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策略
2018-01-05黄玉珍
黄玉珍
【摘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内容上明确指出:小学数学学习在应用意识上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应用题正是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新课标中没有特别强调应用题的条例,但是在实际的课程中,应用题已经渗透到各个章节中,与运算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算等能力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师;学生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之相关联的教学内容也很广泛.运算应用题是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一个考查,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运用到一些概念类的基础知识,如定义、性质、公式等等,还需要学生具备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推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用题是数学学科中与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一块知识体系.应用题就是生活中各种常见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数学体现.所以解答好应用题就是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由此,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笔者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策略.
一、设置的问题贴近生活
应用题就其概念而言就是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而《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所以,对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那些具体的、熟悉的、感知过的内容他们才会有更深刻的概念.而对那些抽象的,远离他们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的题材,他们通常是很难理解的.例如,被流传了很多次的进水管与出水管的问题,除了不符合生活实际之外,它还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背离.
所以,如果这类题目出现在他们的学习中,会增加他们学习的难度,对提高他们的能力是毫无帮助的.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导入题目或教授新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应用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程度.设置的题目越接近生活越对学生有帮助.尤其是在新课后的练习巩固过程中,更是要注意题目设置的生活化.练习题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消化理解,如果在问题设置上过于抽象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那么对新知识的掌握也必定会出现问题.
二、应用题的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在以往的教学中,应用题多是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而我们的现实生活,却是姿态万千,各式各样.数学信息不仅仅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很多时候,数学信息是隐含在图形、表格、甚至物体的形态中的.所以要真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能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就创设相似的生活情境[1].
比如,在新课程五年级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题干是一个没有上面的长方形礼品盒,图上标注了长12 cm,宽8 cm,盒子旁边有一条长为60 cm的彩带,然后提问,礼品盒的高度在什么范围内,彩带可以捆绑住盒子?你能说出不同高度的盒子的形状吗?这道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非常清晰,但几乎没有文字表述部分,学生需要借助图形以及日常的生活经验,如彩带捆绑礼品盒的方式来分析和理解问题.这既是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与学习又真正结合了生活实际,从而也促使学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应用题教学,应注重其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并适当的增加表达的灵活性,以此来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在生活中关注数学问题,使数学问题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中的各类问题,而不至于只将数学呆板的固定在教材中.
三、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但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尤为重要.有的时候,甚至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教会学生用数学思维去分析生活,用数学眼光去洞察生活,并能根据所见所想,提出各种数学问题,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地创建开放式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为他们营造宽松的思考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布置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加以分析和探究.凡是和数学有关的,图形也好,表格也好,事件也好,只要能体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都可整理积累.对学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站在数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评价,并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与技巧[2].当学生能不依赖于教师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那么意味着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数学思维.知道问题之所在,那么离问题的答案也不远了.同时,在这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紧密合作,实现家校联盟.因为思维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只依靠在学校的训练,是不可能达到良好效果的.
四、注重解題思维和解题策略的培养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学习解答应用题的意义不仅仅只在获得答案上.更重要的意义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对数学活动的体验,学会寻找解答方向,摸索解答规律,从而探究出同类问题的解答策略[3].这一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应用题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将数学思维打造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真正地做到了将应用题与学生能力及现实生活相结合.假如没有对基本策略的掌握,那么带领学生陷入题海战争中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如果,学生只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只停留在某一具体答案上,那么应用题教学就是有头无尾.所以,某一题的具体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同一类问题的解答技巧.教师必须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去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方法和策略.对学生所探究到的各种解题方法,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评价和鼓励,对优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积极地推广给其他同学,尽最大可能为他们的聪明才智提供展示的空间.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自然就会对研究和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五、关注学生对答题思路的整理,带领学生做好错题整理
逻辑清晰,思路有条理是很重要的一条数学素养.而对答题思路的回顾和整理,是形成这一素养的好习惯.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回顾和反思中,才能对自我学习过程做出正确的评价.这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大有益处的.
首先,教师要在应用题教学课上带领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可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单独设立一堂课.课上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答题后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其他同学做出评价,这样在交流和共享的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错题整理.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错题整理本,本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封面和名称,名称可以新颖多样,但必须体现出本子的记录内容是以往的错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客观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虽然数学和语文在学科思维上是不同的,但作为学习任务,二者在学习的方法上是有共同性的.我们对文科的学习注重文字上的整理和积累,数学同样需要整理和记录积累.把有代表性的错误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避免重蹈覆辙.
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注重细节,才能培养出缜密的思维,清晰的思路.所以反思回顾,整理积累,这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最后,教师要做出分析和总结,对学生做出中肯的点评.
六、结束语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始终應该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教师的带动和鼓励下,使学生转变学习角色,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结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和解题能力.注重方法和细节,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更注重课后的整理和反思.相信在长期的培养训练中,应用题能真正的从书本中回归到生活,成为一门真正属于生活的学科.
【参考文献】
[1]张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3):110.
[2]徐文浩.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J].读书文摘,2016(30):187.
[3]陈秀芳.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8):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