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初探
2018-01-06程昌容
摘 要: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而且小学生正处在启蒙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帮助学生识字,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论述了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识字是学习的基础,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从识字开始的,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汉字,学生才能顺利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新课标规定小学低年段学生要掌握1600~1800个汉字,由此可以看出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段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必须将识字教学放在小学低年段教学的首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开展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技巧,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低年段小学的识字教学呢?笔者根据实践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识字教学策略。
一、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为学生识字创造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才能主动去认识汉字。而且小学生好奇心重,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识字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识字兴趣,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识字创造条件。
低年级学生喜欢猜谜,如果将汉字变成谜语,通过猜谜的形式来进行识字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在猜谜过程中学生对谜底的分析,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如在教学“休”字时,笔者编写了一个谜语:“一个人走累了,靠在树边休息”让学生猜。这样在轻松快乐中识字,学生的记忆也较为深刻,有效地帮助学生识字。
二、 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识字有方法和技巧,学生有兴趣还不够,还要学会识字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学生有了主动去识字的技巧,学生才能主动去认识汉字。因此,在学生有了识字的积极性后,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识字的技巧,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主动去认识汉字。汉字的构造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将这种规律渗透给学生,能给学生的识字带来很大的帮助,如在教学《操场上》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很多足字旁的字“跑”“跳”“踢”等,笔者让学生观察,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们观察后纷纷说都是足字旁,然后笔者又给学生分析,这些字都是足字旁,而且都和脚有关。这样学生再看到足字旁的生字后会先考虑是不是与脚相关的汉字。
查字典是识字过程中主动认识生字的一个基本方法,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不会查字典,在遇到生字时不是问别人就是直接忽略,这种识字中的坏习惯对学生的识字有很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来认识汉字,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地给学生渗透查字典的思维,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来认识汉字。逐渐使学生养成通过查字典来认识汉字的习惯,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认识的生字记忆比较深刻,对学生的识字具有很重要的帮助。
三、 引导学生巧用联想来记忆汉字
小学生年龄较小,记忆力偏低,他們主要通过直观感知来认识和记忆汉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来进行识字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汉字和图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将汉字和图片图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通过联想图片的方式来想到汉字的写法和意义。如在教学“笔”字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个毛笔,然后对比笔字字形给学生讲解,笔字上面是竹子头,毛笔上面是柱子,笔字下面是毛发的毛字,毛笔下面是毛发做成的,毛笔的制作完全符合笔字的构成。这样在给学生讲解完后,学生通过这个讲解可以在脑海里牢牢地记住笔字的写法,对学生汉字的记忆和理解有重要的帮助。
四、 反复练习、巩固识字
识字不是单纯的记忆,为了避免小学生学了就忘,就要让学生回头复习,温故而知新。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汉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汉字的应用,只有学生经常看到和运用,才能将汉字更好地掌握。阅读是学生认识生字和巩固生字的最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来进行汉字的认识和巩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多次用到很多汉字,对学生的识字有重要的作用。如在识字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笔者给学生推荐了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童话故事,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利用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热爱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接触很多生字,还能对已学过的汉字进行复习和巩固,而且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有极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要改变以往记忆加抄袭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放在教学的重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高效地认识汉字,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寓教于乐轻松识字——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2]黄柳金.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
作者简介:
程昌容,重庆市,重庆市綦江区南州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