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趋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分析

2018-01-08李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生活化小学数学

李娟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之前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课改的要求.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较为抽象,因此,对于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要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就要把生活引入其中,使数学富有生活化的气息.本文主要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分析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并探索一种更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新课程改革

小学階段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1]小学数学是基础性学科,为之后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数学知识对多动、爱玩的孩童时期来说有时过于枯燥、乏味,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乐于学习数学,成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现状

(一)传统课堂模式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很难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习起来非常被动,靠大量做题进行学习,不知道数学与生活有什么联系,无法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并挖掘他们的潜能,阻碍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生性格特点

小学生大多是六到十二三岁,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非常短,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小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思路是非常简单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并使他们将注意力长时间地放在学习上.如果教师能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引导小学生爱上数学,乐于学习数学,这是现在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引进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体现数学的价值

学习数学的目的最终是要服务于生活,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2]小学阶段的数学是打基础的时候,运用实际的生活情境为学生们做讲解,有利于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

(二)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讲解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如果能从生活中攫取灵感,进行教学,可极大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如,讲到三角形特征,可以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形状是三角形,自己试着画个三角形,看看你画的三角形和别人画的是否一样?刚开始学生都信誓旦旦地认为自己画的三角形和别人画的不一样.但经过我的引导,慢慢地,他们会发现所有的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移形换位中,三角形的特征呼之即出.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三、生活化趋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理论知识很多,逻辑性的计算也很多,在以前,小学学生要想迅速地学会这些知识,大多是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从结果上来看或许是好的,但是这样做剥夺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权利.新课程改革提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这些都应该从小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就应该对学生们做出引导,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

(二)教学形式要生活化

小学数学的课堂尽量引进一些生活的元素,可以将生活中的视频例子投影出来,影像更让人记忆深刻.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情境,让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选出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店主和顾客,顾客在商店买东西,买了两包干脆面,一包一元钱,一共带了10元钱,店主应找回多少钱?教师不要急着说出答案,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将自己融入情境中,思考如何计算,逐渐培养自己的学习自主性.

(三)课后作业融入生活化内容

课后作业也可以改变之前的布置方式,将生活情境融入题目当中.或者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呈现之前的模拟情境,加深了数学知识的理解,也真正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实现了数学的价值.

(四)学生们成立评价小组

教师不能自己全权决定课堂教学的发展,学习数学知识后如何运用这些生活知识,学生们是否能够融入其中,是否比之前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这些都需要学生们自己进行反馈,学生的思维想法与教师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要多听听学生们的想法,不能想当然地去想去做.教师可以提议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班级全部投票人数众多,评价难以集中的话,可以成立5人、10人等评价小组.由各小组提出代表全体学生的意见,教师通过反馈的意见对自己的生活化教学方法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清楚哪些方法学生们更能接受,哪些方法不适合.

四、结语

教育只有在生活的作用下才能称为教育,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改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主,真正做到让学生主动处于乐学和紧张的智力状态,教师需要做的只在内容的深处、难处、转折处和争议处进行激发和引领.课堂教学围绕学生的生活情境进行设计,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学生们会从生活化教学中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只有将生活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提升学生数学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爱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求知导刊,2016(8):92.

[2]陈育忠.生活化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求知导刊,2014(5):114.

[3]谢根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应用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9):27-28.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