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18-01-07黄冬明
黄冬明
一、立足自身,发挥历史教育对“三观”的积极影响
所谓世界观,即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所谓人生观,即人对人生目的、价值、态度和理想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所谓价值观,即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1.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坚实的专业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历史作为和现实政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历史学科也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中学生正处于思想上极不稳定的年龄——这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能够做到实事求是的出发点,我们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而将自己主观而狭隘的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解释加于学生之上,也正是因为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教师必须加强自己专业上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做到在课堂上既不随意发挥,也不照本宣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我们的修养,“忠贞为教,严谨治学”是我们的品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们的信仰,一刻也不能忘记师德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2.立足历史教材,将教材资源充分发掘利用。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沃土,是中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也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具体来说,第一,学习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是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不二法门。章太炎先生号召国民读史,以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他说:“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从林则徐到左权,从詹天佑到钱学森,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所受到的感染是爱国之源泉。第二,学习中国古代史部分,有利于学生了解并接受传统文化,因为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来源。通过学习“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进取,“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务实创新,“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凛然正气,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第三,学习世界史部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其他民族的历史,以大国国民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3.教育方法得当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必要条件。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自己的语言、意识、情感。学生,尤其是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特点:既成熟又幼稚,既顺从又逆反,既渴望成长又害怕责任。教育作为一种和人互动的工作,必须发现人、了解人、关心人,必须改变传统的唯书本唯考试的教学模式,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教育家孔子的核心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对待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实事求是地履行我们的职责。同时,鉴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缺乏生气、远离生活的现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体现历史的德育功能,注重教育实践,适当地开展与历史相关的课外活动,也很有必要。
二、面向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内在修养
修养原意是指道教的修炼养性。在道教的话语体系里,修养是修行后的表象,而所谓修行是对思想和行为的改造,通过修行后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就叫修养。修为是修行的程度,而修养是表象。一个优秀的人所应该具有的修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内心和外在。内心着重于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包括对待成功与挫折、顺境和逆境,等等,这关系到人的心态;外在着重于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包括学习能力、待人接物能力等。历史学科所特有的属性使我们不得不关注它在培养人的内在修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1.良好的历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儒雅大气的品质。
何谓百折不挠?百折不挠是指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是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贞不屈,是一种“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磅礴大气。何谓儒雅大气?在历史教学中浸染文化的气息,耳濡目染,从培养学生的气质,带动社会风气的净化。
2.良好的历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平友善的人际关系。
终身学习不仅对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生活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既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终身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态度,就有“發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精神。社会由一个个有着独立思想的人组成,所以,我们必须从历史中汲取先贤的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等,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放眼世界,广泛吸取人类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这世界上所有的人类,包括智力发育不健全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人和社会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现今教育理念指导下接受教育的人对于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教育理念能阻碍社会的发展。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年轻的民族,但重视历史教育已经成为美国社会各界的共识。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美国政府就开始酝酿历史教育改革。1994年美国颁布了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随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围绕课程标准展开了全国大讨论。经过一系列的修改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出台,从时序思维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历史分析与历史解释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分析历史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能力等五个方面阐明了历史教育的目的,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历史教学的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行业,其特殊性在于教育是一种长期的、其成果不能完全用数据衡量的行业,这就必然对教师自身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明确自身的使命,以一名历史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全心全意地把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去,发扬我国德才兼备的传统美德,为祖国培养合格优秀的新世纪人才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