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
2018-01-06马亮
马亮
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要求教师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能。城市的学校有各种各样丰富的资源,但在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明显受到困扰和制约。因此,我们需要对农村教师专业提升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两个沙龙引发教育讨论
2014年9月,我们开启了教育沙龙。在中心学校校本部设置了一间教育沙龙室,在对门墙壁上张贴了一张大幅喷画,上面写着:“这是一片自由的天地,你可以开怀畅谈;这是一片思想的宇宙,你可以深度探索;这是一片智慧的森林,你可以尽情开发——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沙龙。”室内摆放了教育类书籍。活动时间为每周星期二晚上,开始几期,校长提出话题并主讲,主要围绕教育理论和办学理念展开交流。学期过半后,实行主持人制度,由全镇小学校长轮流主持,教师自愿参与。同年11月,部分校长和教师觉得这一方式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限制,于是自发组建了中心学校教育沙龙微信群,以便随时随地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各校长纷纷将所在学校新的变化及好的做法分享到沙龙群,一些教师也不甘落后,勇于展示,敢于表现。2015年12月,我们成功举办首届为期7天的文化艺术节,整个微信群里一片欢腾,晒出各种图片、各种视频,字里行间充满自信,充满自豪。
至此,全镇教师中初步形成了“畅谈教育,展示自我,经验共享”的良好专业氛围。一些学校也直接引用教育沙龙的做法,如公岐小学以每周一话题的方式组织本校教师进行讨论,内容甚至延伸至人生追求、人生理想等方面,充满了正能量。
两个沙龙成功引动教师自觉进行教育讨论,一方面体现的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長缺乏土壤和氛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存在专业成长的意愿。其实,氛围是需要培养的,以正能量的教学活动去引导,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校长讲座引领观念改变
平心而论,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几乎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基本沿用他们的老师的做法,观念更新,实践创新明显不足。
然而,农村又是一个缺乏现代教育专家引领的地方,前沿的先进的教育理论在这里基本上难觅踪影。这既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农村大文化背景有关。当然,也有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不高的现实问题。不可否认,县市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会组织多次的现代教育专业培训,但多数农村教师认为专家所讲理论与做法与自己的实际相比,过于“高大上”,会“水土不服”,难以移植,因而多数并不愿意去尝试和实施。
因此,更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应该是校本培训。从我到石板镇以来,我一直都有给校长和教师们讲现代教育理念,但流于零散,受众面也不广。2016年初开始,我利用各种会议的机会,进行系统的讲座,如:从农村学生现状、教育本质、教育发展、各流派教育思想等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本地化讲解;把看似“高大上”的教育理论与农村教育现象结合起来,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分析农村学生中出现的教育难题;以PPT的形式做了《真做教育,做真教育——与大家谈谈我们的追求》《当专业教师、享教育乐趣——谈谈教师的专业成长》《慈悲为怀,治人以治——与大家谈谈班主任工作》等系列专题讲座。
我们还提出了“让孩子快乐而有意义地成长”的办学理念,依据这一理念结合农村实际又提出“三个要”的办学思路,即“要成绩,要关注成绩如何取得,要关注成绩之外给予孩子什么”。目前,“三个要”已深入人心,不少教师根据这一思路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三、跟岗学习引向主动变革
如前文所述,农村小学教师教育观念偏向传统和教育视野不够宽。教育沙龙和校长讲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只是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14年下半年,我们开始实施教师外出跟岗学习计划,每学期派出一两批,每批10名教师,到珠三角的优质学校跟岗学习三天。两年多来,学校共派出50名教师到番禺、佛山、顺德、中山、珠海等地的优质小学跟岗学习。
跟岗学习对农村教师最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他们的观念。其实,农村教师并非没有见过先进地区的学校,但走马观花似的参观让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先进地区办学经费多,所以做什么都容易实施。但通过三天的参与学校活动,深入课堂学习,他们发现,真正起育人作用的不仅仅是校舍设备,更关键的是优秀的教师,而教师的优秀体现在先进的理念、勤奋的态度、进取的精神、专业的知识。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