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创未来顺道正德
2018-01-06罗峰
罗峰
和顺,古称灵州。清朝康熙二十四年之前,又名和锋。后当地民众认为“锋”字有碍和睦,遂改成“顺”字,以寓“和气、顺利”之意。和顺乡自古人杰地灵,气候温和,民风淳朴。当地人世代以农耕为主,艰苦开基,辛勤创业。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和顺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和顺一中)创办于1958年,是和顺有史以来的第一所中学,原名和顺中学,旧校址在金逢路旁金溪河畔。学校现有学生近1500人,其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和顺当地人子女,都有着和善淳朴的品性特质。
源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量
一种优秀的特色学校文化的创建,应当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粹部分,并赋予新的时代含义。
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神。历经五千多年而心心相传,“和”(和而不同)“合”(天人合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它纵贯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体现着中国思想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也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生命力的体现形式。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明确提出教育要“以世界观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要进行体、智、德、美四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时至今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饱含传统“和文化”意蕴的用语仍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国内起源于“和文化”的教育探索,主要是“和合教育”与“和美教育”。
“和合学”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在《和合哲学论》一书中说,“和合学”是一个“在途中”的哲学体系,是一条走向“大和至乐”之途。人们对“和合二神”的推崇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境界 , 是“天下兼相爱”的理想。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渴望社会的和谐,更是期望一种新的价值体系来引领高质量的生活,比如社交、比如教育……诚然,和合思想也包含着教育的和谐,俗语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见证了教育对社会的重要性。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基于以上种种考量,经过实践探索,和顺一中结合自身的地域与人文环境,继承与创新孔子倡导的“和而不同”理念,认为教育的真谛就在于造就身心和谐发展,具有现实社会完美人格的人,从而决定创建“和教育”、践行“和文化”。
基于文化与校本的精准定位
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特色学校建设对接及融合,必须要有学校办学思想体系作为支撑。因此,“和”文化要与学校的教育追求谋求深度契合。在阐述“和教育”的历史文化背景之后,和顺一中校长梁利亨认为,伴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教育必然要作出相应的改革,而学校则必须走特色建设及内涵发展的创新之路。他随后向记者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师生感受教育的幸福;办学目标: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校训:知真行诚,德馨才高;校风:和谐、求真、至善、尽美;教风:厚德、博学、高效、创新;学风:乐学、睿思、求实、笃行。学校从2008年开始课堂改革,在课堂改革的助力下,学校的升学率节节攀升,从2008年的33.1%,到2015年的64.3%,到2016年的70.6%,再到2017年的80%。在升学率高位运转的情况下,和顺一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关键能力的、会和谐生活的人。
2014年开始,在总结过往几年教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基础上,和顺一中开创性地打造“和谐校园”“和美德育”“和悦课堂”“和馨教师”“和乐课程”五大支柱项目,创建具有浓厚“和文化”气息又具有和顺一中特色的“和教育”特色品牌。细细品味,和顺一中的“和文化”就是一幅天然和谐的绿色生态画卷。
和谐校园:沉淀和教育的大观照
“和”文化墙、生物地理园、绿色荷花池、农耕文化基地、自动取阅读书亭……在和顺一中,从这些校园景观中你会感受到这所学校有如大自然般和谐。教育应该是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综合力,“和教育”首先应该是一个合力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力量。
和顺一中以“家长委员会”为主要平台,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来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如开设“家长论坛”,加强亲子沟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沟通,传播和顺本地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让家长参加学校的管理。
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和文化”的重要手段。除了已经建好的“和”文化墙,和顺一中还将启动“六园一亭”工程,新建的工程都将融合“和文化”元素,营造无处不“和”、处处皆“合”的和谐校园环境。
和美德育:生成和教育的轴心线
“和美德育”是一种充满理解、管放结合的无痕教育。“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规范的管理培育人,以多彩的活动教育人”是和顺一中“和美德育”实施的三大育人途径。“和顺一中陈少梅名班主任工作室”是主要平台,历奇体验教育是主要形式,多元化德育特色活动是重要载体。
建设“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南海区德育课题《关于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研究》作引领,开展培训班主任队伍的有效途径研究以及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促使班主任从管理型向智慧型转变,完善学校德育资源库,实现初中三个年级班会课的序列化。
加强“无痕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联合团委开展多元化的德育特色活动,包括联合语文学科,继续推进“书香校园”的阅读工程,评选学校“阅读之星”;坚持开展每学期班级文化的评比;坚持开展班会公开课观摩与比赛活动等,进一步规范德育常规管理的精细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建立和完善“和美少年”评价体系。用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在人生规划、学業水平、人际交往、思想品德等方面对学生作出有效指引,在注重学生智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德、体、美等方面的教育。
和顺一中已成为南海区心理健康达标学校、佛山市德育达标学校、广东省青年干部学院历奇教育实践基地以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咏春拳”传承基地。“和美德育”为培养学生品德素养、身心素养、审美素养、生活素养等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旨在培养富有综合素养的“和美少年”。
和悦课堂:呈现和教育的生态景
“和悦课堂”即是生成“和而不同,愉悦共长”的课堂,重在一个“悦”字。除了传授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使课堂更多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进来,在与别人的讨论与学习、思考与碰撞中体会到学习的“悦”。教师则在这过程中发现不同层次的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孩子得到愉悦的学习感受。
和顺一中的课堂改革始于2008年,至今已经在课改之路上探索了9年多的时间,其课堂模式名为“两环三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两环”分别是“先练”与“后教”。“先练后教”不是字面上的“学生先做练习,老师后教学生”,而是教学案前置。课堂之前的晚自习,教师将教学案发给学生,通过教学案上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堂要学习的内容,即学生先自主学习。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初步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发现哪些问题是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以便下一节的课堂上可以集中力量,听别人讲评,或自己质疑、积极参与讨论,或听老师点拨来解决自己的难点。
“三进”是指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学会知识,夯实基础;第二个层次→获得能力,提高能力;第三个层次→灵活应用,体验成功。按照认知规律将三个层次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模块、每一节课乃至每一张教学案中。
“两环”是教与学的两大环节,“三进”贯穿于两大环节的始终。这种模式,促使教师做好课前工作、批改教学案、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让学生根据教学案自主预习教材、完成习题、自主探索;课堂上师生平等互动,学生站上讲台、点评、质疑,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与民主;整个过程融入历奇体验教育理念,启发和激励师生思考,实现教学共长,体验快乐与成功,构建出和顺一中的“和悦课堂”。
和馨教师:书写和教育的灵动图
“和悦课堂”“和美德育”的创建,有赖于一支有追求、有理想、技术过硬、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记者发现,和顺一中的老师获奖或者是一个学科组获奖,无论荣誉的大小,他们大部分都会一起到学校的“和”文化墙面前合影留念,从这可以看出,和顺一中有一个非常和谐温馨的教师团队。和顺一中以“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利用本校骨干教师资源,构建“名师带教”团队,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手段,促进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平衡发展,旨在打造一支有高尚的品格修养,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德艺双馨、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
开展评选“和馨教师”活动。为了在学校营造教师间和谐而奋进的氛围,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学校将每年评选一届“和馨教师”。“和馨教师”评选活动包括优秀级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科研工作者、敬业奉献教师、优秀科组、“教坛常青树”(教龄25年以上教师)等项目。
开展“青蓝工程”计划。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优质教育资源,全面促进和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促使师徒共同进步,学校开展“青蓝工程”系列活动。通过师徒结对,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明确师徒双方的职责和权利,一年总结考核一次,每学年结束评选并表彰一次“优秀师傅”和“优秀徒弟”。
和乐课程:刻画和教育的新坐标
“和乐课程”以“让学生在乐学乐做中和谐发展,在体验成功中快乐成长”为指导思想,以“和顺一中智创梦工场”为主要平台,开发和构建出一套体现学校特色并与基础课程配套互补的校本课程体系。这些校本课程既考虑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拓展,同时还兼顾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乐学乐做中和谐发展,在体验成功中快乐成长,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及文化素养。同时,建设“农耕文化展览室”“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学校已经开设的社团有:花语文学社,数学兴趣小组,英语俱乐部,航空、航海模型小组,创意小组,动漫创作,地理兴趣小组,综合实践小组,学校篮球队,学校排球队,学校足球队,仁和咏春等。这10多个社团,配以18门“和乐课程”校本课程,三个年级轮流开设,学生自由选择。和顺一中在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活动课程个性化”的目标。
此外,学校计划每学年举办一届不同主题的“创新科技节”,旨在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点亮学生对创作的热情。据了解,科技节既有最新科技动态及产品的发布,又有学生作品的展示;既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参加,也可以以个人的名义参加。
始于时代与未来的必然选择
和顺一中从2008年开始课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先练后教,层级递进”创建,到进一步优化为“两环三进”,在课改的推动下,学校的升学率节节攀升,2017年中考总上线率已经高达80%。我国正处在一个多元化的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要求学校教育不能再把升学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和教育”办学特色的引领下,和顺一中教师教研水平明显提高,论文、课题的质与量大幅度提升,各级名班主任、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数量不断增长。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关于“和教育”的相关推送内容得到兄弟学校及社会各界、家长群等的广大好评,和顺一中教育教学改革找到了突围方向,开始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和教育”的驱动下,学校教学成绩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升学率不断攀升,优秀学生层出不穷,为国内外名校输送了不少优秀生源,学校在社会上的口碑越来越好。和顺一中师生在各类竞赛中也频频获奖,综合素质大大提升,师生发展更全面。
近三年里学校师生在区级以上科技创客类竞赛中多次获奖。
2015年6月,张元有老师获得广东省物理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一等奖。
2016年11月,学校思想品德组、历史组和化学组荣获“佛山市示范教研组”荣誉称号。
2016年8月,梁利享校长荣获“南海区领航校长”荣誉称号。
2016-2017年度吴淑慧老师获得南海区初中化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
……
文化特色是一所学校的魅力所在,也是衡量学校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践行和文化,创建和教育”,是和顺一中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文化育人的关键手段,也是丰富教育现代化辦学特色与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必然选择。
(本文图片由和顺一中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