洁的语言形象的表述出战争起始过程,还能得出“耕地”“牧场”“土地”和“财富”的战争起源之主要因素。而对于“势必”“抢”“无限制地追求”“夺”等用词看,虽是译者在翻译时有不同的译法,但也可以看出其中的深意,便是在柏拉图看来,战争的起源是多么的粗鄙和贪婪,人性之中的阴暗瞬间凸显而出,让其感到深深的厌恶以及不耻。在最后,又以“公私”遭受“灾难”结尾,这能证明他对于雅典乃至希腊不断经历战争的担忧,这无异于是一场场巨大的发生在雅典和希腊的“灾难”,是雅典城邦和希腊民族的“灾难”。

紧接着,他又继续描述到“那么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城邦……加上全部军队那么大,才可以抵抗和驱逐入侵之敌,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在柏拉图提出需要更大的城邦一句中,是否可以理解为如若不是因为有战争和别国的入侵,其实城邦并不需要加入全部的军队呢?从其语句中的描述看,只有“抵抗”和“驱逐”,可见柏拉图并没有心存以城邦之军队,进行侵略他处之举,而是纯粹的以军队进行遭受入侵的抵抗,这对自己建立的城邦本身起到一种保护作用,是为了保护城邦中的“人民的生命”与“财富”而存在的,这正是护卫者的由来,是在其存在之处就已被规定为战争而生,在其后对于护卫者的品质选择和教育方式中,也可完全得出这一结论。同时,这种对于护卫者的品质选择和教育方式,无一不是为了发展出能从容应对外敌入侵人选的需求而来。对于守护整个城邦的人来说,其本身所应拥有的能力和美德是不可欠缺的,柏拉图提出必须具备的就是“勇敢”的品质以及“智慧”的头脑。“勇敢”的品质是为了促使护卫者在战争时候,能与强敌拼杀,而不会恐惧自身死亡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军人不可欠缺的,失之必败,而只有拥有了“智慧”的大脑,才能在战争的残酷考验之下,坚定自己的内心,从而真正地看清谁是朋友,谁才是敌人,不至于出现叛国通敌之举,是忠诚的来源。如果军人的忠诚无法保证,那么再强大的军队,也会变得脆弱不堪,轻易就能为敌人所煽动击破,又如何能完成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任务。endprint

有学者认为,在此卷中对护卫者的描述,似是柏拉图对于战争有着促使城邦不断向外发展壮大的作用的引申。笔者对此一论断,不置可否。第一,柏拉图在书中并未对此有更加深入的阐述,那么此一论断,是不具备太大依据的,他人也可对此下一完全相反的论断。第二,能促使城邦发展扩大的作用,并不完全是战争,那么也可以看出,此一论断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欠缺一个整体全面的考据。因此,并不可全然相信。

(二)城邦军人的论断

卷三是柏拉图提出其著名“金银铜铁”论断的一章,他将人天生分为三类,统治者体内是黄金,辅助者即军人体内是白银,而最下等的农民和工人体内是铜铁。作为军人的辅助者,体内所拥有的是仅次于统治者黄金的白银。这不得不说明,在柏拉图心中,军人对于城邦的重要性。这第二等的存在,已是第三等农民和工人需要以其劳作而进行供给的存在。军人也如柏拉图在书中描述的那样,如一种专门的艺术,成为特有的存在,而非是要同时进行其他的工作。当军人不是由农民或工人临时扮演,而是单独出现时,这个国家或城邦,也便具备了其征伐的能力。

接着柏拉图指出“……他们可以对内镇压不法之徒,对外抗虎狼般的入侵之敌。”显然,当军队单独出现并具备征伐能力后,柏拉图并不是要其展开对其他城邦或国家的侵略,而是用于对自身城邦内部出现不稳时的“镇压”之用,也只有拥有军队的国家,才能威慑宵小之徒,稳定国家内部统治者的最高地位不受侵害。柏拉图对战争一词的看法,在此就可看出是有其对内镇压的含义,而非全是入侵与被入侵。

军人的对内镇压,也是柏拉图对于雅典城邦内部混乱的一种解决之道,是城邦统治者手中的最强利器,是柏拉图心中,不愿理想之国也如雅典一般会有因内乱而不断衰弱之时。

(三)战争的方式

在此一卷中,柏拉图又对城邦之间战争的方式进行一定的阐述和讲解。书中先提出如果自身国家是贫穷之邦,又该如何应对其他富强国家的侵略战争。而柏拉图认为,应对两个富强国家的侵略战争,往往更易于应对单一的富强国家的侵略战争。正如成语“驱虎吞狼”所言,当同时面对连个强大的敌人,那么只需要找到两者之中更强的,对其阐述出自己的贫穷与足以应对战争的能力,同时劝导其与自身同盟,从而驱使其共同反击较弱的另一富强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谁愿意吃力不讨好的去侵略一个贫穷国家而没有任何收获,反而不如与贫穷国家一同入侵另一个富强国家,其所收获的财物更为丰富。而对财富的贪婪,不正是人性的必然缺陷,这正是柏拉图在书中所用比喻的真正含义。

而柏拉图在此也表达出了国家军队应具有专业性的看法,“精于拳术的人……一个就可以轻易地胜过两个对拳术一窍不通的……富人……如果他能……在前面逃,然后返身將……先追到者击倒……多次这样……不能甚至击倒更多的那种对手吗?”这里“精于拳术”,正是对国家军队专业性的看重,没有这样专业性的军队,又如何能战胜入侵的那些富足而强大,却缺乏专业军队的多个国家呢?而能想出先逃后返身的战术,也需要拥有专门的军队,才能出现这样的智慧军人和军人的领导者。否则,缺乏对于战争艺术的专业培养,是不能习得这一门艺术精髓的。柏拉图在上述一文中也只是一种假设,在其理想的观念中,一个真正成功的理想之国,应是能同时具备富足强大而又拥有专业军队的国家,只有这样的国家,才是真正不惧任何外来挑战的。

(四)军纪赏罚

卷五是柏拉图对于战争之中军纪赏罚问题的讨论。“如果任何士兵……逃跑,……要被下放去做工匠或者农夫……任何士兵被敌人活捉做了战俘……随敌人怎么去处理他……一个士兵……勇敢超群……应当首先受到……致敬……有人死后英名扬……肯定他是……金种子”这里正是一个国家军队的军纪最简明叙述。第一,很显然如果有士兵“逃跑”,必将接受严厉的惩处,以此警示其他士兵,柏拉图在此采取的是“下放”之法,而非直接夺取逃跑人的生命,也是有一定考虑的,在这一细节中体现出哲学王作为统治者的理性和仁慈的一面,并不会随意的剥夺国家中人民的生命,而是给予其一定的生存机会。第二,如果士兵成为了“战俘”,那么就只能任由敌人处置,这样的做法或许也有出于对士兵宁死不降的考量,也未可知。因为这种做法在现今来看,有许多不妥之处,在此也就不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第三,对于勇敢士兵的奖励,不单单是授予其得到众人承认的荣誉,还使其得到诗人的赞美以及能增强特质的饮食奖赏。这是对那些英勇战死的士兵给予的肯定,认定其是“金种子”,不正是对英勇不屈、战不畏死的最好表彰。在柏拉图的国家中,得到“金种子”的认可,或许也意味着其所具有第一等黄金的品质,其后代也必然得到众人的认可。

这看似简单的四点军纪的提出,可以说囊括了军队中的奖惩制度,已是有对战争之中国家军队制度的一种思考,不但能以此建立一定完善的军制,还能以此鼓励那些虽处于二等白银,但也给予其升入一等黄金的期望,这种对于人心的把控,也可看出柏拉图对战争人性的深刻见地。

三、结语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在多卷内容里,都或多或少的,对战争与军队有所提及。也正是文章开头,柏拉图对于所生活时期的雅典和希腊国家遭遇进行的一个其理想之国的构建和解决办法。虽不见得就这样一种理想之国的构建方式,放置于真实的雅典城邦之中就一定能解决雅典或是希腊的困境,但也不可否认,柏拉图这样一种尝试所表现出来的他的智慧。如果不是这样,后人又怎能认识到这样一个存在于古希腊大哲学家高深的智慧以及对于祖国的深沉的爱。人们从中看到的更多是柏拉图只能依靠手下的笔构建的理想,而不能在当时现实中的哪怕一丝的改变,这无力挽救雅典政治的悲痛又是多么的透彻。最终,他也只能希冀成为其所构建的理想国,是一位哲学王,而只有哲学王,才能使“理想国”成为一个国力富足,军队强大,并且不惧任何侵略的国家。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柏拉图.政治家篇[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迪斯摩科维蒂斯,潘嘉玢.柏拉图的战争与和平思想[J].军事历史,1991(2).

[4]申林.柏拉图国家正义理论的战争考虑[J].鲁东大学学报,2012(5).

[5]申林.战争意识下柏拉图对“理想国”的构建[J].宜宾学院学报,20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想国柏拉图正义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直销理想国
柏拉图之灵魂观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
柏拉图的民主思想及对现当代民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