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舟歌《重威试妻》俗字选释六则

2018-01-06陈燕红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5期

陈燕红

摘要:针对龙舟歌《重威试妻》唱词所出现的俗字,结合文例文献,以形、义两方面作为切入点,分析其结构方式及形成过程、原因。借此了解清末民初广州的语言文字使用状况。

关键词:龙舟歌;俗字;考释

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辑出版的《俗文学丛刊》收录影印的六辑《龙舟歌》(414册至419册),均为清末民初时期广州以文堂、五桂堂、醉经堂、富经堂及善文堂版刻本或机器版刻本,内容皆是龙舟歌唱词,字样较清晰可辨。在用字选择上,除了常见的同音字代替本字情况之外,次之明显的是使用了大量的俗字。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龙舟歌唱本选用的俗字,构形有趣巧妙,具有较大的文字学研究价值。

俗字考释例举

【】(1)不白之奴哑受,请郎取出对头人。(414-009)(2)无端白白遭枉,任教泥佛也难衿。(414-009)(3)並无一点来枉,你重舍命挨小学生。(414-010)

按:“”是“冤”字俗體。《广韵》:“冤,於袁切,平元影。元部。”《说文解字》(大徐本):“冖部冤,屈也。从兔,从冖。兔在冖下不得走,益屈折也。”《字汇·宀部》:“寃,与冤同......从兔在在冂下,此正字也,后人作宀。”《正字通》:“寃,俗冤字。”《汉语大字典》亦云:“寃,同冤。”又,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卷二三引《子谱总论讹字》云:“宜、冥、富、寇皆从宀,而俗书为宜、冥、富、寇而从冖”,大抵是这种由于形旁形近而发生换用情况①,同理可证“冖”与“宀”。据《说文解字》:“冖,覆也。从一下垂也。”又宀部:“交覆深屋也。”二者皆为覆盖义。形近义同,故“冤”俗作“寃”。

《篇海类编·宫宅类·宀部》:“寃,从免有点,俗作,伪。周伯溫曰:“俗作寃,非。”《正字通》:“,俗冤字。”又《中华书海》:“,寃(冤)的讹字。”又,《敦煌变文集》中的“”实为“冤”字俗书。由此可推,“兔”与“免”也是形旁形近而存在换用的情况,故“”是“寃”字俗体。上面的论证可作如下小结:冤(改换形旁)→ 寃(改换形旁)→。字义上,《汉语大字典》对“冤”的解释有:①冤枉;冤屈。《广雅·释言》:“冤,枉也。”例如“不白之”、“枉”、“鸣”,唱词中均是指重威妻子被重威冤枉,她感到冤屈。②怨恨,仇恨。例如“遇”,唱词中是指重威妻子对于遇到琼英一事感觉很怨恨;“魂”,唱词指重威妻子表示自己蒙受冤屈,即使化作了魂灵亦充满怨恨和仇恨。综上可得,由于两组形旁“冖”与“宀”,“兔”与“免”形近,字义也是和原字字义一致,故可推断“”是“寃”的讹字,“寃”是“冤”的异体字,又大概是为了书写时字体的和谐性,所以字体的点的位置常会有所变化,故可判定“”是“冤”字俗体。另外,在《汉隶字源·平声·元韵·字》中提到“”字亦为“冕”异体字。

【荅】(4)重威笑荅休疑惑,此女从来铁胆肝。(414-007)(5)重威冷笑将言荅,果然我冇话差人。(414-013)(6)亏你形单与只影,谁是相谈荅语人。(414-015)

按:“荅”为“答”之异体。《广韵·入声·合韵》:“答,当也。亦作荅。”《玉篇·艸部》:“荅(答),当也。”《隷辨·入声·合韵·荅字》:“答亦作荅,非也。《说文解字》无答字,《尔雅》释俞然也。释文云:‘古荅字,后人乃借荅为从竹者俗字也。”又,《汇音宝鉴·甘上入声》:“‘答下出‘荅字,云:‘仝上字。故,‘荅可认为是‘答之异体。”“”是“荅”的古体字,后来“荅”字借用作为“”的俗字,同时“”是“答”的古文,因此,这就造成“”的俗字与“答”同形。由此可见,“荅”用作“答”字俗体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正字通·竹部》:“答,对也。”《书·顾命》:“变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又,郑玄注:“答,对也。”上引文例中“笑荅”、“将言荅”、“相谈荅语”,不难看出,“荅”的核心意思归纳为“回答,对答”。这与《现代大字典》解释相符,可从。综上可得,“荅”和“答”大概是通过两者共有的字形“”而发生了联系,故认为“荅”是“答”字俗体。另,“荅”也兼是正字,表小豆。《说文解字》:“答,小也。”《广雅疏证·卷十上·釋草》:“小豆,荅也。”

【窓】(7)晚膳已完入寂静,一湾新月照寒窓。(414-007)(8)回首书窓门已闭,步回兰阁伴红妆。(414-007)(9)娇妻尚未囘归日,报梦寒窓示我陈。(414-015)

按:“窓”是“窗”字异体。《异体字手册·十二画》提到“囪”是“窗”本字,“”是“窗”古文,“、、

窓、、”均为“窗”的异体字。《正字通·穴部》:“‘俗字本作‘囪,别作‘窗。”《说文解字·穴部》:“,通孔也,从穴声。”又《广韵·四江》:“‘字下云:“《說文》作窗,通孔也。则篆体之不当有心明矣。”依段氏之说,则“”从声,乃囪之累增讹字,而音义无别。《重订直音篇·穴部》亦以“”、“窗”同也。《五经文字·穴部》:“以‘,隶省作‘”。又《玉篇·穴部》:“‘,俗作‘窓”。以上论证过程如下:窗(今字)→囪(本字)→(俗字)→(隷省字)→窓(俗字)从上引文例不难看出,“寒窓、书窓门、寒窓”中的“窓”就是窗户的意思,与“窗”字义相符(见《汉语大字典》)。综上所述,故可以判定“窓”是“窗”字俗体。

【觧】(33)长揖深深来觧罪,掂盏香茶递美人。(414-014)(34)含笑娇归账里,亲手同娇觧鬓雲。(414-015)

按:“觧”是“解”字之异体。《说文解字·角部》篆体作“”,从刀判牛角。隷变作“解”。《宋元以来俗字谱·十三画》引《古今杂剧》等皆作“觧”。《字汇·首卷·从古》:“解,俗作觧。”又,《经典文字辨证书·部》以“解”为正字,“觧”为俗字。《古汉语字典》,“解”的意义为“分解牛的肢体。”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引申为分解动物的肢体。又知,“羊”在古时候往往是作三牲祭祖,所以“解”中的“牛”是有可能被“羊”代替。与“解”字形作对比,“觧”为什么缺少“刀”这一部件?笔者认为造成的原因是为了书写上的和谐性,故省之。左传宣公四年:“宰夫将解鼈 。”由此再引申为分裂或分割其他事物。上引文例中“觧鬓雲”、“觧罪”中的“觧”的意思大概是“解开,把某些东西解散。”与“解”字义相一致(见《汉语大字典》)。综上所述,“觧”为“解”之俗体字。另,“觧”也为“鲜”之异体字。

【】(37)畏惧少年为妇道,唔能下待双亲。(414-007)(38)亲到跟前双跪,乞妾哀怜悯难人。(414-010)

按:“”为“膝”俗字。《龙龛手鉴·肉部》(高丽本):“膝,相逸反。胫上骨节也。”《龙龛手鉴·肉部》:“,相逸反。胫上骨节也。”可见,“膝”和“”并存。《字学三正·体制上·俗书点画相等者》《正字通·肉部》《字汇·肉部》分别有记载,“膝”俗作“”。另见《异体字手册·六画》云,“亦”的异体字可为“”和

“”。可见,“”和“”两者互换互用,意义相近,即同是“衣”的变形。又《异体字例》云:“凡‘桼形多作‘。”故可判“”为“膝”俗字。上引文例“下”“双”中的“”实为“大腿与小腿相连的关节的前部”。与“膝”一字字义相吻合(见《汉语大字典》)。因“”和“”同源,“桼”形多俗作“”,通过改换意符方式判定“”为“膝”俗字。

【坭】进童只为身遭难,火烧房屋化坭尘。(414-010)

按:“坭”为“泥”俗字。《说文解字·水部》:“:水出水出北地郁郅北蛮中。从水、尼声。”《广韵·平声·齐韵》:“泥:水和土也。《说文》云:‘水出郁郅北蛮中。”见《集韵·平声·齐韵》:“:涂也。或作通作泥。”又,“泥”为“水和土”,则其字从“水”与从“土”当皆可通也。据此,“”为“泥”之异体。正如张涌泉先生所说,“汉字的意符是表意,但许多意符所表的‘意是相近的。这种意近的偏旁俗书往往可以换用,从而能形成俗字。”又,,见《说文解字》,俗字作“群”。《五经文字·羊部》:“,俗作群。”“”变体为“群”,大抵与字形的方正协调有关。据此可推,“”俗作“坭”亦通。上引文例“坭尘”中“坭”该是“泥,水和土的混合物”,与“泥”一字字义相吻合(见《汉语大字典》)。综上所述,“泥”通过换用相近意符而俗作“”,“”通过字正的协调而俗作“坭”,即是说:“坭”为“泥”俗字。

注释:

①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71.

参考文献:

[1]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俗文学丛刊编辑小组.《俗文学丛刊》(第414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3]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编辑委员会编.重编国语辞典(第一、二、三、四、五、六册)[Z].台北:商务印书馆,1981.

[5](辽)释行均.龙龛手鉴(影印本)[Z].北京:中华书局,1985.

[6]林瑞生.异体字手册[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7](梁)顾野王撰,(宋)陈彭年等修订.大广益会玉篇[Z].北京:中华书局,1987.

[8]徐中舒等.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0.

[9]梅鷹祚.字汇补(影印)[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10](明)张自烈编,(清)廖文英补.正字通(上·下册)[Z].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11]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Z].北京:中华书局,1998.

[12]周祖谟.广韵校本[Z].北京:中华书局,2011.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