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瓶子,大角色
2018-01-05吴秀银何孟福
吴秀银 何孟福
摘 要: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本文研究在教学中将矿泉水瓶带进课堂,利用起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促进学生改变物理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矿泉水瓶;应用
新一轮的物理课程改革以“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为基本理念。近年来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县各个中学补进一批实验器材,基本能满足物理学科的教学要求。但教师若一味用实验室配备的器材进行各种实验,会让学生感到只有实验室的器材才能进行实验,他们对实验室配备的实验器材产生依赖感,局限他们的思维,这也违背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理念。为了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就在自己周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将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废品带进课堂,利用起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也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在生活中,在玩乐中产生对物理的兴趣。
矿泉水瓶是我们常见的生活废品,若将它扔进垃圾桶,它也就真的变成了一废品,但若把它带进物理课堂,充分加以利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认真思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都能用到矿泉水瓶,本文介绍自己在平常初中物理声学、光学、热学和力学的教学中利用矿泉水瓶带来的一些妙用。
1 “声”中有你
(1)制作土电话。如图1利用两个矿泉水瓶和一根细线就可做成一个简单的土电话,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感受到固体也可以传声。
(2)利用几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如图2所示,分别往瓶里加入不同量的水,依次往瓶口吹气,听每次声音高低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到音调的高低。
在声学教学中,还有许多地方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子,比如敲击矿泉水瓶子,听声音并观察,感受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还可以往一个矿泉水瓶中慢慢加水,听随着水量的增加声音音调的变化等。
2 “光”彩夺目
(1)演示光沿直线传播。如图3所示,利用一个矿泉水瓶,去掉外壳包装纸,利用點燃的蚊香在瓶内制造一些烟雾,再利用激光照射瓶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自制简易凸透镜。如图4所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一支笔放在矿泉水瓶一侧,从瓶的另一侧观察笔,不断移动笔与矿泉水瓶的距离,观察笔的大小变化。此时水与矿泉水瓶组成一个简易的凸透镜,而调整笔与矿泉水瓶的距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在光学教学中,还可利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和一根筷子或笔演示光的折射,或者用矿泉水瓶和激光笔演示光的折射。在天气晴朗时也可利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进行聚焦,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等。
3 炙手可“热”
(1)演示霜的形成。将矿泉水瓶装部分水(未满)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过一段时间观察冷冻室内矿泉水瓶外壁,会发现外壁上有白色的粉末状物质,让学生理解霜的形成原理。当然还可以将冷冻室内的矿泉水取出后过一会会发现矿泉水瓶的外壁上有水珠,让学生判断这是液化过程,如图5所示。(若将瓶子装满水放冷冻室后过一段时间取出,让学生观察到瓶内的水结成冰后把瓶子撑得变形,很直观地解释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2)演示汽化、液化。用瓶子装米酒(盖子不要拧的过紧),摇晃几下,会发现瓶盖会被冲飞,同时观察到瓶口有一股“白气”冒出。体会汽化、液化现象。
4 “力”杆见影
(1)演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如图6所示,用力拧矿泉水瓶,发现瓶子发生形变,现象明显,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演示液体压强特点。如图7所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在矿泉水瓶同一高度处不同方向戳几个小孔,会发现瓶内的水会向各个方向射出,且各个方向射出的距离相近,演示液体同一深度朝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再拿一个矿泉水瓶,如图所示,往瓶内装水,现在在瓶身同一直线上不同高度戳一些小孔,会发现水从各个小孔射出,不同高度的小孔射出的水的射程不同。可用来验证液体内部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不同。
(3)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如图8所示,将一个矿泉水瓶的底部剪掉,用剩下的部分做成一个漏斗,一手抓住瓶口,往瓶口内吹一口气,另一只手将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的颈部部位,再使劲往瓶口内吹气,放开那乒乓球的手会发现乒乓球并不掉落。让学生亲身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简单易操作,现象明显,学生易于接受。
(4)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如图9所示,将一个矿泉水瓶的底部剪掉,瓶口朝下。
将乒乓球放在瓶子颈部不放手,然后往瓶中慢慢加水发现乒乓球不浮起。而当将矿泉水瓶的瓶盖盖上后发现乒乓球会浮起来。引导启发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以上是本人在平常初中物理教学中对矿泉水瓶的一点利用,这样不浪费,环保,又能活跃课堂气氛,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发挥身边小物品的最大作用。让学生养成利用身边的一些小物品做实验的习惯,真正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同时能够拉近学生与物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这种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小物品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也能促进更多的“口头实验”变成“手头实验”,学生也能在这种熟悉的物品做的“手头实验”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