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农产品须“优生优育”

2018-01-09娄向鹏

环球时报 2018-01-09
关键词:驴肉阳澄湖大闸蟹

娄向鹏

“中国驴肉火烧之乡”的河北河间,近日被爆出有多个乡镇存在黑作坊,用骡子肉、马肉甚至猪肉加工成假驴肉,发往全国各地。估计不少人听到这一消息后,再想去河间驴肉馆恐怕都会三思而行。

近年来,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如火如荼,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达6000余件,一些具有传统认知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等已耳熟能详。但是在热火朝天的表象背后,80%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隐现着问题与困局。

首先,由于区域特产产生的自然和历史原因,许多农产品区域品牌在诞生时就具有公用性。结果无论产区内的还是产区外的,不管品质达不达标,都来搭车蹭光,透支抢吃大锅饭。比如,每年,正宗阳澄湖大闸蟹还没开捕,冒牌阳澄湖大闸蟹已开始叫卖,外地蟹、“洗澡蟹”是真蟹的5至10倍。这种现象在五常大米、西湖龙井、赣南脐橙、天津鸭梨等众多品牌中普遍存在。结果就是产品真假难辨,消费者不知挑什么好。

其次,品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品牌归属不清、主体不强大的现象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中普遍存在。仍以阳澄湖大闸蟹品牌为例,“阳澄湖”牌由苏州蟹业协会注册所有。该协会通过收取会员费、销售防伪蟹扣进行管理,但不负责经营;品牌使用者、具体的经营者花钱“租”用品牌,只对当下的经营最关心。结果,各地的大闸蟹戴上过期蟹扣、假冒蟹扣以阳澄湖大闸蟹的名义荣耀上市,其中不乏阳澄湖产区内的养殖户监守自盗。

再次,品牌效益短期化,导致前功尽弃。不少地方把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搞成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止步于方案公布、标志出街、广告语上墙。经历了短期的热闹之后,有的归于寂静,有的出现乱局。有些地方遇到领导变动,工作停滞,没有持续性。烟台的“莱阳梨”1998年正式注册,品牌价值达到了6亿元。然而19年过去,“莱阳梨”的价格却没有上去,种植面积由鼎盛时期的10多万亩萎缩到如今的1.1万亩。

如何破解上述困局?政府主导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第一力量。政府主导除了出台产业政策、协调税收信贷支持、调动相关资源支持外,一个最重要的工作是,主导成立一个强大的具有企业法人式的市场经营主体,集中人财物把主体做强做大。以乌江为首的涪陵榨菜的成功,首先源于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这个实力强大的市场主体的建立。

政府和企业也需要注意,不要觉得本地特产个个是宝贝,必须一起推。要坚持“优生优育”,先把最有特色的产品和最具优势的产业拎出来,作为主导产业来做,先做出一个品牌。切忌全面出击,平均用力。

在领军企业主体和品牌壮大后,完善产业体系和配套,带动多个市场经营主体和品牌成长,促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产业集群形成,在区域内、品类内形成共生共荣、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局面。正如云南普洱茶有“大益”和“七彩云南”,从内蒙古大草原走出来的乳业有伊利和蒙牛,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

猜你喜欢

驴肉阳澄湖大闸蟹
河北名吃
江苏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戒指效应”与“空瓶效应”折射打假困境
我的发现
体弱多病者宜食驴肉
大闸蟹成美国“通缉犯”
河间驴肉
大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