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直播稻种子水引发技术研究
2018-01-07应小军汪少敏周飞周红海
应小军 汪少敏 周飞 周红海
摘要 在室温、控温等条件下进行单季直播稻种子水引发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清水浸种水稻产量最大,实际产量达到9 756.0 kg/hm2,较不进行清水浸种的对照增产1 593.0 kg/hm2,增幅19.5%。因此,水引发技术在水稻大田生产中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关键词 水稻;水引发技术;产量;苗情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0-0012-01
种子引发也称渗透调节,最早由 Heydecker 等提出,是使种子缓慢吸水的过程,原理是控制种子的吸水速率和最终的吸水量,允许种子内预发芽的代谢,使种子处在细胞膜、细胞器、DNA修复、酶活化准备发芽的代谢状态,也即种子吸涨的第二阶段,但需防止胚根的伸出[1-2]。引发后的种子可以回干贮藏,也可以直接播种。水引发是种子引发技术中效果较好又不需要额外成本的技术[3-5]。
由于2016年单晚成熟期遇較多雨水,种子穗上发芽比例较大。农户普遍反映2017年嘉禾218种子发芽率只有50%左右。因此,本试验研究种子水引发技术在嘉禾218作单季直播晚稻使用时的效果,以期提高嘉禾218种子发芽率。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室温下清水浸种24 h(室温);处理2,种子培养箱内(20 ℃培养16 h,30 ℃培养8 h并补光2 000 lx)清水浸种24 h(控温);处理3,不进行清水浸种(对照)。不设重复。3个处理随后用25%氰烯菌酯2 000倍液避光浸种48 h,之后将种子捞起沥干并直播于大田。处理1和处理2播种量均为60 kg/hm2,处理3播种量为75 kg/hm2。
1.2 试验经过
试验各区栽培、植保条件一致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相符。水稻品种为嘉禾218,6月8日直播。其他非试验因素的各种管理措施一致,播种、移载、施肥、防病虫、除草等都在同一天内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所有处理达到高峰苗的日期相同,均为7月25日,由于处理3的播种量比另外2个处理多15 kg/hm2,因而其基本苗和最高苗均为最高。
由表2可知,处理1有效穗数、穗实粒数最大,实产9 756.0 kg/hm2,在3个处理中也最大。处理3的实产最低,只有8 163.0 kg/hm2。处理1、2的实际产量比处理3分别高1 593.0、904.5 kg/hm2,增幅分别为19.5%和11.1%。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室温和控温水引发处理水稻经济性状和实产均高于对照,用种量降低,而且室温处理要优于控温,控温条件可以进一步优化。从试验结果看,增产的幅度较大,这可能和取样的误差和试验的重复性有一定关系[6-8]。因此,本研究还需继续进行多年多点试验,并进行小区重复试验以及方差分析。从整体来看,该技术在大田进一步推广的潜力很大[9-11]。
4 参考文献
[1] 周红海,胡建富,鲁立明,等.不同试剂对早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4,20(5):90-92.
[2] JISHA K C,PUTHUR J T.Seed halopriming outdo hydropriming in enha-ncing seedling vigor and osmotic stress tolerance potential of rice varieties[J].J. Crop Sci. Biotech,2014,17(4):209-219.
[3] RUTTANARUANGBOWORN A,CHANPRASERT W,TOBUNLUEPOP P,et al.Effect of seed priming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otassium nitrate on the pattern of seed imbibition and germination of rice(Oryza sativa L.)[J].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7,16(3):605-613.
[4] 刁亚梅,朱桂梅,潘以楼,等.氰烯菌酯(JS399-19)防治水稻恶苗病的研究[J].现代农药,2006,5(1):14-19.
[5] 胡晋.种子引发及其效应[J].种子,1998(2):33-35.
[6] 周红海,周欣悦.水引发条件下“两段浸种法”对早稻种子发芽率和秧苗素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8,24(1):96-97.
[7] 马瑞霞,王彦荣.种子水引发的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08,17(6):141-147.
[8] 孙妙,杨周婷,张存莉,等.中国沙棘种子的水引发技术及其抗性生理效应[J].林业科学,2014,50(12):32-39.
[9] 贺红娟,管桦,张存莉.水引发对油松种子和幼苗的生理效应及其作用机理[J].生态学报,2015,35(21):7033-7042.
[10] 闵丹丹,范燕,郭正刚,等.紫花苜蓿种子水引发条件的优化[J].草业科学,2016,33(4):669-673.
[11] 李皓,李传中,曾瑞珍,等.种子引发技术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工程,2012,36(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