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析理”
2018-01-05朱玲玲
朱玲玲
《文心雕龙》中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这里的“析”“理”两字非常重要。“析”本义是用斧子去砍木头;“理”本义是“治玉”,后引申为“纹理,条理,道理”。有时候,分析问题就如同顺着纹理砍木头。在这里,“析”是方法,是手段,庖丁解牛,切中肯綮,条分缕析,游刃有余;“理”是中心,是根本,理屈词穷,理直则气壮,顺理则成章。写作議论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析”出“理”来。
一、“析”纵深“理”
世界是变化莫测的,看待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获取事实,通过深层次的含义去观察世间百态,这样才能将观点与事实融会贯通,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如以“台阶”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部分学生想到的话题多数是 “上楼、登山要靠着台阶一级一级地上,读书学习、成就事业也要循序渐进”。一篇文章只包括这一层含义明显是不充分的。还有部分同学会意识到台阶是他人修建的,为我们登高带来便利。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教师就是一步步为我们铺设好台阶,因此应对社会抱有感恩的心,感谢为我们的前程铺设台阶的人。这样的论点较前一种还算新颖,但还是没有达到一定深度。我们不妨可以这样想:台阶是前人修建铺设的,沿着台阶达到的地方都是前人走过的路,不会再有创新的道路,我们应在原有台阶的基础之上,另辟蹊径,开辟创新出另一条道路。
二、“析”因果“理”
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分析出引其发生的原因,更要分析出它会引出的结果,不能将因果关系割裂,分成两部分论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材料作文的审题,讲成因,析因果,是最关键的一步。请看以下材料:“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感觉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收了水,驴子再也站不起来了。”初次读完这则寓言,会让我们情不自禁笑起来,随后感叹驴子犯下如此大的错误是因分不清盐与海绵的性质不同,没有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处理问题,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最终得到了现实的惩罚。因此我们做事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运用合适的策略,切莫生搬硬套,因循守旧。这样的立意,由原因推出,水到渠成。
三、“析”思辨“理”
“思辨”即思考辨析,在议论文中体现在立论和论证之间。具体而言,看待问题要应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具体地分析问题,联系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
在进行基础训练时,要选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资料,开拓学生思维。例如: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多读书的益处。郑板桥却说“读过万卷书,胸中无适主”,指多读书会导致学生失去自己的见解,反而有害处。此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将两则材料辩证统一地融合到一篇文章当中,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杜甫名句,主要是指阅读量要广泛,揭示的是知识积累与写作间的因果关系,广泛读书是必要的;郑板桥的言论则是指因读书多而导致思考问题混乱,自己无所适从,无法学以致用。两个人的角度不同。这两句话的连接点是:读书与思考,学与用。在此基础上,可提炼出立意:既要广泛阅读,又要认真思考,学与用要结合起来。
总之,议论文的使命在于“析理”,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并灵活运用各种论证方法,以理服人。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