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年青患者疗效分析

2018-01-08周巍王燕华张帅吴峰冯金忠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标测室早右室

周巍 王燕华 张帅 吴峰 冯金忠

单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年青患者疗效分析

周巍 王燕华 张帅 吴峰 冯金忠

目的 探讨单导管法射频消融青年学生频发单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的青年学生的临床资料,均施行单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26例患者,成功消融26例,成功率达100%,无一例复发,且无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论 单导管法射频消融青年学生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单导管 射频消融 青年学生 单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早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early right ventricular outf l ow tract in young students with single cathe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Methods 26 cases of young students originate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 l ow trac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no recurrence and short and long complications were found. 100% cases were successful and no recrudescence. Conclusion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in young patients with right ventricular outf l ow tract is safe and effective.

Single cathe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Young students Right ventricular outf l ow tract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属于“良性”或“功能性”心律失常[1],一般无需治疗,仅原发病治疗即可。右室流出道起源的频发室早是常见的功能性室早,多在交感神经兴奋时明显增多,可成联律(二联律、三联律等)或成对出现,甚至部分呈R on T现象或短阵室速。大多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压力大、思想负担重,故药物治疗效果更差。作者自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26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单源性频发室早的青年学生,并对其施行单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患者中,男8例,女18例;年龄14~22岁,平均年龄(18±4)岁。所有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均满足以下条件:(1)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经病史、体格检查、X线胸片、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和标准12导联心电图证实。(2)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多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不能耐受长期药物治疗。(3)室早发病时间约12~37个月。(4)十二导联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频发单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早(>1万个/24h,或室早/心搏总数>10%)[2]。

1.2 手术方法 术前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采取单导管法,即使用1根消融电极(APT惠泰蓝把),而不插入希氏电极(HIS)、冠状窦电极(CS)、高位右房(HRA)及右室电极(RVA),行右室流出道室早射频消融。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定位(采用田颖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体表定位法):(1)体表心电图有特征性,宽大的QRS波型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2)下壁导联(Ⅱ、Ⅲ、AVF)QRS波呈高大直立R形。(3)aVL导联以负向波为主。(4)胸导联一般移行在V3导联或以后[3]。采用Seldinger's技术常规穿刺右股静脉,放入8F血管鞘,直接置入6F消融电极至右室流出道(靶点图见图1、2)。联合激动标测+起搏标测及单极标测法,激动标测时大头导管的局部电位至少提前体表心电图>30ms,起搏标测时12导心电图QRS波形至少11个导联与自身室早图形完全相同,单极标测呈QS型的点为消融靶点。设置射频功率25~30W,温度55~60℃,时间为144s。

图1 左前斜位45°

图2 右前斜位30°

1.3 成功标准 (1)放电<10s室早消失,或与原室早形态基本一致的室早频发,或短阵室速出现,进而逐渐减少,至完全消失,巩固放电至144s后。(2)观察30min,维持窦性心律,无室早出现。(3)静脉滴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后仍无室早出现。(4)右心室S1S1及S1S2起搏亦无室早出现。26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

2 结果

26例患者术中室早消失,静脉滴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及右心室起搏均无室早出现,成功率达100%。放电时间(144±20)s,X线透视时间(10±3)min,手术时间(63±12)min,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为0~32次/24h。术后随访(24±4)个月,无一例复发,亦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室早属良性心律失常,一般无致命危险,无需药物治疗。然而,频发室早可引起胸闷、心慌、气短、头晕、疲劳及记忆力、体力下降等明显症状。关于室性早搏的治疗包括去除诱因、药物抗心律失常及导管消融。但室早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差,尤其是右室流出道室早,长期使用可产生副作用、耐药性、甚至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副作用。长期频发性室早还可引起心室扩大、左室功能下降,即所谓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某些室早甚至可触发室速、室颤、猝死等,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单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清楚,部分学者认为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而青年学生学习压力大、思想负担重、精神紧张或心率过快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复极化不同步及其离散度增加,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原因[4]。对临床症状明显,而药物效果欠佳,又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单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早,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得到肯定,目前国内外已普遍开展此类手术,目前针对室早,大多数心脏中心已采用三维手术方法,然而三维手术费用高。本组26例患者,成功消融26例,成功率达100%,无一例复发,且无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这表明,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早的导管射频消融可行,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采用单导管法消融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即在手术时,不插入HIS、CS、HRA及RVA,仅采用1根消融电极,联合起搏标测法与激动标测法,必要时采用单极标测及局部心室电压电位标测[5]。单导管法射频消融频发单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早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及痛苦小,安全性及有效性与三维消融方法相似,且节约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谢东阳,钟一鸣,蔡九妹,等,单导管法射消融单形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附80例).航空航天医药,2010,8(21):1348-1349.

[2] 庄晓华,徐涛,廖徳宁,等,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疑难病杂志,2012,1(10):43-44.

[3] 田颖,刘兴鹏,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心电图杂志,2014,2(3):16-20.

[4] 何照国,张明德,吴敏,等,青年战士室性心律失常158例.,人民军医,2004,6(47):330-331.

[5] 冯金忠,骆合徳,吴峰,等,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局部电压电位的意义探讨.心电与循环,2013,4(32):281-284.

313000 浙江湖州 解放军第九八医院

猜你喜欢

标测室早右室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糖尿病心肌病右室功能的应用进展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肺动脉瓣狭窄胎儿右室功能的应用
这种室早或不需治疗
邻近左心室穹顶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的标测及消融策略评估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特发性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关系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高精密度标测技术在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PaSO起搏标测软件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