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医学研究生UPI人格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2018-01-08练雯陶涛苏恒
练雯+陶涛+苏恒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大学1949名医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UPI问卷进行测试。结果:(1)第一类为19.75%,第二类为27.14%,第三类为53.10%。其中,选第8题者占10.47%,第16题占13.13%,第25题占3.39%,第26题占7.80%;(2)选第16题和第25题在不同年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25题选择率随着年级升高而增高(r=0.057,P=0.01);(4)二年级躯体症状和神经分裂倾向得分高于一、三年级;(5)女生一类阳性率(22.41%)高于男生(16.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04,P=0.002);(6)不同专业一类阳性率存在差异(X2=16.15,P=0.013),口腔医学专业阳性率高于其他专业。结论:该校医学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应高度重视并加强教育。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 心理健康 UPI 因素分析
医学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首先,他们有双重的身份:学生及医生/实验员(虽然他们属于在校学生,但是在读研期间,大部分医学研究生都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医院或实验室进行临床轮科或科研学习)。其次,他们的人员结构相对复杂(如包括应届本科毕业后直接读研的,以及工作后读研的;已婚的、未婚的;年龄参差不齐);第三,他们的培养目标定位较高,包含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系统的医疗技能和扎实的科研水平;第四,他们的学习任务逐步转化,必须要将科研能力和临床技能相结合。
近年来,面临着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社会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以及高校医学研究生招生規模的逐步扩张,医学研究生承受着主要来自学业、就业和生活等三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导致其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和复杂,心理矛盾和冲突也较为激烈。为了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某高校的医学研究生进行UPI人格状况调查及其心理压力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对此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实际指导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6年11月,整群抽取某大学研究生院1978名医学研究生进行心理测试,资料完整者1949名,其中男生905名,女生1044名;硕士研究生1786名,博士研究生163名。
1.2方法
1.2.1 UPI量表介绍
量表共64题(其中4个是测伪题目),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法、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入学动机等。第二部分是UPI问卷本身。由60个项目构成,第1-60题,其中有4个测伪题(第5、20、35、50),其余56个项目是反映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及与身体有关的症状。这60个题基本概况了大学生的各种烦恼。第三部分是婚恋观测试题,第61-64题。第四部分是附加题,第65~68题,主要是了解被试者对身体健康状态的总评价以及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有什么咨询要求。当有咨询要求时,可以直接写出要咨询的问题。
1.2.2 UPI量表评分标准
肯定选择记1分,否定选择记0分,测验完毕后,标出总分。根据筛选标准将被试分为3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归为第一类(即可能有明显心理问题者) :①总分在25分及以上者;②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③第8、16、26题中有2题及以上做肯定选择者;④辅助题中同时至少有2题做肯定选择者。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归为第二类(即应引起关注者) :①总分在20分至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之间者;②第8、16、26题中有1题做肯定选择者;③辅助题中只有1题做肯定选择者。不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者归为第三类,即比较健康者。
1.2.3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一般人口学特征
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949份,其中男生为905人(46.43%),女生为1044人(53.57%);各年级人数分别为2014级602人(30.89%),2015级641人(32.89%),2016级706人(36.22%);研究生的培养类型以学术型为主,占55.57%。
2.2分类情况
1949名研究生中第一类检出人数为385人,检出率为19.75%,第二类检出人数为529人,检出率为27.14%,第三类检出人数为1035人,检出率为53.10%。
其中,选择8题者共204人,占10.47%;16题共256人,占13.13%;25题共66人,占3.39%;26题共152人,占7.80%。
在关键项目16题、25题在不同年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显示一年级在16题上的选择率明显低于二、三年级的,等级相关分析显示,25题选择率随着年级的升高增高(r=0.057,P=0.01)(详见表1)。
2.3不同年级在躯体症状、精神分裂、抑郁症因子得分情况
经秩和检验发现,不同年级在躯体症状、精神分裂、抑郁症因子得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统计量和P值分别为(Z=10.472,P=0.005),(Z=9.703,P=0.008),(Z=6.930,P=0.031)。
经秩和检验两两比较发现2015级的躯体症状和精神分裂得分均高于2016、2014级的,抑郁症因子得分两两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主要心理症状
为了进一步探究困扰医学研究生的主要心理症状,我们将选择率排在前15位的项目进行了分析(详见表2)。
2.5不同性别第一类结果情况
被调查对象中,女生第一类阳性率(22.41%)高于男生(16.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04,P=0.002)(详见表3)。endprint
2.6不同专业第一类结果情况
不同专业第一类结果阳性率存在差异(X2=16.15,P=0.013),口腔医学专业UPI阳性率高于其他专业(详见表4)。
3讨论与建议
3.1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三类学生的筛选率分别为19.75%、27.14%和53.10%。其中,第一类学生的检出率为19.75%,有轻生者为3.39%。姜伏莲调查发现,其中大部分学校有自杀意念均在2%~3%之间,第一类检出率均为10%左右,。尚金梅、冯俊调查发现,第一类检出率为14.1%,有自杀意念学生在3%左右。与以上结果相比,此次调查的筛选率偏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表明某高校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46.89%的医学研究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3.2不同年级在6题和25题的得分,以及在躯体症状、精神分裂、抑郁症因子得分上差异
本研究显示一年级医学研究生级在第16题(是否经常失眠)上的选择率明显低于二、三年级医学研究生。等级相关分析显示,25题(是否有轻生的想法)选择率随着年级的升高增高(r=0.057,P=0.01)。同時,研究显示二年级医学研究生的躯体症状和神经分裂倾向得分均高于一、三年级医学研究生。杜婷通过对286例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也得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及其他等7项因子上,二年级的得分最高。这原因可能是:
一年级医学研究生刚从竞争激烈的入学考试中成功“脱颖“而出,心理处于较自豪、满足和放松的状态,面对的压力较小。二年级医学研究生虽然已经过了大半年的临床或科研工作的适应和锻炼,但是,相对于三年级的师兄师姐来说,他们的阅历和经验还是不足。同时他们还兼顾选题、开题和为论文发表的关键时刻。另外,他们对现实有了更深的体会,开始思考择业问题,为将来的走向进行谋划。因此,他们会比三年级师兄师姐更容易出现身体不适、焦虑、不安等神经分裂倾向症状。
而三年级医学研究生已经适应了高强度的临床或科研工作,同时临近毕业,临床或科研工作的压力较小,重心转移到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求职准备。因此,三年级医学研究生与二年级医学研究生相比,两者的压力来源不同。所以,二者的心理问题的表现也不同,如二年级医学研究生主要表现在躯体症状(如身体不适)和神经分裂倾向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缺乏耐力、思想不集中、缺乏决断能力、缺乏热情和积极性)。而三年级医学研究生主要表现在失眠和情绪困扰,甚至有轻生的想法。因此,我们也不能忽视三年级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3.3困扰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选择率排名前15位的题项按照神经症、抑郁症以及神经分裂症倾向、躯体症状4类指标进行统计,发现目前医学研究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情绪和意志问题,如记忆力减退、缺乏耐力、思想不集中、缺乏决断能力、缺乏热情和积极性等;②强迫症状,如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对脏很在乎等;③人际关系困扰,如在乎别人视线等;④自信心,如缺乏自信心、过于担心自己的前途;⑤身体困扰,如脖子、肩膀酸痛,身体卷乏,容易拉肚子或便秘等;⑥家庭困扰,如父母期望过高。
通过与张明亮、覃干超、姜伏莲、冯俊等研究进行对比,发现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主要因素的较一致,这说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性问题是情绪和意志问题、人际关系不良、强迫症状和自信心缺乏。然而,医学研究生除了存在以上共性问题以外,还存在着身体困扰和来自家庭的困扰。这主要是,一方面,高强度的临床轮转工作和高脑力的科研工作使得医学研究生经常都是实验室、医院科室和宿舍“三点一线”的日常作息,最终导致他们的身体吃不消,出现脖子、肩膀酸痛,身体卷乏,容易拉肚子或便秘等身体不适的症状;另一方面,作为高学历高知识分子,医学研究生自然肩负着父母的期望,都希望他们学有所成,成为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
3.4不同性别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差异
被调查对象中,女生第一类阳性率(22.41%)高于男生(16.69%)。男女研究生同样面临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但调查发现女研究生面临的压力感高于男研究生,这与以往的研究生有所不同。原因可能是:第一,女生较男生思想成熟早,考虑的事情会更长远和全面,且更渴望稳定。第二,目前适逢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个别企业为了规避女性入职后的结婚、生育等实际问题,而拒绝招录女生,这种就业压力会导致在读女研究生产生焦虑情绪。第三,女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差别对待使她们感受到更多压力,同时女性感性理想化的特点也造成她们职业期望上的较大压力。第四,女研究生的适应能力较男研究生弱,当遇到学业、生活等压力的时候,往往会比较容易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3.5不同专业第一类结果比较的原因分析
被调查对象中,不同专业第一类阳性率存在差异(X2=16.15,P=0.013),口腔医学专业UPI一类结果的阳性率最高,最低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原因可能是:
第一,目前我国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专业水平迅速发展,而其基础研究水平,与临床医学专业相比,相对较低。同时,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又对从事基础研究缺乏积极性。因此,培养出来的口腔医学研究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医学创新能力上的不足。但是,我国各大高校对口腔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重视度愈来愈高。因此,口腔医学研究生在科研和临床工作的高压力下,尤其在科研工作方面缺乏规范指导的情况下,会出现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现象。
第二,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公共课程结束后,大多在学校做课题研究,或到医院的行政部门实习,而不需要面对高强度临床和科研任务。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医学研究生,他们的压力是最轻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佳。
3.6做好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