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稻茬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018-01-07朱永猛蔡孝洲施继标陈雨刘德英
朱永猛 蔡孝洲 施继标 陈雨 刘德英
摘要 总结了泗洪县稻茬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种、肥料管理、水分管理、冻害预防与补救、防倒伏、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茬麦;栽培技术;优质;高产;江苏泗洪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0-0017-02
泗洪县土壤类型复杂,少氮缺磷富钾,肥力偏低,稻茬麦是当地小麦主要种植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方式多元化和水稻品种结构调整,水稻收获期推迟,导致稻麦双季种植的时间紧张,大部分小麦播期推迟到11月上中旬。对此,围绕稻麦周年生产,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抢适期、适墒、适量播种,抓好作业质量,保证苗全、苗齐、苗匀、壮苗越冬,做好肥水运筹与病虫草害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是提高小麦品质和单产水平的关键。现将泗洪县稻茬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目标产量6 000~8 250 kg/hm2,产量结构为600万~750万穗/hm2,每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38~40 g。根据水稻腾茬早晚,选用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熟期适宜的品种。水稻腾茬早的可以选用淮麦28、淮麦33、江麦816、淮麦35、皖麦50、烟农19、瑞华麦520、徐麦33等半冬性品种;水稻腾茬晚的可以选用淮麦30、郑麦9023、瑞华麦523、淮麦38等弱春性品种。
2 选地整地
水稻收获后,根据土壤墒情适期整地,主要采用稻秸秆全量还田、浅旋灭茬的方式整地。小麦播后要及时适墒镇压,特别是秸秆还田草量较大的田块。同时,要疏通、加深外三沟,开好内三沟,内外沟系配套相通,确保灌得进、排得出、降得下,排水通畅、雨止田干。外三沟在水稻收获前人工或机械清理疏通、开挖加深。内三沟于播种镇压后机械开沟,人工疏通,田间每2.5~3.0 m开挖1条竖沟,沟深0.2~0.3 m;距田两端横埂2~3 m各挖1条横沟,沟深0.3~0.4 cm;如果田块长超过100 m,则加挖腰沟,沟深0.3~0.4 cm[1]。
3 播种
3.1 种子处理
播种前精选种子,并检测种子发芽率,以便精准确定种子播量。同时,采用含杀虫杀菌剂的复配种衣剂进行包衣,以预防小麦根部病害及早期虫害等。
3.2 播期及播量
半冬性小麦品种,泗洪县域内适播期为10月10—25日,播种量宜为150~225 kg/hm2;弱春性小麦品种,泗洪县域内适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10日,播种量宜为225~375 kg/hm2。随着播期的推迟,播种量亦需适当增加,迟播田块每推迟1 d,增加播种量3.75~7.50 kg/hm2。11月10日后播种,确保基本苗450万~600万株/hm2 [2-3]。
3.3 播种方式
根据茬口、土壤、墒情和秸秆还田量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主要采用少免耕机条播、机械均匀撒播或宽幅条播等播种方式。少免耕机条播,一次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行距25 cm,播深3~5 cm;机械均匀撒播、宽幅条播,播种质量要求达到播深适宜(3~5 cm)、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的要求。
4 肥料管理
总施肥量纯N 270~330 kg/hm2、P2O5 90~120 kg/hm2、K2O 90~120 kg/hm2。所施用肥料均为正规厂家生产,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与规定。
4.1 适期早播麦田肥料运用
基肥:施用尿素112.5~150.0 kg/hm2、45%复合肥(15-15-15,下同)525~600 kg/hm2。平衡肥:小麦四至五叶期或越冬前视苗情施肥,一般施用尿素75~120 kg/hm2。拔节肥:在小麦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叶龄余数2.5叶时,施用45%复合肥330~450 kg/hm2或施用尿素75.0~112.5 kg/hm2、45%复合肥90~105 kg/hm2。孕穗肥:小麦叶龄余数为0.5~0.8叶时,施用尿素82.5~120.0 kg/hm2 [4]。
4.2 迟播麦田肥料运用
基肥:施用45%复合肥750~825 kg/hm2、尿素150 kg/hm2。返青促蘖肥:2月下旬左右,施用尿素150.0~187.5 kg/hm2,对于总茎蘖数足、长势旺的小麦田块减量施肥,防止群体过大,但可增加孕穗肥施用量,以达到小群体、壮个体的目的[5]。拔节孕穗肥:在小麦叶龄余数为0.8~1.0叶时,施用尿素150~210 kg/hm2。
4.3 根外噴肥
在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时,可根据小麦苗情喷施适量磷酸二氢钾、尿素、氨基酸、腐殖酸等,以达到一喷三防的目的。
5 水分管理
5.1 灌水
一是齐苗水。如果土壤墒情差,田间相对含水量低于60%,播种后48 h内应加以灌溉。灌溉要做到速灌速排,日均温10 ℃以下时,地面进水至排净水小于12 h;日均温在10~15 ℃之间时,地面进水至排净水小于10 h;日均温在15~20 ℃之间时,地面进水至排净水小于8 h。
二是越冬水。秋冬干旱或底墒不足时应适时窨灌,弱苗早灌,旺苗迟灌。底墒足的迟播麦在孕穗前应适当控水,达到塑造大群体、小个体的目的。
三是拔节孕穗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结合拔节孕穗肥施用灌好拔节孕穗水,灌水量600~750 m3/hm2。
5.2 排水
为了保持沟系畅通无阻,冬春季节注意清沟理墒,同时用清沟土做好雍根培土和镇压工作,达到排水顺畅、雨止田干。小麦出苗至返青期地下水位控制在0.8 m以下,返青后地下水位控制在1 m以下。
6 冻害预防与补救
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变化,在寒潮来临前,对麦田及时进行浇灌,保证墒情充足;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高效腐殖酸、氨基酸叶面肥,提高小麦抗冻性,预防冻害发生或减轻冻害程度。冻害发生后,要及时检查小麦苗情及受冻程度,根据不同受冻程度,应及时窨灌并增施速效氮肥或喷施高效叶面肥和广谱性杀菌剂,预防小麦根、茎、叶部病害,促进小麦恢复生长,减轻灾害损失。
7 防倒伏
在小麦拔节初期(2月底或3月初),可使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1 125 g/hm2或矮壮丰750 g/hm2兑水进行叶面喷施,缩短节间高度,防止后期倒伏。
8 病虫草害防治
8.1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应根据草相、草龄、墒情等适期使用合适药剂,重点抓好冬前化除工作,早春根据草情做好补治工作。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异丙隆、炔草酯、精恶唑禾草灵、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等药剂按规定要求兑水喷施;防除阔叶杂草,可选用唑草酮、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二甲四氯、双氟磺草胺、苄嘧磺隆等药剂按规定要求兑水喷施。为保证杂草防除效果和避免药害,药剂喷施时,应坚持单喷头、高浓度、细喷雾、匀着走。
8.2 病虫害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科学选择品种,淘汰劣质种子,推广精量与半精量播种;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要彻底腐熟;轮作换茬,做好田园清理工作。
二是物理防治。综合应用防虫网、杀虫灯、色板、性诱激素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三是生物防治。应用生物类药物及其衍生物对病虫害加以控制。
四是化学防治。小麦根部病害(根腐病、全蚀病)的防治,可用含硅噻菌胺、戊唑醇、咯菌腈、苯醚甲环唑等成分的种衣剂按规定要求进行包衣。小麦叶部病害(梭条花叶病、叶枯病、土传花叶病毒病、霜霉病、雪腐病),以应用抗病品种和实施轮作换茬(大麦、蚕豆等非寄主作物)农业防治措施为主。在发病初期(小麦返青期)追施速效氮肥,叶面喷施毒氟磷、香菇多糖、壳寡糖类、氨基酸、腐殖酸、芸苔素内酯等抗病毒剂和生物刺激素、植物调理剂,促进生根和快出新叶,增强植株抗耐病能力。小麦赤霉病防治,宜见花打药,易感病品种可提前到抽穗期用药,用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多菌灵等药剂按规定要求喷雾,5~7d后再用一次药,有利于赤霉病发生的年份或小麦扬花期较长的品种,要增加预防次数。小麦纹枯病防治,应于返青期至拔节期当病株率达到20%以上时,用噻呋酰胺、井冈霉素等药剂按规定要求喷雾,发病严重田块可用药水泼浇。小麦白粉病防治,可用三唑酮、醚菌酯等药剂于病株率达20%左右时按规定要求叶面喷施,对于早春病株率达50%的田块应提早防治1次,以减轻后期危害程度和防治压力。麦蚜虫防治,可用抗蚜威、吡虫啉、溴氰菊酯等药剂于有蚜穗率10%~20%或百穗蚜量超过300~500头时按规定要求喷雾防治。麦蜘蛛防治,可用阿维菌素、哒螨酮等药剂于每1 m麦垄发生量达到600头时按规定要求喷雾防治。
9 收获贮藏
小麦腊熟末期人工或机械及时收获,脱粒后及时晾晒、扬净,保证籽粒水分≤12.5%时进仓,贮藏于通风干燥处。
10 参考文献
[1] 何井瑞,杜金河,张洪树,等.淮北地区稻茬小麦机械匀播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6(1):55-56.
[2] 李芹英.农业病虫草害防治原则及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5(9):145-151.
[3] 谢以忠.响水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26-27.
[4] 曲建东.浅谈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3(20):102.
[5] 彭敏.绿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農业科学,2016,44(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