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意识
2018-01-07索未然
索未然
【内容摘要】新课改以来的高中地理教学,打破传统灌输知识的模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是对于人文精神的渗透、人文意识的培养仍然是地理教学的缺口。文章提出渗透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意识的论题,简单论述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几个主要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教学 人文精神
高中地理是一门人文学科。渗透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意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人文精神的教育,直接决定和影响国民的素质、国民的人文修养。但是,地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渗透的重视度不够,教学方式的落后,阻碍人文精神的培养。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综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提高和注重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融入地理科学史的知识,激励学生的人文精神
地理教学中,适当融入一些地理科学史的知识,护着融入地理学家的故事,以史料和地理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激发学生以这些科学家为楷模,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如在地理教学中,讲一讲贫困家庭出身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励志故事。通过李四光的故事,激发学生穷不失志、发奋图强的精神,从李四光的几十年如一日对地质学的酷爱以及取得的骄人的成绩,学习李四光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不怕失败、用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中,也可以融入世界级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水经》坐“注”的故事,学习郦道元敢于反对权威“虚构地理学”的精神,以及学习他野外考察的實事求是的精神;融入竺可桢努力读书的故事、张恒与地动仪的故事、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沈括为揭开诗句,上山看桃花的故事等,这些故事的融入,不仅为地理课堂增加了趣点,也让学生从这些地理学家的身上学到各自的独特的精神,领悟起特有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二、融入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地理学科的生活化特点突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切联系。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无不与地理知识相关联。地理教学中,应挖掘环境伦理方面的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人口膨胀的问题,大气污染问题、物种濒临灭绝的问题、植被破坏等问题,都是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生活中大家比较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地理教学中,融入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社会责任感,培养科学的发展观。
如在教学《大气污染和防治》时,有意渗透大气污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防治大气污染这个问题。如引导学生说说城市污染的三种污染源:城市居民燃烧煤炭做饭和取暖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交通工具等排放出来的尾气,在这些排放物中,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染污浊,危害人们的健康。再利用多媒体呈现城乡燃烧白色塑料等垃圾排放出来的有毒的浓烟和气体的情境,呈现酸雨的情境,以及造成国度污染的严重性的实际情况,具体呈现酸雨对人体、土壤、森林、建筑名胜等景观而带来的危害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意识到酸雨危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强化学生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的探讨以及治理酸雨的主要措施,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培养地理素养,提高人文素养,提升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地理学科的人文素养,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的形成也是主要的方面。为此,地理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有助于国家意识的形成的知识,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激发学好的国家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利用多媒体呈现祖国的壮丽山河的欣赏,培养爱国热情。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学科教学的主要情感目标,而地理学科因其主要的特点,进行爱国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教学《中国自然资源》时,借助于中国是自然大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第三,耕地占世界资源第四,河流森林面积居于世界第六位等,借助于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水资源丰富、蕴含量6.8亿千瓦等,激发学生的爱裹情素。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人文精神
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开展探究学习,培养探究意识和实践精神。
如《城市区位和城市体系》的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新知识:
(1)城市区位的概念;
(2)城市区位因素;
(3)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4)城市活动有哪些?
……
并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培养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相互探讨问题,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问题的能力。
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训练,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要求。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内容,做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也得到发展和熏陶。
【参考文献】
[1] 徐艳. 高中地理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5).
[2] 俞睿.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训练[J]. 2017(38).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