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秸秆覆盖对银杏用材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2018-01-06曹福亮封超年曾祥东汪贵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全钾全氮速效

冯 宇 ,曹福亮 ,封超年 ,曾祥东 ,汪贵斌 *

(南京林业大学1.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2.林学院,南京 210037)

秸秆覆盖对银杏用材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冯 宇1,2,曹福亮1,2,封超年1,2,曾祥东1,2,汪贵斌1,2*

(南京林业大学1.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2.林学院,南京 210037)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对银杏用材林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影响,为沿海滩涂的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不覆盖秸秆为对比,分析了不同覆盖材料(小麦秸秆、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以及不同覆盖量(2、4和6 kg/m2玉米秸秆)对林下浅层土壤(0~10 cm)养分的影响。【结果】3种覆盖材料均有提高林下浅层土壤养分含量的作用,其中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相对较好,稻草秸秆对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大,玉米秸秆对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影响较大。不同覆盖量的玉米秸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效果不同,覆盖量越大,覆盖效果越好。相对于秸秆覆盖对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作用,对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结论】秸秆覆盖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可用于沿海滩涂银杏用材林土壤的改良。

秸秆覆盖;银杏用材林;土壤养分

秸秆覆盖是保护性耕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种广泛使用、效果良好的土壤管理方式,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和植物残体来覆盖土壤表层,改变土壤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达到蓄水保墒,肥田改土的效果,并且生物秸秆取材方便,易于推广[1-3]。生物秸秆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自身含有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腐解后可以供作物生长[4]。秸秆覆盖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土壤酶活性等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土壤养分的含量[5-6]。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对冰脆李人工林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7]。小麦、玉米和禾本科杂草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桃园土壤氮、磷、钾养分和有机质含量[8]。稻草覆盖能够明显增加旱地棉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9]。

银杏(Ginkgo biloba L.)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已在全国各地作为果用林、叶用林和用材林广泛栽培[2]。盐城全市海岸线长587 km,共有滩涂面积46.67万hm2左右(含辐射沙洲),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后备土地资源[10]。当前,苏北滩涂开发存在诸多限制因素,由于土壤结构疏松,有机质和养分容易流失,导致土地生产效率的普遍偏低,生物覆盖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土壤改良方法,对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肥力作用显著[11]。但在选择覆盖物和适宜覆盖量时,应结合试验地实际立地情况和栽培树种种类,综合考虑,避免不良的生化他感相克作用和自毒作用[12]。本文研究了秸秆覆盖对沿海滩涂银杏用材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其结果能够为沿海滩涂林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江苏省东台市东台林场进行。东台林场位于中纬度亚洲大陆东岸,属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常年平均气温15.0℃,无霜期220 d,降水量1 061.2 mm,日照2 130.5 h[13]。试验林为2002年定植的银杏用材林,株行距2.0 m×2.3 m。现平均树高6.1 m,胸径8.3 cm。林地地势平坦,土壤为砂质盐碱土,pH为8.42,容重1.28 g/cm3,全氮 0.76 g/kg,全磷 0.27 g/kg,全钾 5.32 g/kg,碱解氮34.48 mg/kg,速效磷 4.84 mg/kg,速效钾 72.13 mg/kg。

1.2 试验设计

选用小麦秸秆、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3种覆盖材料作为秸秆覆盖材料。当年10月收集自然风干的秸秆,并将秸秆切割成2~7 cm供用。试验分为两部分:一是覆盖材料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采用小麦秸秆(X4)、稻草秸秆(D4)和玉米秸秆(Y4)3种覆盖材料,覆盖量均为4 kg/m2,以不覆盖作为对照(CK);二是覆盖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覆盖材料为玉米秸秆,设3种覆盖量,分别为2 kg/m2(Y2)、4 kg/m2(Y4)、6 kg/m2(Y6),以不覆盖作为对照(CK)。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小区面积100 m2(10 m×10 m)。当年11月,将秸秆均匀的覆盖在样地土壤表面。

1.3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分别于覆盖后的60 d(1月份)、150 d(4月份)、240 d(7月份)、330 d(10月份)进行土样采集。每个小区内按S型选取5个样点,在0~10 cm土层取样,拣去其中石砾和根系后混合。混合样风干、研磨、过2.0 mm筛,然后放入4℃冰箱冷藏备用。全N含量测定[14]142、全P含量测定[14]151采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风干土样,用浓硫酸-高氯酸法消煮);全K采用SOLAAR-1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14]157;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14]145;速效磷采用双酸浸提-钼锑抗比色法[14]154;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14]161。

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及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覆盖材料对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与对照相比,不同覆盖材料在不同时间均可提高土壤全氮含量(覆盖处理60 d时X4处理除外),从覆盖效果看Y4处理较好。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随覆盖时间的延长,变化趋势不明显。覆盖处理60 d和150 d时,土壤全氮含量与对照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X4处理覆盖60 d时除外),方差分析表明,各种覆盖材料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覆盖240 d和330 d时,不同的覆盖材料之间土壤全氮含量差异越来越明显。覆盖处理240 d时,X4、D4和Y4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7.41%、9.12%和18.51%;覆盖330 d试验结束时,X4、D4和Y4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06%、11.09%和20.17%,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不同材料覆盖处理240 d和330 d时,Y4处理与对照、X4处理之间差异均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

由图2可知,从覆盖效果看,D4处理效果较好,Y4次之,X4较差。各处理覆盖240 d时土壤碱解氮含量达到最大值,X4、D4和Y4处理下,碱解氮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4.94%、43.97%和37.08%,方差分析和多重对比表明,D4、Y4处理与对照之间土壤碱解氮含量差达显著水平。处理330d结束时X4、D4和Y4处理下,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86%、40.42%、32.42%,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D4、Y4与对照、X4之间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2.2 覆盖材料对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由图3可知,不同覆盖材料处理在覆盖期0~150 d时变化幅度较小,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显著。覆盖处理240 d时,X4、D4和Y4这3种处理下土壤全磷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39%、10.97%、15.54%,但方差分析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覆盖处理330 d试验结束时X4、D4和Y4这3种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52%、13.86%、31.37%,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Y4处理与对照、X4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由图4可知,从覆盖效果来看Y4处理较好。各覆盖处理240 d时土壤速效磷含量达最大值,X4、D4和Y4这3种处理速效磷含量分别比对照高6.45%、13.05%和24.48%,方差分析和多重对比表明,Y4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覆盖处理330 d结束时,X4、D4和Y4这3种处理速效磷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3.44%、31.37%和49.52%,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D4、Y4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图1 不同覆盖材料0~10 cm土层全氮变化[1]Figure 1 Total N concentration in 0~10 cm soil layer under different mulching materials

图2 不同覆盖材料0~10 cm土层碱解氮变化Figure 2 Hydrolysis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0~10 cm soil layer under different mulching materials

2.3 覆盖材料对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由图5可知,不同覆盖材料处理下,全钾含量相对对照来说变化不明显。从覆盖效果看D4处理较好,Y4处理次之。覆盖处理240 d时,与对照相比,X4、D4和Y4处理下土壤全钾含量分别提高3.74%、10.49%和9.07%。覆盖处理330 d试验结束时X4、D4和Y4处理相对对照分别提高2.15%、9.83%和7.87%,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

由图6可知,从覆盖效果看D4和Y4处理较好。各处理覆盖60 d时相对对照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较小,随覆盖时间的延长,各覆盖处理效果越明显。覆盖处理240 d时,X4、D4和Y4分别比对照提高30.90%、58.36%和55.33%,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D4、Y4处理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

2.4 覆盖量(玉米秸秆)对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由图7可知,与对照相比,玉米秸秆不同覆盖量均能提高土壤全氮含量,覆盖量越大增加越明显。未进行覆盖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随时间延长有一定降低,进行覆盖处理的随覆盖时间的延长,Y2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处理240 d时达最大值。Y4和Y6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呈现一直增加的趋势,覆盖处理60 d和150 d时,土壤全氮含量与对照相比变化幅度较小。覆盖处理240 d时,土壤全氮含量与对照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覆盖量越大提高越明显,Y2、Y4和Y6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9.10%、18.51%和20.51%,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Y4、Y6处理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覆盖处理330 d结束时,随覆盖量的增加,不同处理之间土壤全氮含量差异越来越明显,Y2、Y4和Y6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5.91%、20.17%和26.08%,方差分析和多重对比表明,Y4、Y6处理与对照、Y2处理之间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图3 不同覆盖材料0~10 cm土层全磷含量变化Figure 3 Total P concentration in 0~10 cm soil layer under different mulching materials

图4 不同覆盖材料0~1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变化Figure 4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n 0~10 cm soil layer under different mulching materials

由图8可知,与对照相比,不同覆盖量处理下,土壤碱解氮含量都有增加趋势,覆盖量越大效果越明显。未进行覆盖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覆盖处理150 d时碱解氮含量达到最高值。进行覆盖处理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Y2、Y4和Y6处理均在覆盖240 d时达最大值。覆盖处理240 d时,Y2、Y4和Y6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4.31%、37.09%和46.85%,方差分析和多重对比表明,Y4、Y6处理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覆盖330 d试验结束时Y2、Y4和Y6土壤水解氮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6.79%、32.42%和38.19%,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Y4、Y6与对照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Y2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2.5 覆盖量(玉米秸秆)对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由图9可知,与对照相比,随覆盖量的增加,土壤全磷含量增加越明显。未进行覆盖处理的土壤全磷含量随时间增加出现降低趋势。Y2处理随处理时间延长土壤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Y4、Y6处理随时间的延长全磷含量有一定增加趋势,覆盖至330 d时土壤全磷含量达到最大值。处理240 d时Y2、Y4和Y6处理下全磷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79%、9.76%和12.54%。处理330 d结束时Y2、Y4和Y6处理下,全磷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 11.76%、31.37%和35.29%,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Y4、Y6处理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

图5 不同覆盖材料0~10 cm土层全钾含量变化Figure 5 Total K concentration in 0~10 cm soil layer under different mulching materials

图6 不同覆盖材料0~1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变化Figure 6 Available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in 0~10 cm soil layer under different mulching materials

由图10可知,与对照相比,玉米秸秆不同覆盖量对土壤速效磷含量有明显的影响,随覆盖量的增大效果越明显。各覆盖处理随覆盖时间的延长土壤速效磷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覆盖处理240 d时达到最大值。覆盖处理240 d时,Y2、Y4和Y6这3种处理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30%、24.49%和26.53%,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Y4、Y6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330 d试验结束时Y2、Y4和Y6这3种处理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1.19%、49.53%和56.71%,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各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都达显著水平。

2.6 覆盖量(玉米秸秆)对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由图11可知,玉米秸秆不同覆盖量对土壤全钾含量影响不明显,总体趋势随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整个覆盖期内,不同处理下土壤全钾含量变化随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覆盖240 d时,相对对照Y2、Y4和Y6土壤全钾含量分别提高3.55%、9.07%和13.70%。覆盖330 d试验结束时,Y2、Y4和Y6处理相对对照提高2.68%、7.87%和11.63%,方差分析表明在整个覆盖期内各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由图12可知,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有提高,随覆盖量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越明显。未覆盖处理的随时间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波动降低趋势,而进行覆盖处理的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Y2处理在覆盖150 d时土壤速效钾含量达到最大值,而Y4、Y6处理均在处理240 d时达到最大值。覆盖240 d时,相对对照来说Y2、Y4和Y6处理分别提高27.26%、55.33%和67.98%,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Y2、Y4和Y6处理与对照土壤速效钾含量均达显著水平。

图7 不同覆盖量(玉米秸秆)对0~10 cm土层全氮含量的影响Figure 7 Total N concentration in 0~10 cm soil layer under maize straw with different mulching quantities

图8 不同覆盖量(玉米秸秆)0~1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变化Figure 8 Hydrolysis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0~10 cm soil layer under maize straw with different mulching quantities

3 讨论与结论

生物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源,其本身含有大量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因而秸秆覆盖可作为土壤养分的重要补给途径,用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4]。秸秆的施用调节了土壤水分、热量、通气状况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从而加快土壤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15]。而生物秸秆本身是一种难分解的材料,其降解速度主要取决于秸秆自身理化性质、光照、温度、氧含量以及土壤的水分条件[16-18]。此次研究表明,在土壤表层,不同覆盖处理下全氮、全磷、全钾变化呈现相似的规律,在覆盖后60 d、150 d变化不明显,而在覆盖后的240 d和330 d土壤全量养分相对对照变化明显,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覆盖60 d和150 d时,环境温度较低,降水量较少,土壤微生物活动比较低,因此覆盖期内对土壤全量养分贡献影响较小,而在覆盖后的240 d和360 d,温度较高,降水量大,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秸秆分解速率变大,从而补充了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不同覆盖材料中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培肥效果较好,稻草对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影响较大,玉米秸秆对全磷、速效磷、全氮影响比较大,而小麦秸秆相对来说影响较小,可能与不同秸秆材料本身养分含量不同以及不同材料分解难易程度有关。玉米秸秆的覆盖量越大,覆盖效果越好。实验结束时不同覆盖量的玉米秸秆:覆盖量为2 kg/m2(Y2)的秸秆全部腐解;覆盖量为4 kg/m2(Y4)的秸秆基本腐解,剩余秸秆一拉就断;覆盖量为6 kg/m2(Y6)的秸秆仅有少部分未腐解。可能由于覆盖量越大,其分解释放的养分越多,对土壤养分的补充效果越好。并且覆盖量越大对土壤的保温保湿效果越明显,使得土壤的干湿交替不是很明显,从而加强了土壤水、温、肥的耦合效果,促进营养元素的矿化[19-20];同时覆盖量增大会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和酶的活性,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是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转化与循环的动力,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21]。覆盖量的增大能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更丰富的碳源,调节土壤微生物的碳氮比,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碳与土壤全氮、全钾、铵态氮和速效钾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氮也与土壤养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21-22]。秸秆覆盖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而有机质的矿化是土壤速效养分的主要来源,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会减弱土壤对氮、磷和钾的固定作用,使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升高[23-25]。所以秸秆的施用不仅可以提高土壤N、P和K的含量,同时也提高了其有效性,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更充足的肥力,为土壤的培肥提供了依据。总的来说,小麦秸秆、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都可用于贫瘠土壤的培肥以及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不同覆盖材料中稻草秸秆、玉米秸秆培肥效果较好,不同覆盖量的玉米秸秆,覆盖量越大,覆盖效果越好。因此秸秆覆盖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可用于沿海滩涂银杏用材林土壤的改良。

图9 不同覆盖量(玉米秸秆)0~10 cm土层全磷含量变化Figure 9 Total P concentration in 0~10 cm soil layer under maize straw with different mulching quantities

图10 不同覆盖量(玉米秸秆)0~1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变化Figure 10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n 0~10 cm soil layer under maize straw with different mulching quantities

图11 不同覆盖量(玉米秸秆)0~10 cm土层全钾含量变化Figure 11 Total K concentration in 0~10 cm soil layer under maize straw with different mulching quantities

图12 不同覆盖量(玉米秸秆)0~1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变化Figure 12 Available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in 0~10 cm soil layer under maize straw with different mulching quantities

[1]QIAN X,GU J,PAN H J,et al.Effects of living mulches on the soil nutrient contents,enzyme activities,and 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ies of apple orchard soils[J].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2015,70:23-30.

[2]徐宏强,汪贵斌,曹福亮,等.生物覆盖对银杏用材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2):21-26.

[3]刘久俊,方升佐,谢宝东,等.生物覆盖对杨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林木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6):1204-1210.

[4]杨敏芳,朱利群,韩新忠,等.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3,27(2):272-281.

[5]李全起,陈雨海,于舜章,等.覆盖与灌溉条件下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1):37-40.

[6]李敏,吴长友.几种土壤生物因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38(1):43-46.

[7]胡浩,薛建辉,吴永波,等.生物覆盖对冰脆李人工林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3,33(3):15-19.

[8]张桂玲.秸秆和生草覆盖对桃园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1,35(12):1236-1244.

[9]王淑彬,杜传莉,黄国勤,等.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地棉田土壤肥力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1):1687-1692.

[10]李洪山,刘璐,王涛,等.江苏盐城滩涂资源利用及其发展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6):724-726.

[11]张建兵,杨劲松,姚荣江,等.有机肥与覆盖方式对滩涂围垦农田水盐与作物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5):116-125.

[12]谢瑞芝,李少昆,李小君,等.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9):1914-1924.

[13]曾祥东.生物覆盖对银杏用材林土壤特性的影响[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2014.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科技司.林业标准汇编(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15]徐雄,张健.生草和生物覆盖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1):88-91.

[16]陈昕,姜成浩,罗安程.秸秆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3):9728-9731.

[17]史央,蒋爱芹,戴传超,等.秸秆降解的微生物学机理研究及应用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2,22(1):47-50.

[18]周桂香,陈林,张丛志,等.温度水分对秸秆降解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影响[J].土壤,2015,47(5):911-918.

[19]阚丽艳,奚霄松,何晓颖,等.有机覆盖物对城市园林植物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4,32(1):79-88.

[20]蔡太义,黄会娟,黄耀威,等.不同量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6):964-974.

[21]何友军,王清奎,汪思龙,等.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292-2296.

[22]潘剑玲,代万安,尚占环,等.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5):526-535.

[23]SHAO Y,XIE Y,WANG C,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soil conservationtillageapproachesonsoilnutrients,wateruseandwheatmaize yield in rainfed dry-land regions of North China[J].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2016,81:37-45.

[24]孙向阳,陈金林,崔晓阳.土壤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96-104.

[25]卜玉山,苗果园,周乃健,等.地膜和秸秆覆盖土壤肥力效应分析与比较[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5):1069-1075.

Effects of Straw Mulching on Soil Nutrients of Ginkgo(Ginkgo biloba L.)Timber Plantation

FENG Yu1,2,CAO Fu-liang1,2,FENG Chao-nian1,2,ZENG Xiang-dong1,2,WANG Gui-bin1,2*
(1.Co-Innovation Center for the Sustainable Forestry in Southern China;2.College of Forestry,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

【Objective】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study impacts of straw mulching on soil nutrient content and availability of ginkgo plantatioin.【Method】A random block design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ulching materials(wheat,rice and corn straw)and different amounts of straw(2,4 and 6 kg/m2)on soil nutrient properties of ginkgo plantation.Total soil(0~10 cm)nitrogen,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andhydrolysis nitrogen,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of shallow in were measured inthisstudy.【Result】All3mulching materials caused positive effects on soil nutrients.Moreover,the performances of rice and corn were relatively good as compared to wheat.The rice straw had larger effects on hydrolysis nitrogen,total potassium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but the corn straw had greater effects on total nitrogen,total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The effect size of corn straw on soil nutrien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ulching amount.Compared to total nitrogen,phosphorus and potassium,straw mulching resulted in mor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oil available nutrients.【Conclusion】Straw mulching effectively improved soil nutrients and could be used to improve the soil quality of ginkgo timber plantation in the coastal beach.

biological mulching;ginkgo timber plantation;soil nutrient

S792.95;S727.1;S15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650(2017)02-0199-09

10.16036/j.issn.1000-2650.2017.02.010

2016-11-16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1B04)。

冯宇,硕士生。*责任作者:汪贵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培育,E-mail:gbwang@njfu.com.cn。

(本文审稿:刘 洋;责任编辑:巩艳红;英文编辑:徐振锋)

猜你喜欢

全钾全氮速效
微波消解-火焰光度法测定植物中全钾
土壤全磷全钾同时测定方法研究
不同杀螨剂对柑桔红蜘蛛速效与持效性防治田间试验
黄河三角洲土壤钾对植物群落的响应研究
土壤速效钾测定方法的影响因素
丰镇市农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关系分析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黒垆土有机质和全氮分布规律的影响
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山地果园红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豫中植烟区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变异分析
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草地土壤钾素的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