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2018-01-05黄晓斌
【摘 要】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标志着课改将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开展。在此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必然要与核心素养全面接轨,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本位特点与思维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以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课堂实践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依据信息技术自身的学科特色,结合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又分成了四个方面: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开展阐述。
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一)教学实践中信息意识的培养
信息意识的内涵。具备较强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从内涵上看,笔者认为重在“信息”两个字。首先我们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信息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乐于搜集信息,愿意运用信息的意识。其次,随着时间和实际情况的变化,信息是在不停变化的,这就要求在培育学生信息意识时不能刻舟求剑,要帮助学生树立信息变化意识。最后,我们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必然泛滥成灾,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这也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分析信息背后的本质,更好地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
以浙江摄影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现代信息技术》为例。本课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古代、现代呈现不同的形态,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发布也是各不相同。内容上以知识性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甚至一带而过,学生并没有切身体会。而基于信息意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时要求把握学科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扣“现代”两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信息技术课堂。在课堂上学生拍下自己的照片,并在计算机上查看自己的照片,感受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获取的便捷;运用QQ、微信等新媒体软件在课堂上将照片传递给家长,感受现代信息技术传递便捷。还可以让学生运用谷歌地图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学校。教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现代信息技术实践活动,感受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现代信息意识,使学生乐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就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实践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计算思维的内涵。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计算思维的内涵相对信息意识内涵较为容易理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体现了计算思维,比如,我们在大型超市购物付款排队,这就是服务器性能的模型;远行时往背包里装各种生活用品,这就是预置和缓存的模型。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是如此的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计算思维是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能力。
在小學阶段计算思维主要体现在Scratch教学内容上。以浙江摄影出版社Scratch教学中的《角色对话》为例。基于计算思维核心素养下的《角色对话》不仅仅定位于一堂作品创作、展示的课堂,而是帮助学生理解顺序结构思维,立足于学生运用计算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而广之,Scratch整个单元都是如此。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并展示出来?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方法,它能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理清思路。如《角色对话》思维导图设计,本身就是一个类似于树形拓扑结构图,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思维外在输出的过程,在输出的过程中渐渐明晰自己的思维,形成作品的创意构思。
(三)教学实践中数字化学习和创新培养
数字化学习和创新内涵。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用法,并用来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数字化学习和创新内涵上通俗地说就是培养学生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包含了学习习惯、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合作学习等内容。
以浙江摄影出版社五年级《采集生活点滴》为例。《采集生活点滴》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结合的,如外出旅游学生要拍照片,班级活动、学校大队部的活动也要拍照片、视频,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有了丰富的拍摄经验,因此拍摄并不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重点是通过各种拍摄工具对比引导学生合理选用拍摄工具,拍摄最佳的素材,为创作作品做准备。而且拍摄后的素材如何上传到计算机对现在生活来说又是一项实用的技能,也是学生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这样课堂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的把握都是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这也给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有自己的思想,有所取舍,做到活用教材。
【参考文献】
[1]李锋.《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国德育,2017
[2]祝智庭.《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活力》,中国电化教育,2016
[3]祝智庭,李锋.《教育可计算化的理论模型与分析框架》,电化教育研究,2016
【作者简介】
黄晓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2012年9月参加工作。主要从事于信息技术教学以及学校相关的信息技术工作,致力于信息技术学科和语文学科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