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发展扶贫车间的意义及具体措施
2018-01-07王宇
王宇
摘要 扶贫工作目前已经成为安徽省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政治任务,阜阳市在探索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出阜阳扶贫开发新模式。扶贫车间正是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借鉴创新推行的精准扶贫方式,在实践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形成了具有阜阳特色的路径和模式。本文阐述了阜阳市建设扶贫车间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了发展扶贫车间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扶贫车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扶贫车间;意义;措施;精准扶贫;安徽阜阳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0-0246-02
阜阳市作为安徽省脱贫攻坚“两区叠加”的主战场,在脱贫攻坚战中积极作为,不断探索阜阳市扶贫开发新模式。扶贫车间就是在学习山东省等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行的精准扶贫方式。本课题组近期开展了调查,对市辖各县市区扶贫车间运营的目标、进度、政策落实、实施成效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明确了建设扶贫车间的必要性和已经取得的成绩,认为扶贫车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在类似地区尝试推广。
1 建设扶贫车间的意义和作用
扶贫车间扶贫模式的发起地是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从贫困人口实际出发,2015年以来,菏泽市鄄城县董口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扶贫车间为载体、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核心的“送岗上门、就近就业”扶贫脱贫模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农民群众的认可,成功实现了部分贫困人口的有效脱贫,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难题,发展壮大了贫困村的集体经济,营造了就业脱贫的良好社会氛围。在阜阳市委、市政府统筹安排学习和组织下,阜阳市各地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市推广建设扶贫车间。经过近2年的建设,目前扶贫车间已在全市范围生根开花,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也成为阜阳地区贫困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業的脱贫新模式[1-2]。
1.1 扶贫车间能广泛吸纳农村劳动力
十九大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让百姓特别是贫困户达到“不愁吃、不愁穿”,就需要以稳定就业作保证,以稳定的收入为基础。农村贫困人口大多是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他们在城市找工作十分困难,如太和县旧县镇一贫困户是残疾人,要想在外地正规公司找到工作难度很大,而他却在家附近的大张村扶贫车间成功就业,每天都能保证有几十元的稳定收入。目前,该扶贫车间共吸纳了大张村、范庙村、张槐村共48名群众务工,其中贫困户23人,大部分务工群众月工资在2 000元以上,企业每年还上交村集体经济厂房租金6万元,相应增加了该村村集体收入。由此可见,扶贫车间就是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的最好方式,是确保贫困村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主要载体,也是解决集体经济空壳村的重要抓手。因此,扶贫车间对落实精准扶贫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像这样的扶贫车间,1个村或几个村建立1个,就能实现一大批无法外出务工但又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就近就业,促使一大批贫困户增收脱贫[3-4],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1.2 扶贫车间能增强贫困户脱贫的信心和志气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扶志除了强有力的思想发动外,就是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实现就业,使他们在劳动中提高技能、增加收入,在工作中体现价值、增强自尊。“我们提出‘扶人、扶志、扶精神,脱贫、脱困、脱俗气的扶贫理念,鼓励贫困对象的勇气和斗志,接下来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拼命干,带着贫困户肩并肩一起奔小康。”阜南县委书记崔黎说,“小康不是等来的,是干出来的。要靠双手和智慧加速发展,增加内生动力,尽快实现脱贫致富。”贫困人口在扶贫车间务工,他们在家附近工作,每月收入2 000~3 000元不等,不但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不影响务农,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真正做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也能落实“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理念。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生活逐步改善,贫困人口也自然会增强自立自强、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志气,能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观念转变。
1.3 扶贫车间有利于培养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
调查发现,几乎每个扶贫车间都有1~2个就业人员不但可以通过务工获得收入,而且还能帮助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相信他们经过实践锻炼,会逐步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也必将为今后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可以借助扶贫车间这一平台,对就业者进行能力培养,并对其大胆任用,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而作为能带领贫困地区群众发展壮大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这部分农民如果得到锻炼和培养,必将有效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从长远来看,这也有利于为脱贫之后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 发展扶贫车间的具体措施
2.1 保证扶贫车间质量
在当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背景下,建设扶贫车间的目标非常明确,政策倾斜和投资力度也非常大,各县、市、区应该紧抓机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交通区位、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科学设置目标,紧贴市场需求,用好用活扶贫政策,同时明确建设目标、建设标准、运营模式和资产收益,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扶贫车间的规模大小、建设质量,统筹做好供电、供水、排水、道路、就餐、厕所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就业扶贫车间建成使用提供有利条件。在建的扶贫车间应保质保量完工投产,建好的扶贫车间应加快运营使用,已入驻未使用的应加快配套完善,已规划未建的经深入研讨后再审报,确保扶贫车间的质量,为之后运营打下基础。
2.2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目前,阜阳市已经确立各乡镇(办事处)人民政府是就业扶贫车间运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将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扶贫车间的管理服务和业务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在就业扶贫车间设立服务点,同时选聘1~2名辅助性岗位协办员,负责扶贫车间的日常报表和基础台账,在实践中也在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途径,鼓励支持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到扶贫车间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中来。
2.3 因地制宜创办特色企业
为结合本地实际,兼顾各方达到共赢,可以多引入符合本地特色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技术含量要求低,而需要的劳动力较多,只要稍微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就可以上岗,适合农村实际。今后要在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提倡多元化生产,适当发展“一镇一品”甚至“一村一品”。如太和县李兴镇可以发展以桔梗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产品,阜南县黄岗镇发展柳编深加工产品,实行产业化发展,打造“李兴”品牌、“黄岗”品牌,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还可以尝试联租扶贫车间的方式,让扶贫车间的发展呈现出“村联村,有中心”的状态,发挥车间带贫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长远来看,还能为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一定的经济基础。
2.4 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技能
针对多数贫困人口没有一技之长、无法顺利就业的状况,可以采取系列措施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扶持和引导他们自主创业。一是对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让其有一技之长。坚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统筹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让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者至少掌握一项就业创业技能。为激发贫困户积极性,可以创新补贴方式,对参加技能培训的贫困劳动者按规定兑现培训补贴,并给予基本生活费补助。二是培养农村创业带头人。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为贫困村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同时能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三是扶持和指导具备一定条件且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者,结合当地特色,在投入小、风险低且熟悉的领域创业。及时为他们提供免费创业培训、落实扶贫小额贷款或创业担保贷款以及财政贴息,并给予一次性創业补助。四是激励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在扶贫车间就业。政府可以按照贫困户工资收入,适当向企业发放补助金或奖金,这也能促进贫困户就业,贫困户就业稳定了,扶贫车间的带贫率也就相应提高了。
2.5 着力打造就业扶贫驿站
建设扶贫车间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在阜阳市各地贫困村建立标准化扶贫车间,为返乡创业者搭建创业平台,鼓励他们就地创业,带动贫困户在家乡实现就业,这种精准扶贫脱贫方式既符合中央要求,又结合地方实际,更受广大群众欢迎。
为此,应充分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辐射延伸作用,支持有带贫能力的企业直接到乡、到村建设扶贫车间。并选择一些产业基础较强、配套设施完备、管理机构完善、资源优势明显的扶贫车间加快打造升级就业扶贫驿站。调研发现,2018年阜阳市将改造升级就业扶贫驿站92个。为解决老百姓特别是贫困群众就近就业问题,也要采取谋长远并能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的有效措施,这样才能留得住他们,彻底解决用工难问题。2018年6月20日,阜南县举办了全省首次行蓄洪区贫困劳动者专场招聘活动,来自全省的52家企业为行蓄洪区贫困劳动者提供了1 790个就业岗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6月28日,又在寿县、霍邱县举办了行蓄洪区贫困劳动者专场招聘活动,初步形成了可复制的模式,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2.6 创新扶贫车间运作新模式
建设扶贫车间初期,阜阳各县、市、区按照统筹负责推进落实,按照“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的要求,通过“政府出资、部门援建、村级所有、引企入住、社会参与”的方式进行建设。在此基础上,可以创新模式,也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寻求适合本地实际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一般而言,农村贫困人口大部分是老弱病残,为落实“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理念,可以根据这一群体的特点,尝试居家式、分散式、家庭作坊式甚至村村之间联建式扶贫车间,通过开创一些易于接受的运作模式,村民可以选择来车间工作,也可以选择回家完成工作,这样就能促进贫困人口和无法走出去的“三留守”人员就地就业。
实践证明,扶贫车间是阜阳市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来的“阜阳模式”,是被时间证明了的有益探索,达到了群众赢、集体赢、企业赢、产业赢的“四赢”目标,非常符合阜阳市产业发展现状。2018年,阜阳市将新建237个扶贫车间,已经启动了村级标准化扶贫车间,将在全市516个村庄实现全覆盖。届时将会有各个类别的企业下设车间入驻这些村庄,并实现正规化管理。作为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阜阳市各级政府要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总结经验,继续推广,推动扶贫车间健康发展。而扶贫车间也一定会持续提高当地农户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工资性收入,为阜阳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出无可替代的强大作用。
3 参考文献
[1] 李东标.阜阳:“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家门口实现脱贫[EB/OL].(2017-01-06)[2018-08-20].http://www.ah.xinhuanet.com/20170106/3611157_
c.html.
[2] 李玉如.建设扶贫车间 全力脱贫攻坚[J].机构与行政,2017(5):53-55.
[3] 肖凌秋.车间进村头 脱贫有盼头:遂川县开展扶贫车间进村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17(15):40-42.
[4] 杨玉建.山东梁山:“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J].中国财政,2018(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