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与蒙古国能化产业合作路径探讨
2018-01-06杨三省杨佩卿
杨三省 杨佩卿
摘 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极大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本文着重分析蒙古国和陕西省在农牧业、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资源禀赋,能化产业发展现状,能化产业合作面临的机遇等,提出了积极构建各类经贸合作平台、支持双方精细化工领域合作等推动两地能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陕西 蒙古国 能源 精细化工
中蒙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陕西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当前正着力发挥资源、区位、产业、科教和文化等优势,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区域金融“五大中心”。陕西与蒙古国经济发展既有相似性又有互补性,在农牧业、能源矿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旅游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下,陕西与蒙古国加强互联互通,在农牧业、能源化工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具体项目落地实施,实现互利共赢,为“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草原之路”发展战略对接贡献力量。
一、陕西省与蒙古国能化产业合作基础
(一)陕西省与蒙古国能化资源相契合
陕西是中国能源资源的重要赋存区,是多种资源的聚集区。煤炭探明储量达1470亿吨,占全国的近10%,其中侏罗纪煤田是主要煤田,其煤质具有“三低一高”的特点,即特低灰(7-9%)、特低硫(小于0.8%)、特低磷(0.006-0.035%)、中高发热量(6800-8200大卡/千克),可供煤制甲醇、煤制油、水煤浆、活性炭、气化和建筑、工业及民用,被誉为“环保煤”、“洁净煤”、“化工煤”。石油探明储量16.8亿吨,石油区域面积8万平方公里,储藏量占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80%以上,属于特低渗透油田。天然气储量8460亿立方米,天然气主要以甲烷为主,是理想的民用燃料和化工原料。榆林奥陶纪岩盐田探明储量8854亿吨,预测储量6万亿吨。盐层平均厚度120米,最大厚度360米。具有分布面积广,含盐层稳定、存量大、品位高、盐质好、埋藏深等特点。
蒙古国已发现和确定拥有80多种矿产,建有800多个矿区和8000多个采矿点,主要蕴含铁、铜、钼、煤、锌、金、铅、钨、石油、油页岩等资源。其中,铜矿储量20多亿吨,黄金储量达3400吨,煤矿储量达3000亿吨,石油储量达80亿桶,铁矿储量为20亿吨,萤石矿床储量2800万吨,磷矿储量2亿吨,钼矿储量24万吨,锌矿储量6万吨,银矿储量7000吨等,能源资源极为丰富。
(二)能源化工是陕西的支柱产业
陕西的能源化工业以榆林延安为主,1998年榆林获批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2012年被定位为“国家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为基础,以电力、化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十三五”末将形成1000万吨化工产品产能、1000亿元产值的现代煤化工园区。
陕西能化产业优势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产业链完备。与国内其它地区煤炭资源相比,榆林煤富含油适合热解,热解产业发展规模大,生产技术相对领先,中间产品也初具規模,大规模工业化工艺路径成型,新型商业路径已经打通。煤化工各个链条均有产业化项目。其中煤制烯烃产能全国第一。目前已经构建了原煤—发电、原煤—兰炭—电石或铁合金—金属镁、原煤—兰炭—煤焦油—清洁燃料油、原煤 (天然气)—甲醇—烯烃或醋酸、原盐—烧碱、聚氯乙烯等循环型产业链。
二是集群化发展优势。榆林现代能化产业示范区已经集聚了中煤、兖矿等国内能化龙头企业及上千家能化上下游企业,精细化工等下游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榆林生产优质煤4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11.6%,生产天然气165亿立方米、占全国产量的11.2%,开采原油1048万吨、占全国产量5.5%,生产甲醇225万吨、聚乙烯110.43万吨、聚丙烯123.88万吨、聚氯乙烯143万吨、金属镁45.59万吨、兰炭2888万吨,榆林已成为“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三是技术创新优势。榆林煤化工基地在技术创新方面优势最为突出。榆林煤化工产业升级技术研发中心是一个升级传统煤化工工艺技术、延伸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的重要平台,在低阶煤热解关键技术、焦油深加工技术、煤基精细化产品技术、煤化工节能环保新技术、甲醇深加工二代技术等方面拥有一大批前沿科技成果。延长石油的世界首套煤油共炼示范项目、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百万吨费托合成煤制油、延长榆能化煤制烯烃等技术均为院企联合攻关的国内领先技术。陕西龙成煤清洁高效利用有限公司、陕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小企业围绕粉煤清洁高效利用、煤焦油深加工开发新技术并取得突破。
(三)蒙古国能源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2017年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为5.3%,201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达6.1%,外汇储备由2016年的11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32亿美元。工业产值完成12.9万亿图,同比增长30.3%,增长3万亿图。其中,矿业产值93860亿图,占GDP的46.3%,占工业产值的72.58%。矿业产值中煤炭产量4948万吨;原油762.4万桶。煤炭出口量3340万吨,原油750.4万桶。
中国是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蒙古国对外贸易方向主要是中国,通过中国渤海地区出海口,面向东南亚、南美洲、非洲、印度等新兴市场。2017年蒙古国与世界163个国家开展贸易,对外贸易总额10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对华贸易占蒙对外贸易的57%;其中出口额为52.7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占其出口总额的85%;进口额为14.1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占其进口总额的33%。其中矿产最大对外出口国是中国,占蒙古国收入的90%。贸易总额为66.8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38.6亿美元。对华出口主要产品及货值:铜矿粉144.7万吨,货值16.1亿美元;铁矿石(铁矿砂)625.8万吨,货值3.1亿美元;锌矿粉11.8万吨,货值1.8亿美元;煤炭3229万吨,货值21.9亿美元;原油750.4万桶,货值3.7亿美元。
总的来看,陕西和蒙古国能源经济均具有资源丰富、占经济比重高、亟需能源转化同时又受环境制约大的特点,而现代煤化工投资大,回报期长,期间变数多,特别是跨界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更是难以预料。在不确定的政策背景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提升能源转化效益,延长产业链,必须在投资、项目等方面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二、陕西省与蒙古国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
陕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处在东西分界线与南北分界线的交汇点上,是毗邻省份最多的内陆省,区位条件优越,战略地位重要。近年来,陕西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古丝路的起点正加速迈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三个经济”开创陕西对外开放新局面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陕西地理区域、人才、资金等优势日益明显,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2017年,陕西提出以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新高地、拓展新空间,努力使对外开放成为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的新优势。发展枢纽经济,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和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陕西布局全球中心或区域性中心,带动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供应链。发展门户经济,加快“国际运输走廊”和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不断增强开放集聚、辐射集散的能力。发展流动经济,办好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农高会等展会,用好物流中心、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国际港务区等平台,增强国际高端资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流动聚合,为实现追赶超越发展增添强大助力。
“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中心建设推动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促进境外产业聚集发展,陜西加快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支持优势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发挥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轻纺建材、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产业优势,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加强产业对接与合作,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海外仓”或“陕西商品展示中心”,进一步扩大出口份额。支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在沿线国家拓展能源资源、装备制造、农业技术开发合作渠道,提高就地转化率,形成产能合作示范效应。加强战略对接与产业衔接合作。向西加强与中亚、欧洲等国家的陆路连接,通过合作设立国际产业合作聚集区,拓展新兴市场,巩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战略支点地位。向北以蒙俄为重点,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建设能源大通道,实现优势互补。
(二)蒙古国能源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世界银行预计,2019-2020年间,蒙古国经济复苏将加速,GDP平均增长率将超过6%。除了受冬季恶劣天气严重影响的农业以外,制造业、贸易和运输业等大部分主要行业将大幅扩张。蒙古国应借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发展之路”对接之机,推动本国公路、铁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本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前,蒙古国正在加快实施“三个支柱发展政策”,三个支柱是指蒙古人、好政府、蒙古资源,具体内容包括多支点经济发展政策,建设公正、有纪律、负责任、稳定的政府,以及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政策等三大战略27个目标。“三个支柱发展政策”将有效改变经济单一的状况,其中的“多支点经济发展政策”专门提出了加强农牧业,发展矿产业和重工业,加大建设基础设施力度等目标。
(三)双方经贸往来互动不断增强
陕西和蒙古的领导互访和经贸合作交流迅速增强。2017年,时任陕西省长胡和平在西安与蒙古国扎布汗省省长巴特赛汗会见,签署了发展友好省关系谅解备忘录。积极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签署了多个合作项目。成立了陕西外经贸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省平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优势,为陕西和蒙古国的企业对接和项目落地提供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
三、加快陕西省与蒙古国能化产业合作发展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一)积极构建各类经贸合作平台,开展全方位合作
继续本着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原则开展全方位互利合作。积极利用经贸合作的潜力和机遇,通过支持贸易便利化、举办东北亚博览会、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建立中蒙博览会等方式,加快推动陕西与蒙古国在铁路、公路、煤炭、石油、电力、化工、汽车制造、轻工和房地产等基础设施和矿能资源大项目产业投资合作,全面提升合作的规模、质量和水平。
(二)支持双方企业加强商贸往来和投资合作
陕西鼓励有信誉的本土大型企业按照市场原则、结合自身优势参与蒙境内大项目合作。进一步加强电力、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积极研究在蒙合作建设煤矿坑口电厂,加强电力合作。
(三)支持双方精细化工领域合作
发挥陕西煤基化工原料的特点和优势,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等高科技领域加强双方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研发一批精细化工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提供研发、设计、建设一条龙服务。培育一批资源勘探开发、能源装备制造、能源金融贸易、能源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能源生产、贸易和服务协同发展。
(四)支持双方企业加强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方面的技术合作
煤分质综合利用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安全、可持续的现代煤炭清洁利用的方式。陕西在煤分质综合利用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工艺。双方可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加强煤焦油分质提取领域的技术合作,积极开发更多的化工产品,为生产树脂、染料、医药、农药、防腐剂、炸药、维生素、洗涤剂、炭黑产品提供原料。使煤炭分质利用实现大发展。
(作者1系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作者2单位:西安邮电大学经管学院)
责任编辑: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