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阅读视野下的儿童阅读

2018-01-06王冬梅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5期
关键词:全民阅读儿童文学美育

王冬梅

摘要:古今中外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总是有着创造美、展现美的艺术魅力,而阅读能力的提升更关乎儿童的精神成长与终身教育。全民阅读为儿童阅读提供了更为利好的政策优势,而儿童阅读则影响着全民阅读的社会基础及最终实现。在21世纪的时代浪潮中,二者以双向互动的积极姿态涂画着当代中国的精神地图,构筑着当代中国的民族魂魄,传承着当代中国的文化衣钵。

关键词:全民阅读;儿童文学;美育

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类别,儿童文学堪称儿童极为重要的精神食粮与课程资源,在儿童的校园生活及个人成长中均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在成长之初,儿童文学就已经开始以不可阻挡的态势渗透到每一个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在现有的学校教育格局中,语言活动几乎成为幼儿园小、中、大班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育定律。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规范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儿童文学几乎横跨了语言和艺术两大领域。一方面,它通过绘本阅读、图画书、朗诵会等形式为学前儿童提供了早期语言经验,另一方面,它又在潜移默化之中丰富着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着幼儿与初步感受美、想象美、表现美的个人能力。毫不夸张地說,儿童文学与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特性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儿童文学为儿童打开了一扇窗,窗内无疑是个鸟语花香、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为儿童创造着无尽的审美体验,也进一步激发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往人们似乎过于强调儿童文学的智育和德育功能,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更为本质的美育。儿童文学固然可以帮助孩子提升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但其根本却仍在于通过艺术化的语言给孩子创造了一种艺术美。相较于知识的积累、德性的提升,艺术美则更需要孩子们真正地沉浸其中且亲自体验。

古今中外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总是有着创造美、展现美的艺术魅力。它们关注儿童成长历程中的方方面面,它们探究人性、自然、历史、社会乃至宇宙,它们以文学语言为主要材料为孩子们搭建了一座艺术宫殿。在这座宫殿里,孩子们感受着自然的神奇、历史的雄壮、艺术的多彩及人性的温暖。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人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尽管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样式,但它仍然具备文学作品的普遍特征。在文学作品中,作家们通过塑造一系列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的体悟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艺术的热爱。

儿童在刚刚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不像成人那样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识辨能力及知识积累。文学作品成为儿童感知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绝佳途径。它既不说教,又生动活泼,它形式多样,又趣味无穷。即是说,儿童文学堪称孩子们更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并帮助孩子们通由艺术鉴赏走向认知能力的提升。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曾说过这样一番话。他说:“且不说儿童文学作品本身是艺术品,即使确认儿童文学作品是教育的读物,可是教育的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而不能庸俗浅薄地把它看作只是‘耳提面命的方式……正因为儿童文学作品是艺术品,使人喜悦,使人感动,引起人善意的微笑,才心甘情愿地牢记在心里。本来嘛,教育作用应该是个轻松愉快的过程。”[1]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诗书继世之风绵延至今,而文学则更是历朝历代最受人们喜爱的阅读对象和品鉴对象。文学以优美生动的语言滋养着读者的心灵、愉悦着读者的视听、丰富着读者的想象,因此,文学阅读几乎关联着每个人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生命记忆。

“全民阅读”堪称当下中国极具流行性和辐射力的社会话题。2016年12月17日,《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由国家新闻出版总局正式下发全国。“坚持少儿优先”为《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四大基本原则之一,而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更被视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因此其在国家战略构想及文化复兴中意义非凡。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开端,阅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肩负着举重若轻的关键角色。2017年1月1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开展2017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八大指导原则的第四条为:“着力促进少年儿童阅读”。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发布《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一条为:“幼儿园应当积极开展与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状况相适应、有利于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活动”,第十二条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开展家庭阅读、亲子阅读,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培育良好家风,促进未成年人阅读习惯养成。”从当前的政策导向及社会风尚来说,全民阅读几乎被视为最重要的文化工程之一,而儿童阅读则更可谓重中之重。由此,将全民阅读与儿童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无疑具有时代前沿性和话题前瞻性,顺应了当下中国的社会潮流,也有助于打开全新的学术格局。

针对儿童这样一个有别于成人的特殊群体,古今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文本都可以成为阅读的对象。经典的童话、儿歌、图画书乃至经典的儿童影视文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儿童的阅读材料。不过,在这样一个文化开放的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变得更加重要。尤其在当前的幼儿阅读阶段,美国、日本的绘本占据了相当比重,而欧洲的童话则几乎垄断着儿童的思想头脑。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创作与推广亟待提升,而孩子们理应尽可能多地接触作为本民族文化载体的原创儿童文学。因此,如何从中国自己的文学宝库中甄选出适宜儿童欣赏和阅读的文学文本更应该引起重视。

由于儿童的心理习惯和接受特点,所以严格意义上的阅读是并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为儿童阅读确立起儿童标准。我们所谓的儿童标准是什么呢?我想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要点。第一,倾听式阅读。尽管儿童读者更多时候是以倾听的方式开启阅读之旅,不过良好的倾听习惯无疑是阅读习惯的良好开端。倾听式阅读对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乃至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第二,图胜于文的阅读心理。由于图像的直观性较好地契合了儿童思维的直观性,因而儿童读者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对图像显示出更浓重的兴趣。即便认得的汉字不多甚至一个字都不认识,孩子依然能从图像的线条、色彩及构图中捕捉到丰富的信息,也能初步体验阅读的乐趣。因此,在阅读初期,不妨多让孩子接触各种精美的经典图画,甚至鼓励孩子用绘画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这对孩子动手动脑能力的提升都是意义非凡的。

当我们第一次在孩子头脑中播撒下阅读的种子时,能想方设法将其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确立关联,而不是填鸭式的机械化灌输,让孩子真正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语言的快乐,那么孩子在随后的成长历程中便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快乐的阅读者。当一个孩子能够在书本、阅读和愉悦之间建立起情感关联,那么他是极有可能成为一个自主阅读者乃至终身阅读者。因为最大程度地接近幸福,创造愉悦,这是人的本性。

就当前的国民精神文化而言,国家试图通过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书香中国等一系列文化构想真正推动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书”早已不成问题,每年我国出版的原创或引进图书可谓汗牛充栋。问题的关键在于“香”。“香”是什么呢?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当你身在其中时不自觉地便萌生出阅读的兴趣也能够品味到阅读的乐趣。中国有个成语叫束之高阁,其实讲的是没有生命的书。书籍本身是活的吗?在它被翻开被阅读被思考之前,它似乎只是一个装满思想却只能沉默的失语者。只有在使用中在流通中在与读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中,书才真正显现出它的独特生命。假如不被阅读不被打开,书籍采购得再齐全,摆放得再整齐,也只不过是一堆无用的印刷品而已。早在九十年前,郭沫若先生就阐释了美育之于儿童文学之于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他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这样写道:“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着手,有优美纯洁的个人才有优美纯洁的社会,因而改造事业的组织部分应当重视文学艺术。”[2]在国家极力倡导并践行全民阅读的今天,儿童文学的这种使命感无疑变得更为紧要更为迫切。

无论是从民族传承、文化创新还是国民素质提升来说,“全民阅读”对国家的进步、社会的提升以及个人的发展都可谓意义非凡。与全民阅读一脉相承的是个人阅读。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无疑可以催生个人阅读的热度,而个人阅读的品质则关乎全民阅读的战略意义。不容忽略的是,儿童阅读无疑是个人阅读的开始,它奠定了个人阅读的精神底座,也影响着全民阅读的统筹建构。而阅读能力的获取与提升无疑关乎儿童的精神成长与终身教育。可以说,全民阅读为儿童阅读提供了更为利好的政策优势,而儿童阅读则影响着全民阅读的社会基础及最终实现。在21世紀的时代浪潮中,二者以双向互动的积极姿态涂画着当代中国的精神地图,构筑着当代中国的民族魂魄,传承着当代中国的文化衣钵。

参考文献:

[1]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M].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15.

[2]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M].民铎杂志,1920(4).

(作者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全民阅读儿童文学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刊首语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美育教师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