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沟通得法的班主任
2018-01-06巫韶军
巫韶军
“巫老师,你知道吗?那个叫小乾的学生新学期分到你班了,以后可有你忙的了。”这句提醒是在两年前高二文理分班时,一位同事给我打的一剂“预防针”。虽然之前没有教过这名学生,但高一他曾多次因违纪而成为办公室的常客,所以我对这位学生也是早有耳闻。
诚如自己所担心的,开学后不久的一节班会课上,不知何事挑动了这名学生的兴奋点,我讲话时,他总不断接上几句与班会内容无关的冷笑话,让其他学生跟着起哄大笑,课堂纪律出现短时间失控状态。我气上心头,恨不得立刻把这个捣乱分子当众“批评”一顿,然后将他“发配”到办公室,也给其他学生来个“杀鸡儆猴”。“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想到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句话,我把策略迅速地調整了一下,在学生争吵的时候,我停止了讲话,并同时将“犀利”目光集中在了小乾的身上,很快小乾和班上学生对气氛的突然转变有所察觉,班级纪律得到了控制,安静了下来,小乾也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不再捣乱了,班会得以顺利完成。
对这节班会课出现的状况进行冷处理后,课间我找到了小乾,与他一起坐在办公室旁边的大树底下,聊起了他读高中以来各科学习的情况、家庭的情况、他本人的优缺点,以及他对我这个新班主任的印象等等,使他已经习惯被老师叫过去必定被批评的心放了下来。听我讲话时,他脸上表露出了惊讶,不知为何我这个新班主任对他的情况会如此了解。其实这背后有赖于开学初,我与他以前的老师和他父母的几次通话,对他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借着气氛融洽的时机,我对他在班会课上的问题提出了善意的提醒。首先肯定了他是一个有礼貌、有胸怀的男生,课间总会热情与老师打招呼,哪怕是这位老师曾批评过他,建议他把这个优点带到课堂上,鼓励他以正确的方式表现自己。其次,引导他学会换位思考,例如:我问他“你与同学或家人讲话时,如果被人打断了,你是否认为这个人很不礼貌,而且会很生气?”等。最后,我和他达成了一个约定,就是今后发扬优点的同时,要做到班会课上我对全体学生提出的要求:“三个适当”和“行无贰过”,即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做适当的事情,犯过的错误不再犯。
这次私下愉快“拉家常式”的沟通,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又维护了学生,心存感激的小乾由此知道老师时刻会关注自己,并经常会与家长沟通他的家校表现,再不敢轻易造次。而在约定的督促作用下,他的表现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就在这样“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减小”的良好形势下,升上了高三的小乾,学习和纪律上的进步得到了周围同学、老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就在我以为这位学生给班级的“隐患”已基本排除时,校长室的一个电话打破了我的美好愿景。原来,同在我校读高一的小乾表弟与同学发生了口角,小乾为帮表弟出气,与那位学生争执,冲动之下还打了那位学生。在与他谈话时,开始他还坚持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打抱不平的“正义之举”。对于他的认识,我并没有马上否定他,我首先肯定了他的助人为乐及对朋友的有情有义,并表示我很乐意与他这样的学生交朋友。同时,与他分享了一个《熊与隐士》的寓言故事,并提出如“熊在它的好朋友隐士睡觉时,替他驱赶苍蝇,用意是好是坏?”“当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选择了举起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是真的帮朋友吗?”等几个问题,让他思考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以小故事和引导自我反思的沟通方式,让小乾慢慢悟出:帮助朋友并没有错,但哪怕是对方有错在先,也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去帮助朋友,不然好心做了坏事,帮朋友最终变成害朋友,也伤害了自己和其他人,明白了“愚蠢的朋友,会比敌人更危险”的道理。最后,这种沟通教育方式又一次成功地发挥了比苦口婆心地重复校纪校规更为行之有效的作用力,小乾真诚地向被打的学生道歉,并保证今后做事一定三思而后行,会以正确方式处理问题。事后,我告诉他由于他认错态度较好和班主任的求情,他的违纪行为,学校将从轻处理,不会记过而影响毕业时,他很有义气地表示他欠我一个“情”,今后将以良好的表现报答我。事实上,他也的确做到了。
就在刚过去的教师节,这位高三刚毕业,曾经被许多教师认为桀骜不驯、做事冲动的小乾,在给我送上节日祝福的同时,真诚地说道:“老师,每次与你交谈总能让我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谢谢你一次次帮我改掉了坏毛病,让我不断进步并顺利完成了高考。”这句看似平常的话,让我再次感到自己十三年的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从某种意义来说其实就是一种与学生、与科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一直以来用“沟通得法”这剂教育良方做的点滴之事,也成为我班主任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