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机预防油菜菌核病田间药效试验

2018-01-07吴小龙姚卫平凌冰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无人机

吴小龙 姚卫平 凌冰

摘要 池州市属于国家优质油菜种植经济带,油菜菌核病是危害油菜的主要病害,许多农户因在盛花期施药极为困难而放弃防治,常常造成油菜菌核病发生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上述难题,本文开展了无人机对油菜菌核病的预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施药对油菜无明显药害,防效与人工防治相当,并且作业效率高,能节本增效,作业时也不会损伤油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无人机;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0-0103-02

池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具有油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属于国家优质油菜种植经济带,全市油菜常年种植面积逾3.33万hm2,其中旱地油菜多以育苗移栽为主,水田油菜多以免耕直播为主。油菜菌核病又称茎腐病,是危害池州市油菜的主要病害,具有发病范围广、危害损失重、发生频率高、预防难度大等特点,常年病株率为15%~30%,严重的达70%以上,一般减产10%~30%,发病重的年份减产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预防适期是油菜初花期至盛花期,但油菜盛花期田间已封行,长势茂密,在分枝交错的油菜田中,背负人工手动喷雾器或电动喷雾器施药极为困难,许多农户因此放弃防治,常常造成油菜菌核病发生严重。近年来,植保无人机这一高效农业植保装备发展迅速,能不受空间限制抓住最适时期预防病害[1-2]。笔者于2018年3月在油菜主产区开展了无人机预防油菜菌核病大田试验,以明确植保无人机对油菜菌核病的预防效果,并对植保无人机2次施药、1次施药与人工施药之间的防效进行比较,以期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池州市贵池区乌沙镇慈云社区的油菜田中,前茬作物为花生,土壤为砂壤土,耕作层25 cm,pH值6.2左右,有机质含量1.9 g/kg,肥力中等,排灌情况良好,管理水平上等。油菜于10月12日直播,播種量4 050 g/hm2。试验时油菜处于初花期,油菜长势较好,开花一致性好。

1.2 试验材料

供试油菜品种:荣华油2号。防治对象:油菜菌核病。供试药剂:25%咪鲜胺乳油(商品名称使百克),由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3%戊唑醇悬浮剂(商品名称富力库),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青皮桔油助剂,由上海中锐化学有限公司生产。供试器具:大疆电动多旋翼MG-1S农用植保机,由深圳大疆集团生产;3WBD-16 L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由临沂市兰山区农友农业机械厂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人工防治),初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施用25%咪鲜胺乳油750 mL/hm2+43%戊唑醇悬浮剂180 mL/hm2,试验面积400 m2;处理2(人工防治),盛花期施药1次,施用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43%戊唑醇悬浮剂360 mL/hm2,试验面积400 m2;处理3(无人机防治),油菜初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施用25%咪鲜胺乳油750 mL/hm2 +43%戊唑醇悬浮剂180 mL/hm2,试验面积1 400 m2;处理4(无人机防治),油菜初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施用25%咪鲜胺乳油750 mL/hm2+43%戊唑醇悬浮剂180 mL/hm2,同时添加青皮桔油助剂300 mL/hm2,试验面积1 465 m2;处理5(无人机防治),仅在油菜盛花期施药1次,施用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43%戊唑醇悬浮剂360 mL/hm2,试验面积1 400 m2;处理6(无人机防治),仅在油菜盛花期施药1次,施用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43%戊唑醇悬浮剂360 mL/hm2,同时添加青皮桔油助剂300 mL/hm2,试验面积1 465 m2;处理7(CK)(空白对照),未施药,试验面积133 m2。各处理均为大区示范,不设重复。

1.4 试验方法

试验有针对性地开展2次用药防治和1次用药但剂量加倍设计。施药1次的处理,安排在油菜盛花期(2018年3月21日)用药;施药2次的处理,安排在油菜初花期(2018年3月13日)、油菜盛花期(2018年3月21日)用药。

无人植保机有效载荷10 L,喷头4个,施药飞行高度为2.8 m,巡航速度3.6 m/s,喷幅4.5 m,最大飞行速度5 m/s,操控长度200 m以内;设置喷洒流量为用水量15 L/hm2,作业模式为强沉降喷洒[3-4]。人工3WBD-16 L电动喷雾器喷头为扇型喷头,兑水量450 kg/hm2,均匀喷雾油菜主茎、花和叶片。

1.5 调查统计

共调查6次,分别为第1次药后3、8 d,第2次药后7、14、30、40 d。前5次调查时,目测油菜长势及有无药害发生;第6次调查时,油菜成熟,油菜菌核病病情稳定,可以统计病株率和病指。以株为单位,每小区采取平行跳跃法取样,每个处理区调查10点,每点调查50株,共调查500株,统计油菜健康株数、病株数,并对发病株进行严重度分级。油菜菌核病病株严重度分级标准:1级,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 cm;2级,1/3~2/3的分枝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超过3 cm;3级,2/3以上的分枝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超过3 cm。最后,计算油菜病株率、病指、病株率防效和病指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人机用药方式对油菜的安全性

施药后,各处理区油菜生长正常,叶色浓绿、叶片平展、花色正常,油菜顶部谢花与CK基本一致,未见植株徒长、花叶畸形、顶花早谢等明显的药害症状,表明无人机1次用药(盛花期)和2次用药(初花期、盛花期)对油菜生长均安全。

2.2 不同施药次数对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由于试验田油菜是人工直播,田间密度大,后期部分处理出现倒伏,通风透光性差,加上雨水较多,田间湿度大,极有利于侵染发病。由表1可知,第2次药后40 d油菜菌核病病情稳定时调查,CK平均病株率达24.40%,病指14.67,说明油菜菌核病为中等至偏重发生。在施药方式相同时,处理1对菌核病的病株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较处理2高13.12、16.83个百分点;处理3的病株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较处理5高11.48、19.05个百分点;处理4的病株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较处理6高20.50、21.81个百分点。2次用药处理对菌核病的病株率防效比1次用药处理高11.48~20.50个百分点,病指防效高16.81~21.81个百分点,说明在施药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初花期和盛花期2次用药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明显高于盛花期1次用药且剂量加倍的处理。

由表2可知,2次用药处理区对油菜菌核病的平均病株率防效、平均病指防效比1次用药处理区高15.04、19.25个百分点,说明在施药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初花期和盛花期2 次用药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仍明显高于盛花期1次用药且剂量加倍的处理。

2.3 不同施药方式对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由表3可知,无人机施药2次对油菜菌核病的平均病株率防效较人工施药2次处理高5.74个百分点,平均病指防效较人工施药2次处理低0.44个百分点,防效差异较小;无人机施药1次对油菜菌核病的平均病株率防效较人工施药1次处理高2.87个百分点,平均病指防效较人工施药1次处理低4.06个百分点,防效差异较小。由此表明,只要施药次数相同,人工防治与无人机防治的防效差异极小。

2.4 无人机添加助剂对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3、4对油菜菌核病的病株率防效分别为54.10%、59.02%,病指防效分别为55.49%、56.37%,说明无人机2次用药添加助剂处理对油菜菌核病的病株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比不添加助剂的处理高4.92、0.88个百分点;处理5、6对油菜菌核病的病株率防效分别为42.62%、38.52%,病指防效分别为36.40%、34.56%,说明无人机1次用药添加助剂处理对油菜菌核病的病株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比不添加助剂的处理低4.10、1.84个百分点。由此表明,添加助剂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影响极小,添加效果不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1)植保无人机预防油菜菌核病对油菜生长安全,未发现因螺旋桨产生的下压气流将油菜吹倒造成机械损伤、花叶畸形、顶花早谢等明显的药害症状。

(2)无论是1次用药还是2次用药,只要用药次数相同,无人机与人工防治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相近,差异极小。无人机可以完全替代人工进行油菜菌核病的预防工作。

(3)无论人工施药还是无人机施药,初花期和盛花期用药2次的防效明显高于盛花期用药1次且剂量加倍的处理。

(4)无人机飞防药剂中添加助剂青皮桔油对防效提高不明显。

(5)在初花期、盛花期用25%咪鲜胺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混配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总体不高,今后应开展高效药剂的筛选工作,以提高对菌核病的预防效果。

(6)植保无人机预防油菜菌核病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一是植保无人机喷雾雾滴小、喷雾均匀,螺旋桨产生的下压气流可将油菜吹开,使药液到达植株中下部,确保下部叶片和茎杆均匀著药,相比于人工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更能有效抑制油菜菌核病的危害[5-6]。二是植保无人机安全性高,可实现人药分离,田间作业时不会机械损伤油菜,解决了盛花期人工下田施药难的瓶颈。三是植保无人机单日作业能达20 hm2以上,作业效率较人工防治提高30~40倍,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菌核病防治的专业化水平,使油菜生产轻松实现机播、机防、机收全程机械化,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4 参考文献

[1] 李爱国,康翠萍,黄奇,等.无人植保机飞防“双低”油菜花期病虫害试验初报[J].中国农技推广,2014,30(12):48-49.

[2] 肖晓华,刘祥贵,刘春,等.秀山县2015年无人机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分析[J].南方农业,2015,9(25):1-2.

[3] 黄琳,杨鸿,朱传霞,等.无人植保机飞防油菜菌核病效果初探[J].作物研究,2016,30(3):316-319.

[4] 巴秀成,张路生,常慧红,等.新型植保机械遥控无人机防治小麦蚜虫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113-114.

[5] 彭晓英.关于开展农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7(28):32-33.

[6] 张新华,雷春军,张新浩,等.植保无人机防治棉田棉叶螨试验[J].农村科技,2017(12):34-35.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无人机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几种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乙螨唑对温室草莓红蜘蛛的防治试验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一种适用于输电线路跨线牵引无人机的飞行方案设计
浅析无人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