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蒙古与蒙古国、俄罗斯产业合作的思考
2018-01-06胡益华邢智仓
胡益华 邢智仓
摘 要:经过中蒙俄三方的共同努力,中蒙俄经济走廊在设施联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产业合作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还未取得重大突破,尚未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内蒙古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核心区域,主动加强与蒙古国、俄罗斯产业合作是深入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内蒙古 蒙古国 俄罗斯 产业合作
一、内蒙古与蒙古国、俄罗斯产业合作的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的基础
一是产业发展的互补性强。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在资源、产业、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矿产资源、产业结构、经济技术和市场等方面。俄罗斯、蒙古国和内蒙古在很多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的蕴藏和保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比如内蒙古的铁锌矿粉、铜精矿粉和原油等较为短缺,但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和森林资源在世界上都屈指可数,蒙古国的有色金属矿藏丰富,为三方在矿产业和资源产业的合作发展创造了空间;内蒙古在水泥、平板玻璃、纺织制品、小型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方面的技术条件较为先进,而俄、蒙及中亚地区却相对不足,可以成为蒙俄及中亚从内蒙古进口的大宗商品。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和经济技术的互补性表现在:与我区毗邻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作为俄罗斯亚洲部分,其经济类型大多同自然资源开发相关联,如电力、冶金、石油加工、化学工业、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制浆造纸工业等,形成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的产业结构,普遍存在重工业产品急切寻求出口、轻工业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现象,且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如,在俄罗斯亚洲部分,小型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小型汽车等产品均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而蒙古国经济欠发达,部分地区还很落后,也需要从中国进口相当数量的食品、轻工业品、小型机械设备等。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和乳、肉、绒纺等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和技术位居国内前列,与周边国家相比优势也比较明显,具备对外合作的条件。
二是贸易合作基础好。蒙古国与俄罗斯都是内蒙古主要贸易伙伴。2017年,内蒙古外贸进出口总额达942.42亿元人民币,其中,对蒙古国进出口值达264.5亿元,增长42.5%,对俄罗斯进出口205.9亿元,增长12.4%,二者占内蒙古对外贸易总额的49.91%,比2016年提高2.25个百分点。同时,中蒙间95%的货物运输、中俄间65%的陆路货物运输都是从内蒙古经过。此外,目前内蒙古85%以上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项目均在蒙俄。在中国与蒙俄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内蒙古对蒙俄的经贸合作和双向投资逐步扩大,为下一步三方深入开展产业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生产要素的集散条件便利。经内蒙古开行的跨境班列线路有苏满欧、粤满欧、郑连欧等40余条,其中从内蒙古始发的有赤满欧、通满欧、满俄欧、满俄白、(包头—阿斯塔纳)中亚班列10条线路,共开行52列。2016年,经内蒙古过境班列1202列。其中,满洲里过境1036列,二连浩特过境166列。开通的多条中欧班列路线,使“丝绸之路”辐射到长三角、珠三角、中南西南地区、环渤海地带,为三方产业合作中生产要素的集散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安全的陆路通道。
四是相互之间的了解进一步加深。随着与蒙古国、俄罗斯经贸往来的加强,三方之间的人文交流也在不断加深,这也为三方之间开展产业合作赢得了民众基础。内蒙古深入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化与俄罗斯、蒙古国在艺术演出、人才互派、图书交流、考古合作、学术交往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内蒙古曾派出多个文化艺术团组,分别赴俄罗斯、蒙古国开展文艺演出、展览、培训、讲座等文化交流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中蒙俄之间的“国家年”“语言年”和“旅游年”成效显著,满洲里陆续举办了“中蒙俄区域经贸合作论坛”、中蒙俄国际冰雪节、中蒙俄国际选美大赛、中蒙俄国际象棋邀请赛等。全区各级蒙医中医医院每年收治蒙古国、俄罗斯患者约2—3万人,每年派出蒙医药专家赴蒙古国开展义诊。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合作经验。尽管内蒙古与蒙古国、俄罗斯在贸易合作领域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但从产业合作的角度来讲,三方之间的合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三方之间对产业合作的模式还不明确,相互之间的文化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的预防和处理缺乏经验等等,这些方面都可能影响三方之间的产业合作。
二是互补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从产业分工理论和实际的需求来看,三方产业合作有着明显互补性。从目前的情况看,内蒙古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外产业合作的成熟技术仍需要进一步强化。蒙古国由于受到产业基础较弱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的影响,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缓慢。俄罗斯由于形成了对简单能源出口的路径依赖,产业发展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生产性服务业等配套产业发展发展仍严重滞后。综合三方面的因素,内蒙古与蒙古国、俄罗斯各自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国际产业链分工还没有形成。
三是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三方产业合作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制约产业合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一系列远东开发新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俄罗斯政府加大了对远东地区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但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依然较为滞后。蒙古国方面,由于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首都乌兰巴托市,各地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高速公路、口岸等基础设施进展比较缓慢。
二、内蒙古与蒙古国、俄罗斯产业合作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产业合作领域
一是共同发展现代能源经济。这是目前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地区最容易找到合作共同点的一个领域。充分利用内蒙古及蒙、俄毗邻地区的煤炭、油气等能源富集的优势,加强在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石油化工等领域加强合作。目前,内蒙古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和煤制二甲醚等现代煤化工国家示范工程已取得重大突破,为该领域的合作创造了技术条件。二是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领域加强合作。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好,谷物、油料作物、牛羊肉等产品品质高,深度加工开发潜力极大,具备大规模生产、加工的合作条件。在这个领域开展合作,不仅可以作为进一步壮大三国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可行途径,而且可以惠及蒙、俄毗邻地区的以农牧业发展。三是在跨境旅游领域加强合作。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地区有着悠久的草原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以二连浩特—扎门乌德、阿爾山—松贝尔,室韦—奥洛契等适宜口岸为依托,加强地方政府、旅游协会、旅游企业等的多层次合作,共同培育“草原丝绸之路”“茶叶之路”古商道、“两山(乔巴山、阿尔山)”旅游区等跨境精品旅游线路,推进中蒙俄旅游环线建设。
(二)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是产业合作的平台,也是招商引资的聚集地。三方要积极沟通协作,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参照中—白工业园区建设模式,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进出口加工基地等各类产业园区。2017年底,中—白工业园区工业园已经吸引了来自中国、白俄罗斯、俄罗斯、美国、德国、奥地利和立陶宛等国家和地区23家企业的入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合作的良好平台。中—白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一个样板工程。鼓励三方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优化产业链分工协作,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联通对于带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中蒙俄在整个区域中产业发展的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中蒙、中俄需要共同推进口岸、道路桥梁、管线管道等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和打通国际综合运输通道,同时要着力于通关、质检、标准等软件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加快构建跨境运输体系,建设一批物流园区、节点和配送中心,共同建设国际口岸物流基地,开展中蒙俄欧跨境运输。推进三方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促进国际通关便利化,加强交通运输、海关、边检和检验检疫等部门“一站式”联合检查服务,大力推进跨境运输信息资源互联交换。
参考文献:
[1]李勤昌,许唯聪.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的指导意见[J].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7,(5).
[3]郑伟.“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路径选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4]包思勤,刘兴波.关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若干问题的建议[J].北方经济,2016,(8).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科联;作者1系内蒙古社科联副主席)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