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现状及对策

2018-01-06赵宜涛

考试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贫困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摘 要: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生活上备受物质贫乏困扰的同时,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校期间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本文着重研究并分析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现状,据此并结合实际提出措施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贫困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措施

一、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教的扩大化、普及化的新形势下,在校贫困生也越来越多,正迅速成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在饱受物质缺乏的同时,心理上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趋明显。本文着重分析了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据此提出对策来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现状

1. 缺乏自信,人际交往困难

缺乏自信是高职贫困生的一个共性问题。一方面是他们对于自身经济状况的排斥,另一方面他们会有意识地去和同学比较,同学穿的是名牌而自己只能穿普通衣物,同学用的是高端智能机而自己用的是充话费的赠品……基于此,贫困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失落感,缺乏自信,认为别人是不愿意甚至不屑和这样的自己交往。他们害怕因为经济的窘迫、怕同学看不起等原因而不敢参加同学聚会,独来独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精神恍惚、意志消沉,越来越不愿参加团体活动,更不愿与同学相处,完全封闭自己,导致思想上不思进取,甚至自暴自弃。

2. 情绪偏激,自卑心理严重

由于贫困生对贫困的认知存在偏差,多数将贫困归结于出身不好,不甘自己出生于贫寒家庭,认为自己不如人全是家境的原因。这类学生遇事易冲动,情绪易激惹,看待事物的角度较偏激。对外界习惯用冷漠的外壳包裹住自己脆弱的心,只想让他人觉得自己并不弱,并不需要他们的同情可怜。然而這只是他们自我防御的一种手段,他们怕主动,怕别人的目光让自己不自在,担心他人知道自己的情况后疏远自己,因此他们选择远离群体,以此来保护自己。

3. 虚荣心强,极力掩饰家境

高职贫困生出于自卑心理,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境,担心同伴的嘲笑与孤立,于是想方设法地包装自己,女生开始化妆,男生为跟潮流去烫发染发,企图通过这些外在来打造自己并不贫困的幻梦,将真正的自己隐藏起来,但这些都是精心策划和极力掩饰的结果,为了让别人对自己不失望,只能进一步地继续掩饰。隐藏自己虽说是印象管理的一个策略,但前提还是要无愧于心。

4. 急功近利,依赖心理严重

大多贫困生还是通过缓交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来缓解学费问题的,开始他们的确充满感恩之情,但长期拖欠让他们觉得这都是理所当然,颇有“以困卖困”的姿态,心态也渐渐地不端正,“等、靠、拖、要”等想法日趋严重。一旦没有获评助学金就会责怪学校名额太少、老师不公,对于接受国家的援助显得心安理得,完全没有想过要自力更生。另外由于家境原因,他们接受的素质教育往往不够深入,总是缺乏主见,遇事总先询问家长意见,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决策能力也不强。

三、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健全和完善多元化资助体系

为缓解高职贫困生经济压力,首先要继续完善资助体系,严格区分贫困生等级,加强诚信教育。在此基础上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增加岗位,扩大资助覆盖面,帮助更多贫困生,同时也帮助他们形成自强自立的人格,且对以后的就业也有一定积极作用。其次校企加强合作,完善贫困生就业帮扶体制。校企合作可让贫困生减轻就业压力的同时拓宽贫困生的人际圈,为他们积累工作经验,帮助其以后更好就业。第三要全面开展贫困生公益服务活动。学校可以从创业创新为出发点,创办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公益活动项目。可以用所学专业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到公益活动不止是捐赠、环保、社会治安等。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要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关键是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促使他们正视贫困,从思想上改变对贫困的看法与评价,从而调节情绪与意志,勇敢面对贫困,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要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给学生开展讲座,鼓励他们参加团辅,并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团体辅导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从整体来看,它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搭好桥梁。从局部看,参加团体活动能帮助他们认识与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可以创造良好的气氛,促进他们自我了解与自我改变。

3. 引导掌握自我调节方法

高职贫困生要学会悦纳自己,在欣赏自己的优势与能力的同时,也要接受自己的缺陷与不足。首先要接受现实的自己,然后超越可改变的自己,最后欣赏独特的自己。此外要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高职贫困生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但因没有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无法完成自己的期望,从而自暴自弃。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有效途径控制自我,通过合适的途径强化意志、提高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

4.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到人有五种需要,而每个学生都有渴望被爱、寻求归属感的心理倾向,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高职院校应从这点出发,对贫困生多加以人文关怀,重视公寓文化、班级文化、团队文化的建设,让贫困生切实感受到校园的温暖,积极为他们构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和谐互助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

四、 结束语

高职院校要积极关注和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健全和完善资助体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教会他们的掌握自我调节方法。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因人而异却又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只有与时俱进地研究、探索和完善,才能促进高职院校贫困生健康的成长,才能取得心理育人、资助育人工作的最大成效。

参考文献:

[1]白莲莲,段薇薇,樊巧云.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干预机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68-71.

[2]姚株灿.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和模式创新[J].船舶职业教育,2014(4):46-49.

[3]胡萩莎,徐蓉蓉.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07,20(3):87-90.

作者简介:

赵宜涛,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贫困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