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改进策略
2018-01-06包国华
包国华
(定海区第五中学,浙江 舟山 316000)
“学为中心”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改进策略
包国华
(定海区第五中学,浙江 舟山 316000)
实践“学为中心”的写作评价,其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表达需要和写作个性,构建师生多向评价机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评价强化学习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对此,本文提出三个改进策略:即尊重个性表达的策略,有效指导与反馈策略,多元互动评价的策略。以评价促写作,以评价促成长,做到评价为写作服务,为教学增值。
学为中心;写作评价;改进策略
一、缘起
通常的写作评价,主要体现为三种形式:一是分数评价,二是等级评价,三是教师评语。在中考或期末等统一考试中,我们理解并尊重按统一的标准而设定的分数评价,但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写作评价倘若只按统一标准来判断好坏优劣,势必会让一部分学生在分数面前抬不起头来。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按一套标准来评定学生作文优劣的现象还相当普遍。这种为应试而定的标准左右着语文老师的评价理念,让他们对“学为中心”的生本化评价迟迟不敢作出大胆的呼应。
实践“学为中心”的写作评价,要关注三个注意点:一是评价不能就文论文,而是要透过文章看到活生生的写作者,做到心中有“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1]二是评价要及时反映教师的指导效果,做到教学与评价的同步性与一致性,让评价融入教学;三是在评价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倡导基于“学为中心”的写作评价,是为了让老师看到每个学生作文的亮点和个性,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导效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写作后的评价和修改,扎扎实实提高写作能力。为此,本文提出“学为中心”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改进策略,
以期待改变评价的现状,做到评价为写作服务,为教学增值。
二、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改进策略
针对初中语文写作中存在的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标准刻板划一的现象,我们尝试在写作教学中改进评价策略,即尊重个性表达的策略、有效指导与反馈策略、多元互动评价的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尊重个性表达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写作提出这样的阶段目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提出:“写作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把自己想抒发的感情表达出来。”从这一层面说,学生写作并不难,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表达对自我、他人、社会、自然的真诚认识。日本“生活作文”滥觞者芦田惠之助指出:“阅读之方法即是读自己,写作之方法即是写自己,听话之方法即是听自己,讲话之方法即是讲自己”。[2]江苏锡山高级中学张克中老师认为,写作只是一场倾诉,有时倾诉的是情感,有时倾诉的是观点。[3]无论是“写自己”还是“倾诉说”,都在阐述写作其实先要培养学生“愿意表达”的习惯。所以,在评价上尊重学生的真诚表达、个性表达,会慢慢引导学生愿意写真话,写自己的话。
1.鼓励写真话。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因为真实的情感能打动人。每个语文老师可能都让学生写过亲情类的文章,但可能也曾苦恼过学生笔下的父母亲雷同化、共性化的问题。其实每个人的父母亲都不一样,每个人所写的也应该不一样。为什么很多学生笔下的父母形象会没有辨识度,是因为孩子们不知道该怎样去写自己的父母亲。对应课程标准对写作“表达独特性”的要求,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评价中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个性的表达,引导学生重新发现父母、认识父母。笔者曾经布置写过一篇“感恩父母”的话题作文。有一篇题为《我的磨床工母亲》的作文,因笔下母亲鲜明的形象,笔者写了这样一段评语:“这就是你的母亲,一个身上沾着机油味、手上磨起老茧的蓝领女车工。她会在深夜撇下委屈的你只身飞骑“小毛驴”去赶夜班,她会带着你吃剩的冷菜到单位食堂“蹭饭吃”,她会在回家疲累时打着鼻鼾四仰八叉地酣睡。她就是你的母亲——一个带着孩子的单亲妈妈,一个下了岗自谋职业的车床女工。她要负担你不菲的课外辅导费,要未雨绸缪给学业优秀的你准备读高中、读大学的学费。什么是母亲?这就是母亲——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车床铮铮处。”
在征得作者同意讲评该文后,学生们修改稿中更多的有辨识度的父母亲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个沾着鱼腥味的是菜场里买海鲜的摆摊老妈,这个腿肚里结着泥巴干的是承包土地的农民老爸,这个头发丝里飘着木屑味的是做室内装修的木匠老爸……当更多的真实而接地气的父母亲形象流淌在孩子笔端的时候,他们会借助自己的笔去思考父母对他们的意义,从而打通了写作与生活的通道,让他们懂得怎么去感恩父母、感谢生活。
2.鼓励写有思想的话。纵观这几年浙江省的中考作文题目,体现思辨性的作文多了,触及学生理性思维的作文多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一些有想法、有思辨力的话,激发他们对生活现象作较深入的思考。比如,有一个平日里个性恬淡、为人忠厚的学生写了一篇《我的“不争”》作文,他在文中表达对自己“不争”性格的苦恼。笔者为他宽容、谦和的个性写了一段评语:“梁启超曾言‘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中国还有一句俗话‘吃亏是福’。不争,有时并非胆小怯弱,并非消极避让,并非不思进取。仔细想想,你的‘不争’说不定能体现‘大争’的智慧。”在修改稿中,他能在教师的建议下认真思考“不争”的积极意义,结合具体的事例写下这样的感悟:“不争,不是消极的退让,而是智慧的超越。抱着一种不争的心态努力,你就会不骄不躁,超越自我,羽化成蝶,收获成功的喜悦”,“不争,不是胆小懦弱,而是有容乃大的气度。抱着一种不争的心态和别人相处,你就会理智宽容,完善自我,感染他人,收获珍贵的友情”。像这样触及思想与心灵的表达就是个性表达,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让他们不再和写作产生隔阂,反而在思考中激发言说的欲望。
(二)有效指导与反馈策略
当代语文积极教育理论认为,基于心理学视野的积极习作教学,应倡导以积极心理情绪体验、积极习惯、积极人格、积极的认知方式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潜能;习作教学要突现以生为本的意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职责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4]《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评价建议中也指出:“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因此,改进初中语文写作评价,必须加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和反馈。对很多学生来说,如何获取材料和有效组织材料,即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都是学习写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帮扶。而有效的写作指导则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写作过程性知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关于写作的步骤、过程、方法、策略,通过直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此外,有效的写作指导还要教师在评价中及时反馈自己的指导效果,以评价促进指导,从而让学生在写作前和写作后都能通过教学获取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和知识。
以下是笔者对一则“观察日记”的教学指导及评价案例:
1.布置写作任务
“气候真的入秋了,也许你家小区的桂花树就要爆香了,也许秋蝉的嘶叫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也许短袖T恤不胜早晚凉风的侵袭了。……”本周请追随中秋的脚步,观察秋桂,写一则观察日记。字数不限,但要求用心,拒绝应付。有条件的也可以拍照,记录桂花开放的过程。
2.落实观察指导
⑴养成持续观察的习惯。观察桂花从鼓出花苞到凋谢枯萎的变化过程,在持续观察的过程中,记录其外形、习性、开放周期等。
⑵开放感官全方位观察。不仅要观其形、察其色,还要闻其声、嗅其香,甚至可以尝其味。
⑶运用体验法观察。观察与桂花相关的人事活动,将对桂花的描写放置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可以适当写与桂花有关的故事。
⑷运用比较法观察。既可以横向比较,把桂花与其它植物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以纵向比较,观察桂花不同时期的开放状态。
⑸采用辅助手段观察。可以借助摄影、绘画等记录桂花的开放过程。
3.分享学生作品
傍晚时分,骑车前行,清凉的秋风拂过发丝、鼓起衣衫,与清风一起渗进人皮肤的是满街的桂花香。“香足咧!”一边用蹩脚的舟山方言在心里自我陶醉,一边紧皱鼻翼猛吸一口,那香味反而嗅不到了,原来桂香喜欢跟人捉迷藏。一年中最喜欢两个月,六月有栀子花香,十月有桂子香。六月的梅雨季节里,人家庭院里突然会伸出一枝沤了雨的栀子花,肥白水嫩,香气甜腻,仿佛这湿漉漉的梅雨天就是应这花景来的;要不然这花为什么独独怕阳光——一经太阳暴晒,蔫儿吧唧,犹如脸色蜡黄的弃妇。而秋桂则不同,暑热尚未褪尽的中秋前后,风终于凉起来了,而桂花的香气亦在秋阳中一阵阵浓郁起来。这时最怕来个秋台风,一夜的风雨肆虐,第二天跑出去一看,细花落尽,暗香难留,她又该被人遗忘了。
4.教师有效评价
这则日记作者运用观察法、体验法和比较法来观察桂花。通过观察与体验,感受桂香的特点。最有效地是运用了比较法:首先是横向比较,把桂花飘忽空灵的香气与栀子花甜腻浓郁的香气作比较;其次是纵向比较,将凉风中日益浓郁的香气与一夜风雨后暗香难嗅的况味作比较。通过两次对比,有效地表达了爱花、惜花的情感。
分析以上这则写作案例可以发现,由于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秋桂,因此学生在写作前获得了丰富多样的素材,桂花不再是它们写作时“熟悉的陌生人”,学生面对桂花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同时,教师在评价时也尽量落实指导要求,通过评价进一步强化学生运用观察法、体验法、比较法等写活景物,突出特征,从而让学生在写作后还能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积极帮扶,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多元互动评价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评价中还建议:“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以说,在传统作文评价中,处于写作主体地位的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而教师则独霸评价的话语权。在这种评价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写作缺乏“回头看”的意识,在他们看来,写作只是一份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难以成为精神成长和思维发展的智力活动。而师生、生生互动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写作后和别人交换思想、碰撞思维,激活他们对修改和再度写作的热情,让他们享受在写作中精神成长的快乐。
以下是笔者运用多元互动评价策略开展“生活事件微评论”写作教学的案例。
1.交流学生作品
冷冰冰的医院
爸爸因上回没动好手术旧病复发又与妈去了那家医院,医生说要马上吊针,但要先喝些粥垫垫——只能是粥,爸的肠胃已承受不下其它。
在偌大的医院,要觅得一碗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终于,妈打听到医院的食堂有,可医院食堂里的人却不肯。“大姐,帮帮忙,我会付现钱……“不行,没卡就别吃。”妈焦急的目光穿过冰冷的走廊——爸正一个人痛苦地蜷缩在冰冷的输液大厅。“我,我,真的是求求你。”妈的语气近乎恳求,“不行!”那个人甩出两个冰冷的字,一面麻利地抹净桌台,转身欲走。
边上拖地的清洁工看不下去了,跑来把她的饭卡递给妈叫她去买粥,食堂人员慢吞吞地递过粥,鼻孔里溜出一丝冷气:“就喜欢管闲账。”
妈把这事告诉我时,语气里皆是对那个清洁工满满的感激。可不知为何,我觉得无比悲哀。
医院,医院,白墙白砖而就,纯净洁白如天使的衣袂;医院,医院,医字当头本为疗治人远于疾病,而如今却为这条条框框所限制,忘了医院最初的本意为患者服务。
再看那医生平淡的一句“去喝粥”,却疏忽了在这冰冷的夜里何处去寻粥,忘了病者之焦急痛苦,忘了自己白色的大褂里也许就放着一张医院的饭卡。
忽而想得古人曾说过:“医术之至,不在于手而在于心。”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医疗水平不高明了吧。
2.布置评价任务
学生交上作文后,教师以写作评价小组为单位组织多元评价,写作者、小组其他成员、教师均参与评价,主要从意义(是否源于生活、是否有思考价值)、描述(过程是否清晰、是否有聚焦点)、观点(是否针对事件、是否鲜明合理)和论证(结构是否完整、逻辑是否严密)四方面着手。
3.师生互动评价
写作者、小组成员、教师完成多元评价后,由写作小组长组织评价意见反馈,教师参与点评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形成评价意见表。具体见表1。
表1 微评论《冷冰冰的医院》多元评价意见表
4.学生完成修改
⑴题目的修改。改后的题目为《制度,请为服务加分》。
⑵评论部分的修改。改后的评论性文字为:在她的心里,现在这家舟山著名医院的管理制度,可能还不如一个清扫工的一张饭卡来得温暖。凭饭卡到食堂吃饭没错,但医院是服务单位,况且服务的大都是病患,我不知道医院在制定食堂管理制度的时候,是否有想过像我父亲那样的门诊病人的实际需要。日本一家位于东京近郊小县城的铁蕉会龟田综合医院,因为一切以患者为先为大,在日本医院经营状况普遍惨淡的大环境下,常年“患者盈门”,可谓一枝独秀。铁蕉会龟田综合医院的成功,在医患关系普遍紧张的当下,应该值得更多的医院反思:如何制定更为完善的制度为患者服务,而不是让制度为本来就紧张的医患关系再烧上“一把火”。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这次评价的意义在于改原先“生写师评”单一的评价渠道为“自我反思、同伴帮助、教师指导”的多向对话渠道。学生在评价面前能真诚反思自己的写作状态和写作思维,同伴能从不同的侧面看到作品存在的亮点和不足,教师在倾听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这样的评价,学生感受到的是尊重和帮助,收获的是提高与成长,应该成为评价的常态化形式。
在“学为中心”的时代,追求学习力的提升是目标,不是口号。面对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以分数定高低的评价可能会激化学生对写作的抗拒情绪。所以,在评价前尊重写作背后每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了解他们的写作状态和写作过程;在评价中真诚地发现亮点,有效地指出不足;在评价后通过反馈再推着学生向上走一步,这些都会让评价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换一换评价的思路,改一改评价的方式,以个性评价求写作的生命活力,以互动和反馈评价促写作的成长和发展,是每一个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实践的课题。
[1]李金云,李胜利.作文讲评课怎么上——兼析李镇西《感受爱心 关注细节》一课[J].语文教学通讯,2013(26):70-72.
[2]张克中.写作只是一场倾诉[J].语文学习,2012(3):59-61.
[3]黄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生活作文”教学启示[J].语文教学通讯,2015(5):73-74.
[4]林丽卿.积极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新思维[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91-92.
Learning-Centered Evaluation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Chinese Writ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BAO Guohua
(No.5 Middle School of Dinghai District, Zhoushan 31600, China)
When implementing learning-centered writing evaluation,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needs of expression and writing individuality, construct a teacher-student multi-evaluation device, and give play to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The learning effect can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teaching goal reached through evaluation. This paper advances such thre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s respect of characteristic expression, effective guidance and timely feedback and multiple interactive evaluation. In this way, both the writing ability and the growth of students will be so much promoted by means of evaluation as to serve the writing and to appreciate the teaching well.
learning centered; writing evaluation; improvement strategies
G633.34
A
2096-4722(2017)05-0089-05
2017-08-22
包国华(1974-),女,浙江定海人,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