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突破自我
2018-01-08张庆一
张庆一
作为初中教师,我的教学感受是:初中数学是学生在校学习数学的夹心层,此前的小学课程目标比较简单,抽象的知识不占课程要求的主流,小学的要求是合情推理,不要求学会演绎推理,所以即使学生兴致不浓,也不会对他们的学习构成太大障碍;升入高中后,学生已变得理性很多,所以学习的自觉性也增强了,因此,兴趣并不再是他们如何学习数学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作为夹心层的初中数学非常需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的实际教学经验告诉我,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兴趣会让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并具有克服学习活动中各种困难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了.兴趣教学会对学生的能力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以下几种做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较强的实效性.
一、联系实际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在学生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例如,函数的定义对于学生来说就显得非常抽象,如果我们直接以告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定义就可能让他们从心理上有一些恐惧,从而影响后续的学习.
因此,我们在讲解的时候不妨以生活的实例作为引入新课的例题.如,可以设置学生到“KFC”用餐的生活情境引入课程.教师问:一份2号套餐需要多少钱?学生答:26.5元.教师继续问:两份同样套餐多少钱?三份又需要多少钱?那么告诉你套餐数量,可否计算出来总钱数?通过这个离学生非常近的实例启发学生:这个例子中出现了一个不发生变化的量,就是2号套餐的单价,两个发生变化的量,一个是2号套餐的数量,另一个是购买套餐的钱数.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个不发生变化的量叫作常量.发生变化的量有两个:一个是套餐的数量,另一个是花掉的钱数.按照实际状况,花掉的钱数受制于所买的套餐数量.套餐数量取到一个值,所画钱数会有唯一一个数量值与其对应,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有了对函数定义的雏形认识.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所买2号套餐的数量是自变量,买套餐所花掉的钱数是因变量.因变量是关于自变量的函数.
这个实例提醒我们: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就是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要使学生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感兴趣,往往要借助于具体事物和动作感知.
二、通过学生参与课程游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将其称作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是让数学回归其本质.
在生活化的数学环境里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排除心理上对数学的惧怕.通过学生合作探究,使数学教学过程体现了人的发展的机理.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把数学问题放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并突出数学研究生活化过程的合作互动,易于形成教学过程的数学生活化氛围.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实际应用,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讲平移运动时,我让一名学生配合我讲解平移的两要素.我先让他走5步,他感到茫然,因为我没有给他行走方向;于是我给了他方向,让他往前走,当他快踢到墙时他又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我没有给他距离.通过这个例子强调了平移的两要素.学生在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學到了新知识,他们的记忆也就非常的深刻.
三、通过给学生提供课堂中的话语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作为语言的动态表现形式,言说的过程既是人的思想、情感、精神的外化,也是激活和强化人的知识经验、思维、情感的过程,即言说的形式与内容是一个人言说水平和内在心理品质发展水平乃至整体素质的反映.人的内在思想、情感、精神在言说中涌现的同时,也得以丰富和提高.
现在的学生的视野开阔、思维也就比较活跃,他们往往会给出令教师意外的答案.所以,教师需要具备诊断能力,以正确处理课堂中确定的或不确定的答案.
如,在探讨两条直线平行的识别方法时,若受教材限制,教师的心目中易固定于三种识别方法,分别是: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而学生极易提出用同旁外角、外错角的数量关系说明两条直线平行的识别方法.如果教师将学生的提法直接否定,那么挫伤的不只是学生的自尊心,极有可能扼杀一个未来的数学家抑或是一个创造家.所以,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不要轻易否定他们.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智力水平得以提高,学生的言说能力、情感、精神得到提升.这正如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亚所说:“一个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本身也随着提高了.”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有趣的教学步骤,恰当使用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这样既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