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信“好声音”
2018-01-05易文俊
易文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朗读时表现得极其不自信,不会读,不敢读,不想读,原因是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朗读教学。
一、方法指导护航自信朗读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事半功倍,就要有合适的、好的方法作為支持。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循序渐进地培养朗读技巧。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练好朗读基本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老师还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而朗读评价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笔者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望月》第二课。学生感悟到江中月的安详之美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女生读得很流利,情感也较为饱满,这时老师给出的评价不是“还不错”,而是“如果你能放慢一些速度,静静地,你一定可以感受到更加安详的月色”。这一评价巧妙地将朗读技巧融入其中,接着全班的孩子都能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月色的安详,大大提升了学生自主朗读的积极性。
这样的评价将方法指导与文本内容、语言文字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于无声处见效果,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信朗读。
二、合作互助呵护自信朗读欲望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时,有名学生朗读“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将“招展”读成了“舒展”,引起了哄堂大笑。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立即帮他找了一个搭档,在与搭档的配合下,这名同学很流畅地将一段文字读完。
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榜样示范满足自信朗读需求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模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勇于朗读,乐于朗读。
四、激励评价点燃自信朗读期待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在培养学生朗读自信心时,评价的激励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中,教师们评价经常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提高朗读兴趣。
在本文第一个案例中,教师的评价既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其不足,又巧妙地点出了改正的方法与提升的技巧,不仅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还激起了这个女同学再读一次的朗读欲望。在第二次朗读中,这个女生的表现赢得了全班师生的掌声,女孩漾起了自信的微笑。
朗读能力和朗读自信心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方法,循序渐进,小学语文课堂上一定会回响着自信的琅琅书声。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殷桥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