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区全膜马铃薯新型肥料配合施用技术规程
2018-01-07姬丽君席旭东
姬丽君 席旭东
摘要 本文论述了旱作区全膜马铃薯新型肥料配合施用品种、施用量、施用方法及时间、田间管理等一系列生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科学合理地施用新型肥料,促进旱作区全膜马铃薯稳定增产、持续增效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全膜马铃薯;新型肥料;施用技术;旱作区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0-0072-01
马铃薯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是近年来旱作区马铃薯生产中主推的一项旱作农业新技术,已成为旱作区农业稳定增产和持续增效的重要保障。但其施肥过程中存在基肥不足、追肥困难、后期脱肥现象严重等问题,造成土壤肥力退化、马铃薯产量不稳等现象日益突出[1]。如何正确选择肥料,合理配合施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确保马铃薯稳定增产,保护耕地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在全膜马铃薯种植中开展了大量新型肥料引进及试验示范研究,取得了详实的试验示范数据。为了科学合理地施用新型肥料,为促进全膜马铃薯稳定增产、持续增效提供技术指导,现将旱作区马铃薯新型肥料配合施用技术总结如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旱作区全膜马铃薯新型肥料配合施用技术,适用于年降水量300~500 mm的干旱、半干旱全膜马铃薯种植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496)、《无公害农产品质量》(DB62/T797)、《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DB62/T798)、《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DB62/T799)、《无公害农产品肥料要求》(DB32/504-2002)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全膜马铃薯新型肥料施用
依据土壤养分状况和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肥规律,结合长期试验示范结果,确定新型肥料种类及配合施用技术;根据平衡施肥原理和施肥应用临界法,提出适宜的施肥量及相应施肥技术。
3.2 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是指选用新材料、采用新方法或新工艺制备的具有新功能的,有别于传统的、常规的肥料。
4 产量指标
马铃薯目标产量为27~45 t/hm2。
5 主要施肥参数
生物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0%,有效活菌数量≥0.20亿个/g。缓控释复合肥:N+P2O5+K2O≥40%,其中N≥18%、P2O5≥12%、K2O≥10%。中微量元素叶面肥:Fe+B+Mn+Zn≥20 g/L,游离氨基酸含量≥100 g/L。
6 施肥
6.1 施肥原则
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基肥、追肥结合,氮、磷、钾配合,大量元素肥、中微量元素肥配合。
6.2 施肥量
生物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生物有机肥用量为750 kg/hm2;15 g/kg≤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生物有机肥用量为900 kg/hm2;10 g/kg≤土壤有机质含量<15 g/kg,生物有机肥用量为1 050 kg/hm2;土壤有机质含量<10 g/kg,生物有机肥用量为1 200 kg/hm2。
缓控释复合肥:全氮>1.0 g/kg、速效磷>10 mg/kg、速效钾>200 mg/kg,缓控释复合肥用量为600 kg/hm2;全氮0.7~1.0 g/kg、速效磷7~10 mg/kg、速效钾100~200 mg/kg,缓控释复合肥用量为750 kg/hm2;全氮<0.7 g/kg、速效磷<7 mg/kg、速效钾<100 mg/kg,缓控释复合肥用量为900 kg/hm2。
中微量元素葉面肥:稀释20~50倍喷施。
6.3 肥料方法及时期
一是有机肥:在覆膜整地前结合翻耕,一次性作为基肥施用。二是缓控释复合肥:在覆膜整地前结合翻耕,一次性作为基肥施用。三是叶面肥:在马铃薯苗期和块茎形成期各喷施1次,共2次[2]。
7 栽培管理
7.1 种子处理
选用产量高、品质好的脱毒品种,在播种前2~3 d,将种薯切成40 g左右,带有1~2个芽眼的切块。切块后每125~150 kg种薯用稀土旱地宝100 mL兑水5 kg进行拌种,拌种后不堆积、不装袋,置于闲房地面24~48 h后播种。保苗4.5万~6.0万株/hm2。
7.2 起垄覆膜
于上年秋季(秋覆膜)或当年春季播前30 d左右(春覆膜)覆膜。用划行器划行起垄,再用手耙整理,分别形成垄底宽70 cm、垄高15~20 cm的大垄和垄底宽40 cm、垄高10~15 cm的小垄,选用120 cm黑色地膜进行全地面覆盖,覆膜要求平、紧、实。覆膜1周后要在垄沟内打渗水孔,孔距50 cm,以便降水入渗[3]。
7.3 田间管理
及时查苗放苗,在苗期和块茎形成期按要求喷施微量叶面肥。做好早疫病、晚疫病防治:田间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交替均匀喷雾,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当大部分茎叶变黄枯萎,匍匐茎开始干缩时即可收获[4]。
8 参考文献
[1] 陈桂朝.马铃薯传奇[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2] 元新娣,姚满生.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4):345-347.
[3] 田再民,杨立军,冯琰,等.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4):1741-1743.
[4] 王小英,同延安,刘芬,等.陕西省马铃薯施肥现状评价[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2):47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