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幸福班级”的策略与方法
2018-01-06汤庆东
汤庆东
班级是学生人生成长中的“第二个家”。随着现代社会民主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迅速,多样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新时代的学生对成长的“环境因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改进班级管理,改善班级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是学生乐学善学的绿色动力。
一、创设合理的目标管理机制
一个幸福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奋斗目标,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逐渐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因此,班主任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学生认同的班集体奋斗目标,使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约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是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分享集体、个人共同发展的幸福,增强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动员学生征求家长和教师的意见,通过开展小组互助、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每个学生确立个人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个人理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积极发展个性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和集体目标。否则,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
二、实行民主开放的现代班级管理
随着社会民主化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面对21世纪求新求异求变的新时代学生,班主任要有现代管理意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要充分信任学生,要有敢于实践的勇气,才能做一名有成就感的幸福班主任。当今青少年渴望实行民主开放的现代班级管理,班主任应注重班级管理的顶层设计,管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民主性、开放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实践中健康成长。这种班级管理模式让班主任从繁杂的一般性班务工作中解放出来,去解决班级中的重点问题和开展个性化教育辅导,提高管理效率。
如依据小组动力理论,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学生自主互助小组管理”,通过小组内自评、互评、小组长点评,小组成长建议,班长小结,班主任总结等形式,让100%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颠覆“保姆式”班级管理局面。让学生主动充当班级的小主人,发挥小组同伴认同、同伴互助的积极作用,形成小组自主管理的“场”,引导学生实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阳光型班风 。
三、建立绿色的班级人际关系
要把班级建成一个温暖的“家”,让学生在这个“家”里有安全感、归属感、信任感、荣誉感,需要积极改善班级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长关系、亲子关系等,最终建立一个绿色的班级人际关系,创设和谐愉悦的成长氛围。
1. 建立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亲和力及富有人性化的关怀是融洽师生关系最好的“润滑剂”。从尊重开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让学生有安全感、归属感,是学生在班级快乐学习、生活的动力保证。每学期,教师要跟每个学生谈心不少于2次,为学生提出个性化的成长建议,可设立“师生幸福谈话日”。
2. 建立平等互助的“生生”关系
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同伴互助关系,实施小组自主互助管理,是新时期各阶段学生比较认同和接受的教育方式,既充分利用学生的同伴认同心理,发挥班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又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让班级从主要由“教师管理”到教师带领下“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再到教师引领下“学生自治,实现自我教育”为主要目标。建议班主任担任“班级观察员”,设立“学生幸福互助小组”和“班级仲裁小组”等。
3. 建立密切互动的“师长”关系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的需要,为家长提供有助于孩子发展的专业的建设性意见,提出需要家长配合的具体要求,让每一位家长主动地成为真正的“助教”。特别是在家庭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给家长提出孩子成长的建议与祝福,给家长发放孩子进步的幸福短信。建议可制定家庭教育指导细则。
4. 建立温馨甜蜜的“亲子”关系
邀请家长参加班级各种活动,既密切亲子关系,又增强家长对教育的体验与感悟,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避免简单的过多的说教,建议可设立“家校亲子活动体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