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散文化电影的美学品格

2018-01-08闫一丹

大观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散文化电影美学

闫一丹

摘要:散文化电影与其他电影表现的不同之处在于,对生活细节的认真刻画和真实表现。对散文化电影美学品格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进一步研究散文化电影的美学品格,来促进中国散文化电影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散文化电影的分析,找出散文化电影的美学品格体现,并作出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对中国散文化电影的发展具有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散文化;电影;美学

对中国散文化电影的研究,有利于发扬具有民族色彩的电影事业,促进散文化电影作品的发扬光大。散文化电影在众多电影中展现出其独特的电影魅力,丰富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一、中国散文化电影概述

中国散文化电影,即在电影情节叙述方面,将文本中的故事情节淡化,并且故事讲述中发生的矛盾和冲突等也在某种程度上被弱化,部分散文电影甚至只保留了对日常生活的平凡记录,这样的叙述方式追求的是观众的心理张力,所以极少在影视作品中表现出外在的张力,在镜头的衔接方面,也将重点记录部分放在生活当中的琐碎情节,以琐碎的故事情节来推动影片情节的递进,在情感表达方面,通常追求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述,对情感的展现甚至大于故事本身内容的展现,在播出画面上,散文电影更偏向于创造一种意境。总而言之,中国散文化电影是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平淡地进行叙述,并且增添许多诗意。

二、中国散文化电影的叙事特征

中国的散文化电影,在众多风格的电影当中散发出别具一格的特殊魅力。一方面,在电影情节的展现上,不倾向于将故事情节的戏剧化,而是将故事尽可能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偏向于介绍真实的生活形态,主张突破电影中将生活矛盾的集中化发展。中国散文化电影在情节叙事方面,整体表现较为松散,通常不注重故事情节的正常思维和逻辑,也不刻意制造影片的跌宕起伏,而是偏向于注重抒发真实的内心情感。另一方面,中国散文化电影的一个主要叙事特征就是以情叙事,通过对情感的细致描写来打动观众,影片中大量的出现抒情片段,使人以深思同时从中收货更多领悟。不仅如此,还要在影片中不断强调抒情的环节,并展现出具有诗意的一部电影作品。

三、中国散文化电影的美学品格体现

(一)营造意境

“意境”的营造具有一定的民族审美价值,中国散文化电影在展现影视情节的时候,也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运用特殊的特殊的意境表现手法,将故事情节生成情景交融、含蓄的情态,用影视作品展现出超出自我的一种奇妙境界,这种艺术意境的营造,是对艺术本身更深一层次的审美追求。例如,电影《小城之春》,里面的艺术风格是该影视作品的吸睛之处,影片一开始就是对周围风景的展现,小城里荒凉破败的形象首先映入观众眼帘,之后镜头又转向少妇那幽怨的眼神,以凄凉的景色和哀怨的眼神衬托出当时少妇内心的灰暗和孤寂,也正因如此,这种凄凉的情绪和心境通过影片传递到观众心中,使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相互交融。

(二)情感的渲染

中国古诗词中多有对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的传递至今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由此可见,对情感的渲染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打动我们的心,电影的创作也是一样,中国散文化电影更加注重影视中情感的渲染,通过对剧中的自然景象或是人物的情感渲染,来打动荧屏外的观众。以电影《城南旧事》为例,片中一共讲述了三个小故事,均是以作者对童年的追忆为由,对每一个故事的表述都能牵动着观众回忆和怀念的心。影片中通过对过去的街道、炉子等传统工具和建筑的展现,表现出对逝去的青葱岁月的一种感怀和向往之情,这种情感的渲染也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让观众对儿时或是童年的岁月产生阵阵向往和留恋。

(三)镜头“留白”的意境体现

散文化电影主要是通过对剧中主线人物的描写来抒发人物的情感,也正因如此,在影片中极少看到与故事发展无关紧要的过程描写,使电影的结构显得更加的紧密和干练。例如,影片《巴山夜雨》的故事情节发展就十分迅速,其中主人公之间的爱情细节等都仅仅几个镜头就转移了,而是通过结合人物对已故主人公的留恋和想念,以及生活下去的人生信念为故事主线,将情感描写出来,并通过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和表述,引发当时另外一位故事主人公对他思想的撞击,这种变现方式,让影片更加体现出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以及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丰富人物情感,使电影有了较大的突破。由此可见,散文化电影中省略了许多或戏剧性,或浮夸的表面故事情节,而是专门以生动的情感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对其他故事情节的“留白”也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四、结语

中国散文化电影是中国众多电影形式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具有自身独特的影视魅力和特色体现,对中国电影行業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因为散文化电影能够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来反应更加真实的生活,所以电影的表现更为细致化,但也正是因为散文化电影的这种平淡特征,致使在拍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技术性问题,例如,影视作品中因缺乏悬念和戏剧性,使整部影片过于琐碎,主题表现不明确。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琐碎和不足,才能让我们致力于研究其不足,促进散文化电影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珏.“野葡萄”的“叛逆”——评析电影《青春祭》创作风格[J].戏剧之家,2016(05):142-143.

[2]解元.电影《道士下山》叙事与影像的双重断裂[J].戏剧之家,2016(06):141-142.

[3]李东雷.论贾樟柯电影纪实风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165+15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散文化电影美学
印花派对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散文化
纯白美学
另类的“王蒙自传”
浅谈消息写作中文学化手法的运用
醉心余映潮“散文化”艺术课堂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