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高原沟壑区巨菌草引种试验

2018-01-08宋静程现光穆胜国贺海燕段景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牧草

宋静++程现光++穆胜国++贺海燕++段景峰

摘要 2016年,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从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儋洲菌草种苗繁育基地引进巨菌草,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巨菌草栽培技术简单,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强,产草量高,抗干旱、耐盐碱,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是很好的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优良植物品种,在区域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巨菌草;牧草;引种试验;黄土高原沟壑区

中图分类号 S54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7-0242-03

Abstract In 2016, Pennisetum giganteum z.x.lin was introduced by Upper and Middle Yellow River Bureau from National Straw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Hainan Danzhou Grass Seedling Breeding Base.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gu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Pennisetum giganteum z.x.lin was simple,and with high growth rate,strong tillering ability,high grass yield,resistant to drought,salt tolerance,high crude protein content,good palatability,was an excellent plant variety which could improve land us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had broad prospect in the region to impro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djust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Pennisetum giganteum z.x.lin;forage;introduction experiment;Gu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畜牧業是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饲草产量不足、饲料植物单一是影响当地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引进优良草种进行栽培推广、开发饲草资源、调整饲料结构、促进草畜转换已成为区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及畜牧业、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巨菌草是禾本科草本植物,是一种光合速率高、生物量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适应性广、粗蛋白含量高的优质牧草。巨菌草引种试验研究,对解决黄土高原地区饲料植物单一、饲料资源短缺、饲料营养改善等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南小河沟,位于北纬35°44′,东经107°38′,海拔1 050 m,多年平均降水量561.5 mm,其中7—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平均气温8.3 ℃,平均日照时数3 060 h,总辐射量548.3 kJ/cm3,无霜期162 d,≥10 ℃的年积温2 700~3 300 ℃。试验区土壤为淤积土,土壤养分贫瘠,病虫害严重。自然条件与玉米的种植区相似,具备引种栽培的自然生境条件。选择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沟壑区,试验地选取了土地利用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坡耕地、沟道地和坝地[1-2]。

1.2 试验材料

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为狼尾草属(Pennisetum.Rich.),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引进并培育,可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的草种。种苗引入地——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儋洲菌草种苗繁育基地,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区,四季区别不明显,春季气温高,降雨较少,冬季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20 ℃左右。

1.3 巨菌草栽培技术

1.3.1 播种。巨菌草出苗时间长,分蘖迟,早期生长特别缓慢,与杂草竞争能力差,早期中耕除草又易伤害节芽和幼苗,整地务必精细,以利出苗。巨菌草采用节芽繁育。将巨菌草节芽装入透水性好的袋中,放入坑中注水至节芽全部淹没,浸泡12 h以上。在4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整地施入二铵、磷肥,人工进行深翻。用多菌灵消毒,节芽剪成带2个芽的小段,开沟栽种,行距50~70 cm,开沟深6~7 cm,把剪切好的节芽平放于沟内,以每株间隔0.2 m的距离直线摆放,及时进行人工覆土,覆土厚度为4~5 cm。

1.3.2 田间管理。具体包括:①灌溉。坡地种植完成后,前期需做适当的灌溉浇水管理。首次灌溉进行大水漫灌,灌溉后在不下雨的情况每隔7 d进行1次浇水管理,每次浇完水后,晾3 d用钉耙耙地松土,直至出芽均匀。②除草。巨菌草出苗缓慢,杂草生长较快,为了保证试验正常进行,出苗均匀,要及时拔草,苗齐后进行多次中耕锄草。③施肥。播种前施入二铵450 kg/hm2、磷肥750 kg/hm2,巨菌草出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次,将尿素225 kg/hm2和复合肥150 kg/hm2混合施用。当巨菌草植株长到100 cm以上,在下过透雨后的7月中旬再进行1次追肥,用尿素300 kg/hm2。④病虫害防治。试验地是撂荒地,病虫害严重。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2 g/m2,混拌适量细土,撒入土壤中;病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等。发病时期主要在6—9月,6月中旬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1125 g/hm2兑水1 000倍喷洒茎叶。

猜你喜欢

牧草
科学选种牧草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气象因子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人工牧草种植与管理技术
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要点
牧草种植与饲草饲料加工技术分析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同心县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牧草夏季种植管理技术
牧草的特性和饲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