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璧墓志铭》临习谈

2018-01-09

神州·时代艺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结体魏碑中国书法家协会

李 钢

艺术家档案

李钢,字宝白,1956年出生于北京西城区,祖籍天津武清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东城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洪亮工作室研究型书法家。其书法作品多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大展和其他国内外大展、大赛,并有作品获奖。有作品曾入编多种辞书典籍并被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国内外单位、机构收藏。先后在专业报刊上发表《浅谈书法点画的自然之美》《米芾〈蜀素帖〉遒劲典逸气迈高》《一瓣心香,顿开法门》《米芾〈苕溪诗卷〉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等论文,已出版《中国经典碑帖笔法临习——李璧墓志铭》等个人专著,2015年在宁波举办个人书法艺术展。

《李璧墓志铭》临习谈

李 钢

《李璧墓志铭》,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一刻。青石质,高一百零四厘米,宽八十九厘米。系旧碑改作而成,碑阴上截所刻二螭仍在。志铭魏书,三十三行,行三十一字,背面有题名一列。出土时间、地点有二说:一说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出土于山东省德州市;一说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后者为是。墓志出土后不久归济南金石保存所收藏,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移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杨震方《碑帖叙录》评价该碑曰:书法峭劲,极似《张猛龙碑》,而兼有《司马景和》之纵逸,可为习北魏楷法者范本。陈振濂教授认为,魏碑艺术化的理论依据都生发于此帖。

就书法学习而言,临习《李璧墓志铭》十分重要,因其方硬锋利的线形和奇变的结构使我们清晰看到了功夫和天然的二者兼成,将其运用于书法创作将有“一瓣心香,顿开法门”之感。

临习《李璧墓志铭》重在理解其特性,尤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 李钢 书

一、用笔雄强多变。此帖用笔斩钉截铁,写“横”多为“竖”下笔,写“竖”多为要“横”下笔,落笔切翻,收笔多变,线条的“斧凿之迹” 表现明显,同时特别重视主笔的运用,有时甚至调整笔顺,以尽显主笔的乾坤之势。《李璧墓志铭》最主要的用笔特征之一是随机表现线条的丰富性,避免相同形质的线条出现。此帖很少有等粗的笔画,这与《郑文公碑》等诸碑形成鲜明对照,因此,临习中要特别注意粗与细的反差,着力表现出之间的变化。《李璧墓志铭》用笔虽主要为“方”,但也辅以圆笔的运用,须认真体会。

二、结体因字立形。《李璧墓志铭》结体变化是其最精彩的部分,其姿媚的程度较之其他魏碑更具艺术含量,深刻启迪了我们对书法造型情趣性的理解。如此帖截图中的“野”“贤”“望”字,结体笔画变化很大,但感觉合理易辩,思巧意得,妙不可言。《李璧墓志铭》的结构总体呈现方块为主、宽博疏朗、内紧外疏、每字皆异的特点,临写中要以笔画密集相聚处为内,其余为外,使字的中心部位相对紧凑,撇、捺、长横、戈钩等向外伸展,做到紧处不拥挤,疏处不松散,呈现大气磅礴的气象和婀娜多变的风姿。此帖结体中有一些“长枪大戟”笔画的运用,展现出特有的体势,须准确把握,临习到位。

三、章法疏朗烂漫。分析《李璧墓志铭》的章法,有齐中不齐和字距、行距较大等特点。齐处撑住了大外形,不齐处形成了行间在穿插组合。而字距、行距较大形成的空间,经笔画分割之后,使空白处内外沟通,凸显了变化中的和谐统一。此帖章法在魏碑中属于变化大的一路,通篇可见有行无列、正斜互映、大小参差、跌宕自然的章法布局。临习中要认真分析和抓住帖中这些特点,实现章法上的欹正相生、气息贯通。

《李璧墓志铭》是魏碑中的精品,艺术内涵很丰富,上述所言只是临习中的部分感受。通过对《李璧墓志铭》的临习,可以使我们对此帖有一个深刻认识,大大提高对艺术的感受力。

▲ 李钢 书

李 钢 作品

▲ 李钢 书

▲ 楷书 节临《李璧墓志铭》 中堂 李钢 书

▲ 行书 贾岛 《寻隐者不遇》 中堂 李钢 书

猜你喜欢

结体魏碑中国书法家协会
魏碑行书对联:文生于情有春气,兴致所至无古人
吕金光
书法线条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田中鹤
刘颖莉
张辉
用笔之“易”与“不易”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打铁老太
结体:小学软笔楷书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