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探索
2018-01-08李小雄
李小雄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各企业随着自身的发展需要在选择大学生员工时提高了不少标准,但由于大学生各方面就业能力的不足,与企业的标准出现脱节,造成就业困难。因此,本文就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展开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培养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各企业对人才能力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而大学生就业困难便成为标准提高的突出问题。仔细分析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在这些因素中,各界都要实施相应的策略,共同解决这个社会弊病,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清扫障碍。
一、就业能力的定义
就业能力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的英国,由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第一次提出,他讲就业能力定义为“可雇佣性”,指的是某个个体能够为雇佣者提供并保持的工作能力。而随着对人类和社会的研究,就业能力的定义慢慢被丰富,不仅包括获得工作的能力,也包括自身能够在工作中带来良好效益、实现自我职业价值的能力。还有一个对就业能力的综合概括——通用就业力,它包括基本工作能力、职场英语能力和个性心理特征。在中国社会中,人口众多,就业竞争激烈,职场犹如战场。应届毕业大学生作为职场的新人,如何成功地获得一份满意的职业对其来说是自身就业能力的一大考验。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职业规划不明确
目标是一个人做任何事的动力。在大一开学辅导员就会和学生强调,在适应大学生生活后,要拟定一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要通过这份规划来一步步完善自己,一步步达到自己最后的目标。甚至有些学校会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课程,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大学生讲授,并将拟定一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作为最后的课程考核。但是有些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快感,对学习的热情大减,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不放在心上,考核也草草了之,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混日子,或者是对某些感兴趣的事情“三分钟热度”,没有明确的规划自己想做的事情。到最后毕业的时候没有职业方向选择,没有能力选择更好的职业。
2.专业技能不强硬
大学有各种专业来培养学生的技能,针对该专业涉及到的职业开设了不少专业课程。但是,很多大学生把学习当做次要的,可有可无的,只要考试不挂科成绩无所谓,然后一门心思放在了打游戏、谈恋爱、做兼职等本来应该是次要的事情上,导致最后虽然擦边顺利毕业或者挂科没有毕业,也没有熟练的、过硬的专业技能来吸引招聘人员。比如一些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平时教师上课的时候上一次课缺一次课,对一些专业的软件应用技能掌握得零零散散,对教师留下的问题探讨也是视而不见。这样的学习态度自然是不能掌握强硬的专业技能,不能完善自身的就业能力[1]。
3.素质能力不合格
大学生活脱离了父母的严格管教,拥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金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同学。而与此同时,学生的各种问题随之而来。时间利用不合理,白天睡觉晚上熬夜;金钱挥霍过度,没有理财观念;盲目跟从品行不佳的同学;多度放纵自己做不应该做的事情等等。加之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长时间下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不到提升,反而下降,或者往恶性方向发展,对未来大学生就业造成很大的负担[2]。
三、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1.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政府作为社会各项事业的领导者,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问题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领导社会各界共同解决。近年来,大学生下乡支教、做村官成为一种特殊的就业模式,政府鼓励大学生以这些方式来锻炼自身就业能力,并且让大学生发挥年轻人的创意、拼搏来为落后地区贡献自身力量,实现社会价值。同时,政府要制定优惠的就业政策,给予大学生就业福利,完善劳动合同法,保障大学生就业基本权利。
2.高校强化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意识
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一边连着学校,一边连着社会,是最好的能力提升场所。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各大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关于就业方面的教育力度,开展各种与就业相关的活动,比如说辩论赛、演讲比赛、就业分享会等等。并且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考核标准,给大学生无形的压力,让其重视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要大力推广就业文化,在学校的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个渠道宣传就业信息,强化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意识[3]。
3.大学生主动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不足,所以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时,针对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需要有相应的培训和实践。大学生经历过多年的教育,会有一定的学习意识,对自我能力有一定的判断,认为自己缺乏的东西,要主动去学习,面对自己畏惧的,要主动去突破。比如,交际能力差的大学生,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和新朋友交往中锻炼自己;学校举办的一些比赛积极地报名参加,锻炼自己的胆量和检验自己的能力;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后自然有空余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做兼职、做义工等等,从中积累社会经验,提前适应社会生存法则。大学生主要依靠自觉性来完善、提高自己,在认识到自身就业能力不足时,要主动去接触相关的信息,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方式去改变自己,提高自我綜合素质和能力。
4.企业提供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
企业具有选择大学生就业者的主导权,他们根据企业发展来制定选择就业人员的相关原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率。但是,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承担起改变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责任。比如,企业可以和各大高校联合,提供各种方面的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在企业中锻炼就业能力。但是,在“校企联合”的模式下,企业必须充分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滥用劳动力,要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提供实践机会,传授就业经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4]。
结语
总而言之,就业能力涉及到多方面的能力,是对就业者的综合评估。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因素,还有很多外界因素,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不能让其一直阻碍社会发展。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不同的主体出发,把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问题作为就业领域的重中之重来解决,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进步输送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冯亮亮. 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及其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唐帅.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J]. 亚太教育,2016,(34):251-252.
[3]李伟光. 当代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05):141-143.
[4]张小荣. 大学生就业能力系统化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2015,(S2):332-3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