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人的读书典故

2018-01-08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寒窗典故形容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读书典故和佳话。“诗书传家”的读书、爱书、藏书传统,已成为中国人文精神的象征,至今仍被人们奉为立志修身的圭臬,希望本文选辑的读书典故能对大家有所启迪。

汉书下酒

表示文人学士酷爱读书而以好书佐酒的雅举。相传宋朝文学家苏舜钦每天晚上读书,都要喝一斗酒。读《汉书》时,更是一大杯一大杯地喝,他的岳丈杜衍听说后笑道:“有这样好的下酒物,喝一斗酒实在不算多呀!”

三余读书

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子之注解所引《魏略》,大意是讲,三国时的董遇对《老子》和《左传》都有精深的研究,有人想向他学习,他却不肯施教,而是说:“一定要先读上百遍,书读上百遍意思自然就清楚了。”想向他学习的人认为没有时间,董遇便教导他应利用“三余”之时,并解释所谓“三余”便是冬天、夜间和阴雨天(注:古代农业社会,这三种时间基本上都是空闲时间)。此典故形式不多,基本上以“三余”这一面目出现。如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之五》:“托情忻六学,游目爱三余。”

下帷读书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大意是讲,董仲舒因精研《春秋》,汉景帝时成为博士。他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闭户讲学,弟子们依次去向他请教。就这样,董仲舒三年之间没有去看外面景色,专心治学。此典形式众多。有“下帷(帏)”,如谢惠连《读书》:“贲园奚足慕,下帷故宜遵。”杨炯《卧读书架赋》:“庶思覃于下帏,岂遽留而更读。”或“下书帷”,如刘禹锡《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寂寞草玄徒,长吟下书帷。”或“闭户垂帷(垂帷闭户)”,如王维《送高道弟耽归临淮作》:“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帷。”或“仲舒帷”,如张说《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才雄子云笔,学广仲舒帷。”或“董帷”,如牟融《题朱庆余闲居四首》之四:“草色凝陈榻,书声出董帷。”

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六十一》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意思是说,汉朝的孙敬性好学,整日攻读不休。到了夜里,在读书要打瞌睡的时候,为怕睡着,就用绳子扣住头,另一头悬在屋梁上。战国时的苏秦曾十次上书秦惠王,意见不被采纳,便回家诵读研习《姜太公兵法》。晚上讀书到要打瞌睡的时候,就用尖锥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上。这两种方法都是为了警醒自己,继续攻读。均比喻自觉地刻苦学习。或简称“悬梁”“悬头”,或简称“刺股”。也有两词并列使用。如“可怜刺股悬梁志,险作离乡背井魂”。

带经而锄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语出《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儿宽传》,大意是说,汉朝的儿宽跟着孔安国学习五经,但由于家贫缺乏学习费用,儿宽要为弟子们做饭,有时还要下地干活。他下地时总要带着经书,逢小憩时便抓紧学习。三国时魏国常林,晋朝的皇甫谧也都家贫好学,田间劳动时也带着经书,一到休息便诵读。事见《三国志》《晋书》本传。如刘长卿诗《送张判官罢使东归》:“春山数亩地,归去带经鉏。”又如刘禹锡诗《送前进士蔡京赴学究科》:“耳闻战鼓带经锄,振发声名自里闾。”

十年窗下

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年间刘祁《归潜志·卷七》,大意是说,金国在蒙古的进攻下国土越发狭小,只剩下河南、陕西一带,且人多职务少,所以很多有功名的读书人都难有适当的职位去发挥才能,他们往往只有回家务农或者教书糊口。于是就流传有这样的说法:“古人苦读十年,一举成名。而今人一举成名后依然免不了十年清苦。”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之下”“十载寒窗”“寒窗十载”“灯窗十载”等词语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如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你即是秀才,只合苦志于寒窗之下。”

等身书

形容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卷二六五·贾黄中传》,大意是说,宋代的贾黄中从小就聪颖过人,刚五岁的时候,父亲每天早晨都让他站直,然后将书卷展开,量取与他身体一样长的篇幅,规定他一天念完。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如彭兆荪《读书》:“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也可以用来形容著述极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猜你喜欢

寒窗典故形容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秋日抒怀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别无长物
劝君莫愁
无题(1)
一干二净
废寝忘食
闻鸡起舞
Walk on Eg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