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经济三角形支撑框架比例要适中

2018-01-07蔡恩泽

上海企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国民经济市场主体微观

蔡恩泽

10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会议首提“三角形支撑框架”概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有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情势下的理论创新,是处理好当前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平衡的有效对策,对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意义重大。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由于受国际大环境影响,经济增长新旧转换磨合未到位,加之我国经济历史旧账浮出水面,经济下行趋势不可避免,第三季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5%,增速回落到近10年的新低。目前市场信用风险增加,银行风险偏好下行。在信贷实际运作中,资金积累在短期投机资产上,没有及时传递到实体经济。有鉴于此,为了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更好实现稳增长、降风险,此次会议提出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支撑框架。

就三角关系而言,眼下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正导向效果尚不明显,意味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梗阻现象,主要原因是微观机制没有理顺,流动性一时难以在微观层面奏效,具体反映是资本市场表现冷淡,未能展示经济行稳致远的预期,又反作用于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要想发挥国民经济三角形支撑框架最大稳定效应,必须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注重三边之间的比例,才能确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稳定重心。

三角形理论告诉我们,任意三条边都可以构成三角形。当其中的两条边长度不变,第三条边长度有变化时,三角形的重心就会转移,进而影响三角形的稳定性。其中等边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强。

这就是说,国民经济三角形支撑框架中,货币政策、微观主体和资本市场三要素必须协调共进,构成一个三边比例适中的三角形,且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比例,才能保障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日前,央行行长易纲阐释中性货币政策的含义说,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个中性的态势,而中性态势就是不紧不松。中性货币政策正好对应当下微观主体即企业的融资环境有很大改善但又存在一定障碍的现实,过紧,则企业融资无门、融资成本加大;过松,则银行成为企业的提款机,会增加流动性风险;不紧不松正好。中性货币政策也切合当下资本市场实际境况,股市失血过多,嗷嗷待哺,降准就是释放流动性,将其中的一部分注入资本市场,但又不能输血过多,导致泡沫增加。

当前微观市场主体对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都有期待,一方面希望银行多贷款,以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另一方面,又希望在资本市场以股权质押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反过来,微观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又能让货币政策有回旋余地,让资本市场充分发挥投资功能,回归其投资属性。

资本市场则需要货币政策和微观市场主体双重“刺激”。中性货币政策能使股市保持一定的流动性,降准释放出7500亿元,一部分可解股市失血燃眉之急;微观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能为股市壮威,使股市保持一定的市值,近期国企参与救市就是实质性行动。

总之,货币政策、微观主体和资本市场的三角关系不是分而治之,各立山头,而是在一个传导链条上的不同层级关系。其中货币政策起主导作用,是三角形的底边,稳健中性政策效率的发挥需要其他两角“帮衬”,需要其他两角倾情拥护并大力支持才能实现。通过搞活微观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投资功能,打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比较充裕的货币市场环境真正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才能对稳增長、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要保持货币政策、微观主体和资本市场三边比例适中,非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莫能担当此重任,必须充分发挥金稳会最高金融监管机构的权威协调作用。从此次会议的格局来看,涉及金融稳定的六大部门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改委、财政部悉数参加,这是央行和发改委的协调职能所望尘莫及的。

当此多事之秋,10月19日已经出台公布的稳定市场、完善市场基本制度、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扩大开放等五方面政策,要快速扎实地落实到位,以保障三角形支撑框架早日搭建完善。

猜你喜欢

国民经济市场主体微观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微观的山水
微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